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此文講透劉鶴的核心思路,關乎7000萬中小企業的發展
來源:正和島
島 君 說
中小企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很多地方招商引資的重要對象。
中央政府發布最新消息:調整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擔任組長一職,這也表示中央對中小企業的重視程度逐漸加深。
本文選取了劉鶴關于如何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演講供大家參考,這篇文章中透露了他未來發展中小企業的核心思路。
作 者:劉鶴
來 源:開放導報
以下為劉鶴演講全文:
不久前,我參與了國家信息化“十五”規劃的工作,對國有信息機構進行了改革;組織推進了幾個大的國家信息化工程的建設,組建了幾個股份制的信息公司。
通過這些實踐,我產生了一些想法,可能是片面的,但不是憑空想象出來或僅從書本上讀出來的。
01 關于中國發展新經濟的路徑依賴
任何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情,有經濟發展的初始條件,初始條件決定著不同國家的路徑選擇,或者說路徑依賴,中國在接受和發展新經濟的過程中(此處特指互聯網經濟),與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存在極不相同的初始條件。
因此,需要準確認識中國的國情,把握中國初始條件的變化特征,特別是不斷出現的結構性新現象,揚長避短,以期新經濟獲得比較好的發展。
眾所周知,美國是發展新經濟的領先國家,它在發展新經濟方面,具有自己非常獨特的初始條件,具體包括:
第一,相對成熟和完善的市場制度、信用制度和專業化的服務體系,創新的意識形態和相應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國家創新體系。
在這種創新體系下,政府、研究機構、公司和大學產生了比較好的互動,并且有一套完善的機制,保證相互之間的協作。由于這個創新體制的存在,吸引著各個國家一流人才進入美國。
第二,有比較完善的風險投資機制、獵頭公司和相對完整的資本市場。
我們知道,風險投資是發展新經濟的血液,風險投資作為橋梁,把技術的創新和市場的需要有效地溝通起來,同時,風險投資家作為人格化的投資者又把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和股東組織起來,形成一種特殊的公司結構。
我們長期對風險投資有一種誤會,認為風險投資者是出錢的人,實際上需要從更深的含義來理解風險投資的作用。
第三,在上述條件下形成的國家技術儲備和公司的技術壟斷地位。
新經濟競爭的真正制高點有兩條:第一條是標準;第二條是人才。美國由于特殊的條件,使得他們在制定標準方面具有領先的,或者說得天獨厚的優勝地位。
理解這一點也特別重要,在農業經濟時代,土地和相應的地權,無疑是農業經濟發展的制高點;在工業時代,能源和相對的所有制結構是工業的制高點,所派生的可能是大規模生產體制;在新經濟時代,制高點已經轉向標準和人力資本,對此我們確實需要有深刻的認識。
除了上述因素以外,一度強有力的公共政策和發展戰略,對美國新經濟的發展也有重大的影響。
中國的情況與美國不同,在市場制度、風險投資機制、知識產權保護、國家創新體制等方面都有極大的差距,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地位和角色與美國相比也有較大落差。
因此,這些條件決定了中國不可能完全效仿美國的道路發展新經濟。
但中國也有美國所不具備的鮮明特點,至少有這么幾個特點我們需要高度關注:
第一,雖然中國的人均收入很低,目前只有800美元,但城市化正在推進,城市經濟正在擴張,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中國正在逐步形成一個人口規模將近達到兩億的龐大的中產階級消費者。
這個消費群使中國巨大的潛在市場逐步建成現代的市場,他們對住房、汽車、教育、信息產品正在產生巨大的需要,而這個需要已經成為近幾年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第二,龐大的傳統產業的生產能力和地理優勢正逐步與新技術相結合,外國投資者也向這個領域不斷地流動,這使中國有可能成為亞太地區或者整個世界經濟的新的制造業生產基地,制造業起到核心作用的并不是或者說不僅是原有的國有大中型企業,中小企業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我們看到,在浙江的溫州、廣東的東莞、江蘇的蘇州,包括昆山,中小企業的作用正在不斷地擴大。
第三,中國有幾千年的教育傳統,人才資本技術儲備相對于其它發展中國家來說更為雄厚,人力資本的積累和技術儲備正在與國際化的慣例對接,隨著加入WTO,兩者之間對接的程度將日益緊密,海外留學人員也開始回流,這種回流既出于長期的戰略考慮,也由于短期宏觀經濟互動的因素。
第四,經濟體制轉制的速度開始加快,有利于新經濟發展的體制正逐步形成,而這個轉制的過程既有來自基層企業的動力和消費者的動力,政府也在發揮著積極的主導作用。
這些情況決定著中國發展新經濟的主要路徑或者特征:
一是建立標準方面中國很可能走出新的道路,以龐大的國內市場規模來帶動產業規模的行程,通過產業規模的擴大和廣泛的國際合作,促進形成標準,中國在新經濟發展的定制化能力可能是通過內需拉動的,最明顯的案例就是最近的3G標準。
第二,在面向市場方面,中國新經濟發展將不主要是出口導向,而是與國內經濟結構的調整高度對接。
