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一張榜單盡顯中國經濟的“大事”與“大勢”! “2018十大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火熱進行中!【點擊投票】Pick你心目中的商業領袖
個稅專項附加扣除要成為看得見的紅利
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即將落地。全民將于2019年1月1日起受到這個普惠“大紅包”。
9月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專項附加扣除范圍和標準在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后依法于明年1月1日起實施。上月初,《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簡稱《辦法》),開始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因此財稅專家普遍預期,年底前《辦法》將出臺。
2018年還剩10多天,為了確保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有法可依,《辦法》應當在12月底前出臺。
過去兩年,堪稱減稅降費年,各類市場主體享受到了相關稅費紅利,個稅改革則使民眾也享受到了減稅紅利。10月份,人們已經享受到了起征點提高至5000元后的好處,公眾還將享受到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的“紅包”。兩個減法,個稅改革的“復利”彰顯——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大病醫療支出6項專項附加扣除。按照《辦法》,贍養老人扣除標準額為每年24000元(2000元每月),子女教育和首套房貸款利息專項附加扣除標準為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繼續教育按不同類別設了每年4800元或3600元兩個不同的標準。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按城市類別設置三檔不同的扣除標準,分別為每年14400元、12000元和9600元。大病醫療支出根據實際支出在稅前扣除,但必須在最高60000元的限額內。
上述專項附加扣除如果落實到位,會讓人們體味到現實生活方方面面的“減負”獲得感。畢竟,扣除項目,都是近年來民生最關切的“焦點難題”——通過專項附加扣除的方式減稅(負),是對民生關切的關切,也是對現實難題的針對性破題。更重要的是,提高個稅起征點和專項附加扣除一起實施,也體現政策面對社會、市場、民生多維度的觀察,以及在動態調整中尋找到了綜合平衡的利益契合點。
無論社會難題還是市場問題以及民生課題,各種“題目”要得到正解,既不能靠拍腦袋的方式決策“給予”,也不能被各種洶洶的輿論聲浪“淹沒”,只能在傾聽各方意見甚至是利益博弈的情勢下,提供一個適當的解決方案。
即使現在,人們對專項附加扣除也還有一些意見和建議。譬如,人們對大病醫療扣除,希望扣除額更大一些,畢竟現有醫保無法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和“看大病貴”等諸多難題。此外,住房、教育、養老等等可能延續幾代人的困擾,公眾對這方面的扣除也非常關注,希望能夠細化這些方面的專項附加扣除,使之具有實操性。此外,對于首套房貸款扣除,譬如是認房還是認貸,如何明細首套房的概念等等。
總之,公眾對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有著實實在在的期待。一是上述專項附加扣除要盡量做到普惠,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專項附加扣除的紅利,畢竟專項附加扣除所涉項目是普遍的社會難題。二是專項附加扣除要做到簡潔方便,不能因為執行層面的繁瑣程序讓公眾望而卻步讓好政策空置。三是專項附件扣除要確保社會公平的核心要義。因此,好的政策設計需要好的流程設計予以配合,確保權利不打折并防止這些政策被人擅用濫用。
提高個稅起征點,讓民眾享受到減稅效果;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則使民眾看到了中央對諸多現實生活難題的政策性眷顧。民生所求者,無非是收入更高一些,負擔更少一些,這樣才會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因此,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紅包”,要變成真正的民生紅利才有意義。
責任編輯:李鋒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