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天價片酬!
來源:經理人雜志
2017年國內接近億元片酬的明星有29位,都是家喻戶曉的一線知名藝人及流量小生和高人氣偶像。
2017年名人收入榜單則顯示,榜單前10位明星的收入總和近17億元。他們數百萬上千萬的片酬,可輕松傲視眾多創業者以及企業高管的年薪收入。而入榜名人動輒數千萬上億元的年收入,甚至堪比一家上市公司整整一年的利潤。
一部劇賺1個億?一天收入200-300萬?除了近景露臉拍,大段戲份用替身?不好好背臺詞,靠后期配音?……演藝圈里的這些不正之風或將成為歷史!
限制演員天價片酬這不是第一次,卻是目前最嚴厲的一次。
摘除天價片酬這顆“毒瘤”,勢在必行。行業代表公司、主流視頻平臺在經過一番探討商議后,終于聯手揮出重拳!
8月11日,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正午陽光、華策影視、檸萌影業、慈文傳媒、耀客傳媒、新麗傳媒聯手發布《關于抑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業不正之風的聯合聲明》。
聲明表示單個演員的單集片酬(含稅)不得超過100萬元人民幣,其總片酬(含稅)最高不得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
《聯合聲明》首次明確了演員的最高片酬限額,即三家視頻網站和六大影視制作公司采購或制作的所有影視劇,單個演員的單集片酬(含稅)不得超過100萬元人民幣,其總片酬(含稅)最高不得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
《聯合聲明》分為兩點:
一是共同抵制藝人“天價”片酬現象:倡導成本用于制作,投入服務品質,演員戲比天大的行業風氣。三家視頻網站和六大影視制作公司采購或制作的所有影視劇,單個演員的單集片酬(含稅)不得超過100萬元人民幣,其總片酬(含稅)最高不得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
二是共同抵制偷逃稅、“陰陽合同”等違法行為:共同倡導廉潔之風、弘揚浩然正氣。我們承諾在影視劇制作、購銷等環節中,加強行業自律,杜絕各種名目變相漲價、偷逃稅、貪污、行賄受賄等違法、腐敗現象的滋生。
上面的聲明指出,這三家視頻網站和六家影視制作公司即日起將嚴格執行有關部門每部電影、電視劇、網絡視聽節目全部演員、嘉賓的總片酬不得超過制作總成本的40%,主要演員片酬不得超過總片酬的70%的最高片酬限額制度。
另外,這九家公司所采購或制作的所有影視劇,單個演員的單集片酬(含稅)不得超過100萬元人民幣,其總片酬(含稅)最高不得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
此外,九家公司將共同抵制偷逃稅、“陰陽合同”等違法行為,承諾在影視劇制作、購銷等環節中,加強行業自律,杜絕各種名目變相漲價、偷逃稅、貪污、行賄受賄等違法、腐敗現象的滋生。
同時,還將協同建立黑名單機制,對有述不正之風的個人與機構,一經核實將停止一切合作,并依法向相關部門反映情況。
官方多次“亮劍”
事實上,早在今年4月,騰訊視頻、愛奇藝和優酷三大視頻網站就曾聯合就明星片酬發表意見,對當今娛樂圈演員亂開片酬、隨意修改劇本等行為作出倡議書。
四個月后,三大視頻網站聯合六大制作公司再次發聲,表明行業重視程度。而官方也曾多次亮劍。
6月,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等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加強對當下影視行業存在的如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逃稅、不遵守合約等諸多亂象問題的治理,推進依法納稅,促進影視行業健康發展。
《通知》強調,現階段,嚴格落實已有規定,每部電影、電視劇、網絡視聽節目全部演員、嘉賓的總片酬不得超過制作總成本的40%,主要演員片酬不得超過總片酬的70%。
同時,嚴格執行網絡視聽節目審批制度,嚴格規范影視劇、網絡視聽節目片酬合同管理,加大對偷逃稅行為的懲戒力度。
2017年9月,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電視制片委員會、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演員委員會、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曾聯合發布《關于電視劇網絡劇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
其中也提到了,如果超過了出現全部演員總片酬超過制作總成本40%的情況,制作機構需向所屬協會(中廣聯制片委員會、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或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及中廣聯演員委員會進行備案并說明情況。
而早在2016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發布了關于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通報要求指導行業協會聯合大型影視公司抓緊制訂抵制“天價”片酬的行業自律公約。
另外還提到,即將下發通知,要求各級電視播出機構在電視劇購播過程中不得指定演員、不得以明星大腕作為論價標準,在電視劇宣傳工作中不得對明星進行過度炒作。
明星天價片酬有多夸張?
