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治污“硬仗”在唐山打響 涉及三千六百公里海岸線
陸源污染物排放總量仍居高不下,渤海重點海灣環境質量未見根本好轉,海洋資源開發強度高、利用方式粗放,環境風險壓力有增無減,生態環境整體形勢依然嚴峻。新年伊始,渤海治污打響“發令槍”,期待三年后還一個海清天藍的渤海灣。
文|《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郭玲
“要把向渤海排污的每一個‘口子’都查清楚,確保一個不漏。”2019年1月11日,渤海地區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暨試點工作啟動會在河北唐山召開,打響了渤海地區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的“發令槍”,啟動會上,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做出了上述表示。
此前的2018年12月,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了《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以下均簡稱《行動計劃》),要求通過三年綜合治理,大幅降低陸源污染物入海量,到2020年,渤海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73%左右。
此次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也意味著,備受關注的渤海治污攻堅戰,進入了實質操作階段。
渤海污染從哪來
被遼寧、河北、天津、山東陸地三面環抱的渤海,正面臨著巨大的污染壓力。
《行動計劃》中寫道,渤海是我國唯一的半封閉型內海,其自然生態獨特、地緣優勢顯著、戰略地位突出,是環渤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支撐和關鍵依托。近年來,渤海水質有所改善,但陸源污染物排放總量仍居高不下,重點海灣環境質量未見根本好轉,海洋資源開發強度高、利用方式粗放,環境風險壓力有增無減,生態環境整體形勢依然嚴峻。
數據顯示,長期以來,每年有大量的陸源污水和污染物隨水流入渤海,每年進入渤海的污水量達到28億噸,占全國排污水量的32%;進入渤海的各類污染物達到70多萬噸,占全國入海污染物總量的47%,使得渤海幾乎成為了“人工納污池”和“天然垃圾場”。加之渤海是一個半封閉型內海,海水交換持續時間長、自凈能力差,進一步導致污染物在渤海長期積累。
“陸源污染物排放總量居高不下”,《行動計劃》中指出了渤海污染的主要來源。海洋環境專家的觀點也印證了這一點。山東大學(威海)海洋學院副教授王亞民就曾經在采訪中表示,渤海周邊省份多、人口密集,陸源污染排放量大,超過渤海環境容量,是導致渤海生態問題的重要因素。
另一個數字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這一點。在渤海的污染中,以“渤海三灣”——遼東灣、渤海灣和萊州灣的污染最為嚴重,“三灣”承納了其上游人類活動排放的大量污染物,污染量占到整個渤海污染總量的九成以上,主要包括無機氮、無機磷、石油類、耗氧有機物和重金屬,導致渤海水質惡化、生態惡化。
此外,海上油田等設施也帶來污染,2011年的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發生后,山東省海洋漁業廳原副廳長、國內著名海洋專家王詩成就擔憂地表示,石油開發污染成為渤海生態環境的重大隱患,渤海地質結構復雜,生態環境脆弱,一旦發生更加嚴重的溢油事故,影響將是災難性的。
有專家坦言,渤海生態問題并非新問題,而是老問題,多年來,國家采取過很多辦法對渤海進行生態修復,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很多階段性目標都沒有實現,對渤海污染排放的治理始終成效不大。“國家提出建設美麗中國,我覺得應該對海洋采取更加強有力的措施,還海洋一個清潔的環境和良好的生態系統。目前來講,攻堅戰是海洋治理的最佳方式之一。”在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高會旺看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渤海治污攻堅戰的打響具有緊迫性,更具有必要性。
渤海如何治污
2018年4月,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作出重要指示,特別是針對污染防治攻堅戰,明確提出要打贏打好七大戰役,強調“確保3年時間明顯見效”。2018年5月,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又對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周密部署。2018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對渤海綜合治理提出明確要求。2018年12月,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了《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渤海治污攻堅戰有了明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的主要目標是:通過3年綜合治理,大幅降低陸源污染物入海量,明顯減少入海河流劣Ⅴ類水體;實現工業直排海污染源穩定達標排放;完成非法和設置不合理入海排污口的清理工作;構建和完善港口、船舶、養殖活動及垃圾污染防治體系;實施最嚴格的圍填海管控,持續改善海岸帶生態功能,逐步恢復漁業資源;加強和提升環境風險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到2020年,渤海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水質)比例達到73%左右。
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司長柯昶表示,為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將開展陸源污染治理、海域污染治理、生態保護修復、環境風險防范等四大攻堅行動。其中,針對渤海污染主要來源的“陸源污染治理”排在四大攻堅行動的首位。根據《行動計劃》,陸源污染治理行動將針對國控入海河流實施河流污染治理,并推動其他入海河流污染治理;通過開展入海排污口溯源排查,嚴格控制工業直排海污染源排放,實施直排海污染源整治,實現工業直排海污染源穩定達標排放,并完成非法和設置不合理入海排污口的清理工作;推進“散亂污”清理整治、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城市生活污染防治等工作;通過陸源污染綜合治理,降低陸源污染物入海量。“渤海治污的關鍵就是要把入海污染物截住,并對海岸帶濕地進行生態修復,讓處理后的污水先進入濕地凈化,再流入海洋。”高會旺表示,和大氣污染防治不同,海洋污染防治很難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生態修復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是由海洋的生態環境決定的,即使把進入渤海的污水全部截住,僅僅目前渤海中已有的污染物要消化干凈,也需要很長時間”。還有專家提出,對于工業污染,除了總量控制,還要防止企業偷排漏排,而對于生活污水,除了大力建設污水處理廠,還要確保污水處理廠能有效運轉。
除了陸源污染治理,《行動計劃》對海域污染治理、生態保護修復、環境風險防范等其他三項攻堅行動也給出了具體的實施內容。海域污染治理行動中,將實施海水養殖污染治理,清理非法海水養殖;實施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開展漁港環境綜合整治;全面實施灣長制,構建陸海統籌的責任分工和協調機制。生態保護修復行動中,將實施海岸帶生態保護,劃定并嚴守渤海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實施最嚴格的圍填海和岸線開發管控;實施海洋生物資源養護,逐步恢復渤海漁業資源。環境風險防范行動中,將實施陸源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防范;實施海上溢油風險防范;建立海洋赤潮(綠潮)災害監測、預警、應急處置及信息發布體系。
此次《行動計劃》實施范圍是環渤海三省一市,重點是“1+12”沿海城市,即天津市及其他12個沿海地級及以上城市(包括大連市、營口市、盤錦市、錦州市、葫蘆島市、秦皇島市、唐山市、滄州市、濱州市、東營市、濰坊市、煙臺市)。專家指出,國家對渤海綜合治理越來越重視,將會帶動公眾海洋保護意識的提高,并促使地方政府進一步加大治理力度。
1月11日啟動的渤海地區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中,生態環境部表示,將綜合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無人船監測以及智能機器人探測等先進技術手段,徹查渤海排污口。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在1月21日的例行發布會上表示,排查的目的就是要“讓那些長期以來和我們‘捉迷藏’‘躲貓貓’的排污口無所遁形,讓他們露出本來面目,接受行政監管,接受公眾監督”。這項針對陸源污染物的治理措施,為渤海治污攻堅戰開了個好頭。
責任編輯:鮑一凡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