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鏈接:供銷總社下午召開干部大會
來源:財經觀察
國家領導人在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成立60周年之際的講話,將遠離記憶的供銷社又拉回民眾視野。供銷社超過3萬億的銷售規模則讓人刮目相看——這些年,供銷社是如何走上擴張之路?
專營權革命:舊供銷社已死
對于70年代及以前生的人來說,人民供銷社是遙遠的記憶。對部分80后和90后來說,供銷社一詞已經成了歷史。
但近日,在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成立60周年之際,國家領導人強調要“發揮供銷合作社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譜寫發展農業富裕農民繁榮城鄉新篇章”。在計劃經濟時期風光一時的供銷社,現在重新高調的回到了大眾面前。
在八十年代前,供銷社完全壟斷了幾億中國農民的生活用品和生產資料,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國家逐漸取消商品統購統銷政策,計劃和票證逐漸退出經濟領域,供銷社的經營規模和經濟效益逐漸下降。
九十年代中后期,國家相繼實施了化肥、棉花流通體制改革。1998年,國務院頒發了《關于化肥流通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取消了國產化肥指令性生產計劃和統配收購計劃,由化肥生產和經營企業自主進行購銷交易。1999年,《國務院關于深化棉花流通體制改革的決定》發布,規定棉花的收購價格、銷售價格主要由市場形成。
由于供銷社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核心農資的專營權,多年累積的深層次問題和體制性障礙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而更加暴露。1997年至2003年,供銷社銷售量下降40%,1992年至1999年累計虧損近450億元,系統各種負債接近1400億元。
在這期間,供銷社580萬職工下崗和內退的接近一半,經營網點減少過半。尤其是1999年的“股金風波”(社員擠兌)后,許多縣級和基層供銷社破產解散,形成許多只是掛牌的殼供銷社,供銷社的聲譽和生存受到極大影響。
3.2萬億逆襲:賣化肥也賣寶馬
大多數人可能都沒想到,重新出現在媒體面前的供銷社,已經成為中國農業流通領域的名副其實的大哥大。
對供銷社系統而言,銷售總額最能體現其經濟規模。據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公示的數據顯示,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2013年實現銷售總額3.2萬億元,同比增長超兩成,營業收入1.6萬億元,總利潤311億元,同比增長均近兩成。
3.2萬億的體量即便從全球來看也是巨無霸級別。可以作為對比的是,中石油去年以2.8萬億元的營收排名財富500強第三位,全球排名第一為的沃爾瑪營收也不過2.9萬億人民幣。即便以營業收入口徑,供銷總社也輕松進入全球500強前十名。
從3.2萬億銷售額的構成來看,供銷社的收入來源主要是農資銷售(化肥農藥)、農副產品購銷(流通)、消費品零售(連鎖超市)、再生資源四大業務,這四大業務約占銷售總額的76%。
借助供銷社的“老本行”農資下鄉和連鎖配送,供銷社系統已經成了一家大型的流通企業,其擁有的硬件設施包括2個萬噸級碼頭、11條鐵路專用線、37個國家級化肥儲備庫,和數十萬個基層網點。供銷社的倉庫基本建在全國主要的糧食主產區或是交通樞紐,物流運營成本低。
供銷社旗下集團企業在業內的影響力巨大。其中,旗下的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目前是中國最大的化肥進出口貿易商、最大的國有控股農藥經銷公司和最大的進口農藥經銷商;旗下的中華棉花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棉花貿易商,旗下山東濰坊濱海物流園是長江以北最大的棉花倉儲物流基地;旗下的棉花交易市場公司是全國最大的棉花電子交易市場;旗下的中再生公司是業內規模最大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
除了體量巨大,供銷社系統的經營也非常多元化。除了大家記憶中的柴米油鹽、農機化肥外,供銷社的經營范圍還從農業延伸到了物流、化工、房地產、電商、金融、汽車、石油、酒店旅游等產業。浙江農資集團2013年發行中期票據的募集說明書顯示,公司投資寶馬、MINI等4S店,將需要至少5億元營運資金。
擴張之路:行政、市場到資本運作
在供銷社復蘇的過程中,市場化和行政力二者的力量始終此消彼長。
2002年,供銷社提出了市場化改革方案,核心內容是供銷社和供銷社下屬企業分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自負盈虧,并引入社會資本。當時的一些口號和今天的國企改革非常類似,例如供銷社要從“管資產”到“管資本”,當時的產權多元化也等同于今天的“混合所有制”。
值得注意的是,上世紀90年代后期雖然放開了化肥指令性生產計劃和統配收購計劃,化肥生產和經營企業可以自主進行購銷交易,但是化肥流通領域依然有行政管制。一直到2009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化肥流通體制改革的決定》,才取消了化肥經營企業所有制的限制。因此在當時,社會資本要進入有利可圖的化肥流通領域,和供銷社合作是最好的辦法。
2002年后,通過直營、加盟、資本聯合等方式,供銷社系統在全國各地建立了眾多農資配送中心和農資連鎖經營店,這些流通網絡對于供銷社后來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從2004年到2008年的這5年間,供銷社銷售總額首次超過萬億,翻了一倍;2009年到2013年的這5年間,規模從1萬億到3萬億,增加了兩倍。
但是,供銷社系統身上仍然有過去老國企的影子。規模雖然變得更大了,利潤率卻一直很低。直至今日,供銷社全資及控股企業的毛利率、銷售利潤率等指標分別只有5.7%和1.3%,均不及參股企業和開放辦社企業的一半,且對政府補助的依賴較大。2013年,政府對供銷社系統補貼超過60億元,其中近八成流入了供銷社系統的全資和控股企業,利潤額增速最快的基層供銷社幾乎沒有任何補助。
2009年,供銷社進入了資本時代,旗下資本運作平臺中國供銷集團開始組建并成立,中國供銷集團旗下有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中華棉花集團、中國再生資源公司等17家全資或控股的集團公司。
在流通網絡擴張上,中國供銷集團通過行政力推動和市場化運作的手段同時進行,在系統內重組省市一級公司低成本擴張;在資源進口上,與中化集團基本上占據了我國鉀肥進口的全部市場份額,并在各自的進口產地享有獨家經營權,并有棉花進口配額。
在資本運作上,中國供銷集團和其子公司中國農資集團從2006年至今發行中票短融等債券累計超過100億元,省級供銷社如新疆、浙江等農資集團也多次發行中期票據。供銷社系統還參股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20個,成立小額貸款公司29個,農村資金互助社8個。
公開資料顯示,輝隆股份是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首家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安徽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敦煌種業參股股東中有敦煌市供銷合作社、金塔縣供銷合作社、瓜州市供銷合作社等。另外新野紡織、湖南發展等都有供銷社參股。
從這幾年供銷社的發展來看,未來的戰略主要集中于資本力量下的投資并購,尤其是對上游資源和下游網絡的控制。據統計,2010和2012年一季度,供銷社項目投資總額均超過千億,主要為重組省級農資公司、參控國內外的化肥和礦業企業、在交通樞紐及農資集散地建設大型跨區域農資倉儲及物流配送中心等。可以確定的是,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供銷社還將加大投資并購力度,擴張仍會繼續。
責任編輯:郭建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