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鴻:“反向春運”的正向意義值得挖掘

傅斯鴻:“反向春運”的正向意義值得挖掘
2019年02月25日 18:57 小康

  傅斯鴻:“反向春運”的正向意義值得挖掘

  “反向春運”讓人們對于過年的方式有了新的定義,它之所以能夠成為時下人們春節出行的新風尚,不僅是有意避開“民工潮”“學生潮”的靈活變通,也是當下人們對于過年習俗的一種新發展。

  文|傅斯鴻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預示著歲月更迭,辭舊迎新。春節團聚的習俗在中國的家庭中傳承了上千年,所謂“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即道出了中國人對于春節回家的重視。隨著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歷程,越來越多的人離開家鄉走向了大城市。很多人一年之中,也只有春節才能回家與父母親人團聚,一家人共享這新春的喜樂。因而,“春運”甚至成為了這一時期中國交通運輸的一大代名詞。

  所謂的“春運”即是人們從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和鄉村流動、從東部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內地流動的過程。感受過“春運”的人們都對此深有體會,這一時期不僅各種票價紛紛上漲,并且一票難求。很多人不得不提前許久就開始“搶票”,有些人為了回家甚至不惜花高價找“黃牛”買票。而“春運”期間各個火車站、汽車站、機場等場所也是擠滿了等待回家過年的人,那大包小包、人山人海的情景,非常讓人難忘。

  “春運”年年如是,離家的人們也年年都要踏上“春運”的列車來回折騰。而這樣的折騰也讓很多人疲憊不堪。在這個短暫的春節假日里,花費在路上的時間往往占了一半,真正能夠與家人共享的時光就更加短暫。過年的闔家歡樂固然是年味兒的象征,然而這樣的方式或許也有了新的改變。

  “反向春運”即是這樣的一種新變化。所謂“反向春運”,就是年輕人把老家父母和孩子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過年,節后再送回老家。這樣一來,那些在大城市工作的人們盡可不必回家過年,而是把家中的老人和孩子接到自己身邊過年,既省去了自己過年期間的來回折騰, 也可以不用去擠“春運”的大潮,還可以買到更便宜的票。因而,在年年的“春運”過程中被搞得筋疲力盡的人們,越來越多地選擇了“反向春運”。

  根據攜程等訂票網站的數據統計,今年“反向春運”現象凸顯,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杭州、南京、天津、青島、寧波、廈門是十大熱門目的地。而選擇“反向春運”的人群大幅增加,這也標志著春節去大城市團圓成為了中國人過年的新風尚。

  不回家過年是否就沒有過年的味道呢?其實,一種習俗的誕生必有其特定的歷史淵源。在農耕時代,人們很少踏足遠方,因而一個大家族在一起過年就成了“必須”要做的事情。于是就產生了拜年的傳統。

  但是,這種現象卻只適用于民間。古代的官員們尤其是京官,大多數情況下都不可能有機會回到家鄉去過年,他們也往往是將家中老小接到京中或是自己任職的地方過年。而壓歲錢的來歷即是宋神宗時期,副宰相王韶的兒子在過年期間被壞人背走,于途中驚呼,被皇車所救,宋神宗即賜了他“壓驚金犀錢”,以后才發展為“壓歲錢”。

  因此,并不是非要回家過年才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也并不是要更多人一起過年才能體現出年節的味道。每一個地方都有其過年的特色,每一個地方也都有各種各樣的過年方式。只要是一家人能夠在一起辭舊迎新,共享這年節里和和美美的喜樂時光,在哪里過年其實都是一樣的快樂與美滿。

  早在多年前就已經有了春節出國游的熱潮,而如今人們選擇“反向春運”也不過是繼出國游之后的另一種過年方式。節日本應是讓人們享受生活的美好,歡度休閑的時光,然而,“春運”的折騰卻搞得人們愈加疲憊,若是如此下去,春節這個傳統的意義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它應有的色彩,反而給在外拼搏的人們增加了新的壓力。

  “反向春運”之所以能夠成為時下人們春節出行的新風尚,不僅是有意避開“民工潮”“學生潮”的靈活變通,也正是當下人們對于過年習俗的一種新發展。它讓人們對于過年的方式有了新的定義,更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春運壓力,不失為對“一票難求”和“黃牛倒票”的破題之策。

  因而,“反向”并非沒有其積極的意義,只要是能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美好,那么它的“正向”價值就是值得人們去探索的方向。

  (作者系知名歷史寫作者、時事評論員)

責任編輯:鮑一凡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3-14 永冠新材 603681 10
  • 03-13 青農商行 002958 3.96
  • 03-05 上海瀚訊 300762 --
  • 02-27 奧美醫療 002950 --
  • 02-19 西安銀行 600928 4.68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