原標題:解讀今年財政政策:赤字率首破3%,萬億抗疫特別國債怎么用
今年中國經濟發展各項指標如何設定,5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一切懸念揭曉。
對社會重點關注的全年GDP增速,政府工作報告沒有設定具體目標。李克強總理表示,這樣做有利于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
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中國政府提出了規模空前龐大的財政政策:財政赤字率達3.6%以上,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未曾有過的數字;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全年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大于去年減稅降費總額;地方專項債擬安排3.7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6萬億元。
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計算,財政赤字、特別國債、地方專項債三項合計約為8.51萬億元,較去年增加了3.6萬億元。
全國兩會召開前夕,財政部部長劉昆在《人民日報》撰文表示,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是對沖經濟下行壓力的現實需要。要通過增加赤字規模、落實減稅降費、擴大政府投資、加大轉移支付等手段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財政赤字率將設定在3.6%以上,這高于此前業內專家“3.5%”的預測,并且“以上”一詞的使用說明財政赤字仍留有一定彈性發力空間。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赤字率始終保持在3%以下,只在2016年和2017年預算赤字率達到3%的水平,2019年預算赤字率又降為2.8%。此次受疫情影響,一舉突破3.5%大關。赤字規模將比2019年的2.76萬億元增加1萬億元,達到3.76萬億元。
同時,政府工作報告還確定將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并強調要建立特殊的轉移支付機制,抗疫特別國債與新增赤字共2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政府,“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包括支持減稅降費、減租降息、擴大消費和投資等,強化公共財政屬性,決不允許截留挪用。”
中國歷史上分別與1998年、2007年、2017年總共發行過三次特別國債,包括兩次新發和一次續發。1萬億元的特別國債規模符合業內此前預期。中金研究部董事總經理、首席中國宏觀經濟分析師易峘此前預測,本次特別國債的規模或達GDP的1%,即1萬億元左右。不過,此前也有不少專家預測特別國債規模或將達3萬億元左右。
至于特別國債用途,此前劉昆在署名文章中透露,將與地方政府專項債一起用于增加政府投資,支持補短板、惠民生、促消費、擴內需。有業內專家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分析稱,特別國債將主要用于地方公共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抗疫特別國債體量的最終確定也為近期引發廣泛爭議的中國要不要“赤字貨幣化”問題給出結論。
華泰證券固收分析師張繼強分析稱,從1萬億的額度和用途限制可以看出財政逆周期發力并未依靠帶有一定“赤字貨幣化”影子的特別國債來支撐,而是更多地依靠在嚴格財政紀律約束下的赤字規模來填補,體現出當前中國財政政策方向積極有為,但也堅守紀律,不會向歐美國家學習大舉發行貨幣的“偏門”。
莫尼塔研究董事長兼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則表示,1萬億抗疫特殊國債,比此前市場預期的3萬億左右的規模要低。由此傳遞出的信號是:中國并未與西方發達經濟“亦步亦趨”,不是機械地、簡單地規劃財政刺激規模。中國政府依然珍惜正常的財政政策空間,注重財政資金使用的針對性、適時性和有效性。中國在赤字安排上仍然節制。
對于今年總額達3.75萬億元的地方政府專項債的用途,政府工作報告也予以明確——“兩新一重”。謂“兩高一重”是指新基建、新型城鎮化和重大工程。
新基建包括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新型城鎮化建設則包括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以適應農民日益增加的到縣城就業安家需求,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支持加裝電梯,發展用餐、保潔等多樣社區服務;重大工程方面,將加強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增加國家鐵路建設資本金1000億元。
在央地財政壓力凸現的前提下,本次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為企業減負目標甚至大于去年。2019年全年減稅降費共2.36億元,超過了原定的近2萬億元規模。今年提出的目標是,全年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
具體內容包括,繼續執行下調增值稅稅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等制度,新增減稅降費約5000億元。還包括前期出臺6月前到期的減稅降費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業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單位繳費,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免征公共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游娛樂、文化體育等服務增值稅,減免民航發展基金、港口建設費,執行期限全部延長到今年年底。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所得稅繳納一律延緩到明年。
5月22日,劉昆在全國兩會“部長通道”表示,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略高于18萬億,低于去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約為24.7萬億元,高于去年。
劉昆稱,受疫情影響,今年預計地方財政減收增支8000到9000億元,一些地方面臨較大壓力。前幾個月,中央財政加快對地方財政轉移資金下撥速度,緩解了地方財政困難。總體來看,地方財政的運行是正常的、穩定的。今年,中央財政對地方轉移支付增加了12.8%,屬歷年最高。
責任編輯:鮑一凡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