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的生育率下降太快,要徹底放開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霍思伊
本文首發于總第864期《中國新聞周刊》
一邊捆著你,一邊鼓勵你,有什么意義呢?
張車偉:鼓勵生育政策沒有切中要害
就中國的人口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可能的政策應對,《中國新聞周刊》近日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張車偉。
“中國的生育率下降太快”
中國新聞周刊:目前,中國的老齡化程度處于什么水平?從全國整體來看,呈現出怎樣的特點?
張車偉:據聯合國定義,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占總人口比例超過7%時,就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2017年,中國人口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5831萬人,占總人口的11.4%。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090萬人,占總人口的17.3%。
中國的老齡化程度現在還不算特別嚴重,但是老齡化的速度卻是全世界最快的。發達國家老齡化進程一般長達幾十年,甚至100多年。例如,法國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國用了80年,美國用了60年,而中國只用了18年。并且據聯合國預測,1990年至2020年世界老齡人口平均年增速度僅為2.5%,而同期我國老齡人口的遞增速度為3.3%。并且一直在加速,越來越快。
中國新聞周刊:為什么中國的老齡化速度這么快?
張車偉:因為中國的生育率下降太快。中國的總和生育率,也就是每個婦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數,在1990年時達到2.1的世代更替水平(實現人口穩定須達到的生育水平),隨后開始逐漸下降。從2000年至今,一直保持在1.5~1.6 之間,屬于嚴重少子化。最新的數據顯示,中國2016年的總和生育率為1.7。生育水平之所以下降得這么快,一部分原因是受計劃生育政策影響,但根本原因還是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經濟發展。比如收入和教育水平提高,尤其是婦女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婦女的勞動參與增加等。
中國新聞周刊:國務院印發的《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中提出了一個預期發展目標,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在2020年達到1.8。在你看來,依據目前的態勢估算,要實現這個目標難度大嗎?
張車偉:很難。從中國目前非常低的生育水平來看,很難指望它有一個實質的飛躍,只能說是向著2.1這個世代更替水平的目標靠近。
中國新聞周刊:那么,中國以后有沒有可能恢復到世代更替水平?
張車偉:沒有這種可能性。因為根據人口演變規律,一旦陷入超低生育率,就再也回不去了。但對人口而言,很難說哪個水平好,哪個水平不好。所謂的世代更替水平,也就是指總和生育率達到2.1時,中國人口會穩定下來,不增不減。從目前的態勢看,未來,中國的人口一定會逐漸減少。并且,中國已經進入了刺激生育很難產生明顯效果的一個階段。
中國新聞周刊:具體到不同地區,老齡化是否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張車偉:從地區來看,曾經越發達的地區,老齡化程度越深,比如東北地區。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遼寧省65周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608.17萬人,占總人口14.37%,比全國的11.4%還高出近3個百分點。吉林、黑龍江的數字分別為12.38%、12%。東北在計劃經濟時代較為發達,生育觀念轉變得也較早?,F在,東北的老齡化在全國是最嚴重的。中西部地區的老齡化程度比東北要輕。青海、寧夏和西藏等地的老年人口占比均不足9%,其中西藏只有5.4%。因為少數民族地區的計劃生育政策執行情況相對而言沒有那么嚴格。
上述數據的統計口徑是按照戶籍人口。如果單從戶籍人口看,像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地的老齡化程度也很嚴重。2017年,北京市65周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占比達到16.2%,高于遼寧。但目前北京、上海等地長期是人口凈流入地區,從常住人口來看,老齡化程度并不嚴重。因此與東三省等人口外流嚴重的地區相比,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一邊捆著一邊鼓勵有什么意義呢
中國新聞周刊:中國在2000年就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這個時間點,是否比預期得要早?
張車偉:制定計劃生育政策的時候,確實沒有想到我們的老齡化會這么快到來,因為當時的核心思路就是控制人口。從政策制定的角度,中國應該有所反思。就像我之前說的,決定生育水平的根本原因,不是因為政策有多么大的成效,而是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所以如果政策不能順應經濟社會的發展,就會出現問題。計劃生育政策也是如此,當時實行過后很有成效,一方面政策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更多的是經濟社會發展本身,就推動了人口的減少。
因此,在計劃生育施行以后,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情況出現,中國應該及時調整,比如,如果能更早放開二孩,可能會影響一代人的生育情況,也就是現在40-50歲這代人?,F在的老齡化程度可能就會有所減輕。但即便如此,政策對中國老齡化的影響仍是有限的。很多發達國家沒有執行計劃生育政策,現在同樣面臨老齡化問題,人口出現負增長??傮w的趨勢無法改變,老齡化是不可逆轉的。
中國新聞周刊:老齡化對中國的經濟和社會會帶來哪些影響?
