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戰略與預測:營商環境加速提升
《2018年中國營商環境指數研究報告》顯示,在數十年的工業化進程中,各省市區均比較重視硬環境建設,硬環境差距總體呈現收斂趨勢,但軟環境分差比較大,多數省份仍處于探索階段。
文|《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郭煦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2018年11月5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優化營商環境,中國一直在行動。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我國營商環境總體評價在190個經濟體中位列46位,較上一年上升32位,較2013年上升了50個位次,特別是其中“開辦企業”指標排名第28位,較上一年大幅躍升了65個位次,體現出我國營商環境改善的成績。
怎樣讓營商環境更上一層樓,是2019年擺在有關部門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軟環境打造是關鍵
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聚焦營商環境問題,扎實推進“放管服”改革。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底,全國實有市場主體達1.06億戶,日均新設企業1.84萬戶;2018年1-9月,全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45922家,實際吸收外資979.6億美元;目前,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目錄已由60類壓減到24類;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153項改革試點經驗正向全國復制推廣 ……亮眼數據的背后,反映的是中國營商環境的優化。
“2017年以來,我們推動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外資增長、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文件,從投資自由化、投資便利化、投資促進、投資保護等方面提出65項政策舉措,營造更加公平透明便利、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唐文弘介紹,“持續放寬外資準入限制,連續兩年修訂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限制措施從93條減至48條,投資自由化水平大幅提升。2018年6月,發布2018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在金融、汽車、船舶、飛機等22個領域推出開放舉措。自貿試驗區進一步在文化、資源、電信等領域擴大開放。”
據了解,2018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統一列明了股權要求、高管要求等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按照內外資一致的原則實施管理,不得專門針對外商投資準入進行限制,規范性和透明度大幅提升。
“在提升投資便利化水平方面,自2016年10月起,凡不涉及準入特別管理措施的外資企業設立及變更事項由審批改為備案管理,改變了實行30多年的‘逐案審批制’,97%以上的外商投資事項可以通過備案完成。2018年6月30日,在全國實施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一口辦理’,進一步提升了投資便利化水平。”唐文弘說。
唐文弘表示,為營造良好的外商投資環境,我國開展了外商投資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專項行動,建立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及時妥善解決投訴反映的突出問題;扎實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充分彰顯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試驗田作用。
不過,我國各地的營商環境發展并不平衡,《2018年中國營商環境指數研究報告》(下文簡稱《營商環境報告》)顯示,東部營商環境最優,中部次之,西部最為薄弱。
該報告還顯示,在數十年的工業化進程中,各省市區均比較重視硬環境建設,硬環境差距總體呈現收斂趨勢,但軟環境分差比較大,多數省份仍處于探索階段。與硬環境相比,軟環境與經濟發展相關性更大,而軟環境中的金融環境、技術創新環境、人才環境與經濟的相關性最大。
《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部地區在全國排名中游,基礎設施無一省份進入全國前十,軟環境也存在較大提升空間;西部地區除了陜西、四川、重慶外,其他省份均在全國下游,基礎設施成為其發展短板,而軟環境需要尋找發展突破口。
2018年11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聚焦企業關切進一步推動優化營商環境政策落實的通知》公布,明確要求,堅決破除各種不合理門檻和限制,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副院長王勇指出,目前我國不同地區發展階段不同,對應的營商環境也不一樣。政府需要深入了解當地企業需求,了解當地發展的優勢和瓶頸,因地制宜、因結構制宜地優化營商環境,不能“一刀切”。
以評促改抓實效
2018年11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匯報,決定開展中國營商環境評價。會議指出,推動出臺更多優化營商環境的硬舉措,讓企業有切身感受,使中國繼續成為中外投資發展的熱土。
營商環境的改善,與政府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密切相關。如今,瞄準市場主體反映的突出問題和痛點問題,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在全國各地落地生根,改善營商環境取得積極成效。
隨著放管服持續推進,我國營商環境持續改善,但一些部門和單位辦事手續繁瑣、“奇葩證明”等問題仍然存在。近期山東、海南、北京等省市紛紛出臺了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包括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民間投資、鼓勵科技創新、大幅減稅降費等。預計未來其他省市都會跟進出臺相關措施。
除了地方政策外,相關部委也在醞釀“大招”。
當前中國已經出臺了多項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措施,對于商務部下一步如何抓好這些已出臺政策的落實,唐文弘表示,商務部將與相關部門一道,明確分工,明確時限,提高政策的落地效應。首先,2019年3月底前,全面清理取消在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以外領域針對外資設置的準入限制;第二,2019年3月底前,對外資企業的政府采購、資金補助、資質許可等方面是否享有公平待遇進行專項督查;第三,督促各地區2018年底前在省級層面建立健全外商投資企業投訴處理機制;第四,2019年年底前,要完成與現行開放政策不符的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第五,加快推動統一內外資法律法規,加快出臺外資基礎性法律;第六,2019年3月底前完成《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和《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的修訂工作,擴大鼓勵外商投資范圍;第七,涉及貿易方面,要盡快完成進口許可管理貨物目錄的調整,減去已無必要監管的產品。
另外,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構建首個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對22個城市的營商環境進行了試評價。
在22個城市開展試評價后,國家發展改革委2019年將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部分地級市開展營商環境評價。到2020年,要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與評價機制是改善營商環境的“指南針”,探索出適合中國國情的區域營商環境評價體系,“以評促改”,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是未來工作的一項重點。
(圖說)
在行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聚焦營商環境問題,扎實推進“放管服”改革。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底,全國實有市場主體達1.06億戶,日均新設企業1.84萬戶;目前,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目錄已由60類壓減到24類;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153項改革試點經驗正向全國復制推廣 ……亮眼數據的背后,反映的是中國營商環境的優化。
責任編輯:鮑一凡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