“現在超一線明星和其他主創的片酬差距可以說是達到歷史最大。”著名編劇汪海林早前接受中國新聞網采訪時曾提到,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第一部的時候,三個主演每集的片酬和編劇一樣,“然而現在的情況是一些影視劇的主演會拿到上億的片酬,是同級別導演或編劇5到10倍的價格”。
也有業內人曾向中國新聞網爆料:很多一線演員會相互攀比片酬,簽約時提前找人從片方那里打聽搭檔的酬勞,然后就坐地起價。
另外一位制片人則透露,“好多‘小鮮肉’,拍個火一點的網劇,片酬馬上就高出幾百萬,但他們也就在網劇里賺點快錢,因為網劇、網絡大電影有泡沫,根本沒有那么多真實粉絲”。
的確,近些年,明星天價片酬在行業內屢禁不止,一線藝人的片酬更是屢屢突破天花板,很多演員在很短時間內便能獲得上億財富。
據36氪報道,關于明星天價片酬的問題,存在已多年,期間也有各種規定出臺。雖然眾多導演也曾多有抱怨,但真正達到輿論高潮是在2016年底。
彼時,央視新聞報道稱,電視劇《如懿傳》中兩位男女主角就拿走了1.5億的片酬,這讓整個劇集的制作經費及其他演員的片酬都相形見絀。此事成為各大媒體報道的焦點,也引起眾多人的討伐。
直到2017年新麗傳媒披露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招股說明書》顯示,霍建華和周迅的片酬并沒有那么高。“2016年度主要支出”一欄顯示,周迅片酬5350萬,霍建華5071.7萬。雖然不到1.5億,兩人合計超1億元的片酬也堪稱天價。
據中國基金報:數據顯示,部分國內演員的片酬甚至已經達到影視劇全部制作成本的50%—80%。在電視劇方面,據悉:
楊穎拍《孤芳不自賞》片酬高達8000萬元;
孫儷拍《羋月傳》片酬6000萬元;
趙薇拍《虎媽貓爸》片酬也有4000萬元;
……
據“一起拍電影”報道,事實上,片酬飛漲也是近年的事。當年《三國演義》時,貫穿整部劇的關云長只拿了2萬元,1998年陸毅出演《永不瞑目》時,每集2000元,這在當時已經相當高。
根據上海廣播電視臺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的粗略統計,僅在2016一年時間內,一至二線演員的片酬增長了將近250%,在一些更為倚重流量偶像的IP大劇中,明星片酬在制作成本中的占比甚至升至75%。
近兩年,名人在真人秀等綜藝節目的收入開始占據相當大的比例。2016年是片酬瘋漲的一年,當年綜藝節目競爭的白熱化無形中推高了明星片酬。鄧超在《奔跑吧兄弟》,黃渤和黃磊在《極限挑戰》,范冰冰在《挑戰者聯盟》等綜藝節目中,都是天價片酬。真人秀等綜藝節目除了帶來高片酬,又帶給明星更高的曝光率和人氣,往往在參與節目之后影視劇的片酬也隨勢走高。
或許有人覺得,這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明星片酬再高,和普通人有什么關系呢?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天價片酬最終還是要消費者來承擔的:
首先,明星過高的片酬,會通過制片方轉嫁給電視臺。電視劇購買價格便會飆升,但影視市場上仍有人買單,同時,大肆燒錢的視頻網站如今已成為電視劇版權售賣的金主。
其次,如今想找到一部制作精良的電視劇,比登天還難,似乎到處都是“五毛”特效,這也和天價片酬脫不了關系。既然錢都裝到了明星腰包,那諸如編導、剪輯、后期制作這樣的環節,只能是一省再省,這也導致了最終作品制作粗陋。
事實上,“高片酬”帶來的最大負面影響,是對影視制作合理經費的擠壓。一部影視劇的成本大體分為制作成本和人力成本,制作成本包括布景、服裝、拍攝周期、后期制作等;人力成本涵蓋編劇、導演、攝像和演員。
10年前,一部國產電視劇的演員費用約占制作費用的30%,但近幾年國產劇演員片酬超過總制作成本50%已成常態,在一些更為倚重“流量偶像”的IP大劇中,明星片酬在制作成本中的占比甚至升至75%。據了解,日韓與好萊塢明星的片酬通常只占影視作品總預算的20%至30%。
央視新聞頻道曾在“演員天價片酬”專題中除了指出《如懿傳》的主演的天價片酬以外,還點名批評《幻城》《致青春2》《泡沫之夏》等,雖然有天價片酬的人氣演員支撐,但票房口碑皆不盡如人意,明星也無法拯救本身質量不高的影視劇。
整治天價片酬成效初顯
從去年九月明星天價片酬表流出引發熱議開始,一年以來多部門已多次聯合發文,抵制明星天價片酬。
去年9月“限酬令”發布后,臺灣女星陳喬恩因天價片酬遭劇組除名。據了解,大陸某制作公司正籌拍仙俠古裝戲《風流逐仙之斬仙訣》,制作費加上宣發費,預計總成本1.5億人民幣,但是原定女主角陳喬恩一人就開出8000萬的天價片酬,一個人的片酬就占了總成本的一半以上,這與廣電頒發的《關于電視劇網絡劇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中演員片酬不得超過總成本的40%相差甚遠。于是該制作公司幾經考慮之后選擇放棄她轉向其他女星。
那么經過了一年后明星們的片酬是否整體有所下降呢?
近日有消息爆料,楊冪和霍建華在今年5月份剛開機的電視劇《巨匠》,其中楊冪的片酬已經由原來的報價1個億降到2700萬,直降73%,而霍建華由原來的1個億片酬降到了2500萬左右。由趙寶剛導演鄭爽加盟的電視劇《青春斗》中,鄭爽的片酬也已經由原來的5000萬降到了1800萬。
我們可以在榜單上整體看到,大部分明星前后收益已經下降,從之前號稱1億的明星楊冪,如今已經電影片酬掉落到2500萬,而霍建華同樣也1億也掉到了800萬,前后已經是嚴重縮水,對此,很多網友也看到出臺指令的成效。
不過需要留意的是,這只是三大視頻網站、六大制片公司的聯合聲明及行動,并非全行業行動。
不過,這也意味著一場大改變正在開始!
網友炸鍋了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萬露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