張車偉: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人口老齡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結果,于是也就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背景和客觀存在。所以,今后經濟的發展必須要考慮到老齡化這個因素。比如我們過去主要采取的勞動力密集型經濟發展方式必須要轉變,要適應老齡化的形勢,產業要升級,經濟發展要轉型。另外,由于中國“未富先老”,老齡化給中國帶來了很大的養老負擔。
國家近年來對此也有謀劃,比如健全中國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全面放開二孩。在過去,計劃生育政策的確對老齡化起到一個加速的作用?,F在松綁以后,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老齡化。當然,應對老齡化,不是國家出臺一項政策就能把這個問題解決了,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包括社區和家庭。
中國新聞周刊:為什么全面放開二孩之后,對人口老齡化的緩解很有限,并沒有像之前預期的那樣?
張車偉:本質上是因為人的生育觀念轉變了,但整個社會還沒有足夠意識到這點。學術界很早就意識到這種情況。
中國新聞周刊:這種情況是否會影響接下來人口政策的調整思路?
張車偉:一定會影響。因為過去總擔憂全面放開二孩以后人口可能會爆炸,結果放開以后完全沒有出現這種情況?,F在,徹底放開,讓人們自主決定生育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是今后人口政策的調整方向。
中國新聞周刊:2017年以來,全國多地出臺鼓勵生育政策。近期遼寧省印發的《遼寧省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除了延長產假以外,還首次提出完善生育家庭稅收、教育、社會保障、住房等政策。你如何評價這些政策?它們是否切中要害?
張車偉:沒有切中要害。我覺得這些政策本身就沒太大必要,因為現在中國整體上還是限制生育,即使是全面放開二孩,也不代表可以想生幾個就生幾個。放開以后,很多人連二孩也不愿意生。
我認為首先要徹底放開,讓人們有生育自主權,然后再看看生育達到什么樣的水平,才談得上鼓勵生育,然后要考慮應該給予怎樣的福利。但我現在還沒有看到整個生育政策在向另外一個方向轉變。一邊捆著你,一邊鼓勵你,這有什么意義呢?
目前缺乏百姓負擔得起的養老服務
中國新聞周刊:在目前的政策方針下,如何應對并緩解老齡化現象?
張車偉:短期就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完善養老服務體系,但從中長期來看,根本上還是要靠經濟的發展。
中國新聞周刊:近年來,養老金缺口不斷增加,引發越來越多的擔憂。
張車偉:如果從全國范圍看,總體上每年都有盈余,沒有缺口。截至2017年底,全國城鎮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4.12萬億元,當期結余4187億元。但地區間存在較大差異。2016年,廣東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最高,達到7258億元,占總結余的19.6%。北京、江蘇、浙江、山東、四川、上海、山西、安徽等9個地區的結余共計2.61萬億元,就占了全部結余的70.6%。
東北地區,由于近年來生育率持續低下,年輕人口外流,所以交保險的人少,領保險的人多,出現缺口。當期的養老金甚至收不抵支。2017年,遼寧養老金存額可支付月數為5.9個月,遠低于平均水平17.2個月。
養老金的這種地區不平衡,只有通過國家一級的統籌才能有效解決?,F在國家已經開始進行基礎養老金的全國統籌,也建立了中央級的調劑基金,具體還要看落地以后的執行情況。
除了中央統籌以外,還要實現養老金的多渠道籌集,比如企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不能形成這樣一種觀念,即全部由國家負擔養老,這是不現實的,整個社會也會不堪重負。
中國新聞周刊:中國現在的養老服務體系主要有什么問題?是否可以參照歐美、日韓等老齡化程度較嚴重國家的經驗,進行完善?
張車偉:現在中國的養老服務體系,最大的一個問題是,缺乏低價的、百姓能夠負擔起的養老服務。從根本上講,是因為中國的老年人在過去積累得太少,收入水平比較低,不能夠負擔更高端的養老服務。這個問題,也需要政府介入和社會企業共同解決。
按照目前的行情,公辦養老機構月均費用在2000-4000元,私立養老機構分為低、中、高三檔。低檔為月均1500~3500元,中檔為3000~8000元,高檔月均價格在8000元以上。現實中,中、低檔私立養老機構的床位供不應求,8000元以上的機構入住率不足30%。
從全世界來看,我覺得歐美等國,尤其是歐洲的養老模式并不適合中國。歐洲以機構性養老為主,而居家養老更符合中國的國情。因此,在這方面,政府要給予一些鼓勵和政策支持,尤其是資金上的支持,同時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提供更多養老設施。
責任編輯:萬露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