在第十個五年計劃期間,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調是結構調整,這包括城鄉結構的調整,即城市的發展和擴張,包括產業結構的調整,即制造業的重組和服務經濟的發展,包括地區結構的調整,即在沿海經濟發展的同時,加快西部經濟的發展,以及對應這種經濟調整所發生的所有制結構調整和生產關系調整,中國新經濟的發展毫無疑問要面向這些巨大的需求。
第三,在新經濟與傳統經濟相結合、相互滲透的方面,政府和民間將有廣泛的合作與互動,政府的作用并不僅是計劃經濟的影響,政府創造外部環境,主導經濟發展戰略,充分發揮民間的力量,推動新經濟的發展,將成為未來中國新經濟發展主要的體制特征。
因此,一方面中國會高度重視界定政府的公共職能,另一方面也會進一步完善制度,發揮民間的作用。
“十五”計劃明確了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實現國民經濟跨越式增長的戰略。這個戰略是基于一系列重要的判斷,也就是說新經濟不僅是一次簡單的技術變革,而是一場引發社會政治經濟結構變化的重要革命,它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了很大的機會,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目前國家已經明確了應用主導、面向市場、資源共享、競爭開放的發展路徑,已經提出了一系列鼓舞人心的發展指標。
初步預計信息產業占GDP的比重將從2000年的4%提高到2005年的7%,中國的網絡規模有可能從目前的世界第二位發展為世界第一位,電話的普及率將由目前的20%上升到35%以上,中國政府將在工業、農業、城市、社會保障、文化、金融、保險、教育等各個領域全面推進信息化進程。
總的來看,以新經濟推動傳統產業改造,以新經濟促進體制改革的發展戰略正在中國產生,我們已經看到,相當多的地方政府和公司已經把信息化戰略作為最重要的發展戰略加以跟進。
02 中國發展新經濟的現實挑戰
中國發展新經濟雖然有非常光明的前景,有自己獨特的路徑,但是也面臨著一些非常現實的挑戰:
1.美國經濟的影響。美國經濟是發展新經濟的主要推動力,在納斯達克股災發生以前,投資者和消費者對新經濟有過分樂觀的預期,導致了投資增加,資產價格上升,股市的財富效應又進一步拉動了消費。
但是在某一個時點上,生產能力開始過剩,投資的數量和投資的回報無法對應,消費者和市場開始質疑,泡沫開始破滅,新一輪的調整開始發生,美國經濟減緩開始對其本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通過資本的流動、貿易需求的變化、人才的流動和預期幾個方面影響到其它國家,對中國也產生了影響,目前各個方面都在關注美國經濟什么時候,以何種形態復蘇。
不僅從匯率和宏觀角度,而且從商業模型的變化、大公司的行為來關注美國經濟的發展和新經濟的發展。我們看到,大公司的行為產生了三點最為明顯的變化。
首先,向主流經濟全面回歸,新經濟從空中開始落地。
第二,對舊的經濟體系進行整合,形成更有效的供給鏈條,在新的供給鏈條中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
第三,在創造價值的過程中,創造新的制度。
比如,最典型的就是內部交易的外部化和虛擬產權的出現,以及相應的一系列政策調整,但這些究竟有沒有可能創造出新的利潤,大家都在觀望,而這種觀望的態度,無疑影響投資者的行為,也對中國新經濟產生了影響。
2.發展新經濟的要求與傳統體制的沖突。前面講到,新經濟并不簡單地對新技術的擴散和應用,政府的信息化并不意味著僅僅增加投資、微機和用網絡把工作流程連接起來,實現無紙辦公。
它本質上是業務流、信息流、體制結構的重整和激勵機制的變化。在這個變化過程中,必然產生種種沖擊,特別是對既得利益進行調整。它要求產生一種新的、扁平的、互動式的結構,并對傳統的縱向一體化和金字塔結構進行挑戰。
新經濟要求互聯、共享、整合,而計劃體制的舊經濟要求封閉、獨占和縱向一體化。這種沖擊以及由于這種沖擊所帶來的影響,目前我們已經感覺到了,兩者之間的沖突還會發生。
因此,需要把發展新經濟的目標和改革舊體制的目標進一步結合起來,促進兩者之間的互動。
3.人力資本的局限性。我們知道,在新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是人力資本。通過人力資本實現創新,是新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
中國的人力資本盡管相對豐富,但有一個致命的弊端就是由于傳統的教育體制,專業分割得非常厲害。
工程師的知識集中在非常狹窄的科技領域,由于這種職業的偏好,使得他們更有興趣做一些體現技術水平高的工程項目,而對主流經濟存在的特點以及對主流經濟進行體制改革的要求似乎不重視,也不理解,這就導致了技術與市場需要兩層皮的現象。
在這種特殊的背景下,非常需要產生一批具有親和特征的企業家。這些企業家對市場理解,對技術也理解,把兩者的行為可以對接起來,而企業家必須產生于好的公司治理結構的基礎之上。
目前我們的治理結構無論從理論、政策和實踐來說,都處于初級的發展階段。因此,人力資本的局限性和治理結構的不完善,是新經濟發展的另外一個重要制約。
4.壟斷的制約。新經濟的本質是自由競爭、自由流動,但目前我們存在兩種壟斷,非常不利于新經濟的發展。一是行政性的壟斷,行政性的壟斷與傳統的審批制密切結合。
在推動信息化的過程中,各個部門、各個省以及省內的各個廳局,都要求建立信息化平臺,這產生了嚴重的重復建設,令人擔心的是,這種重復建設并沒有沿著新經濟應該發展的軌跡前進,而是走傳統工業的道路。
汽車工業發展的教訓,政企不分的辦法,不利于汽車工業競爭力的提高和規模經濟的形成。
與行政壟斷相對應的是外部交易的內部化,推動新經濟發展和建立政府的信息化平臺應該廣泛地進行招標,使最優秀的力量能夠進入這個領域。
但是,由于行政壟斷的存在,這些項目的承擔者,都交給了內部水平比較低的部門來做,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我們正面臨著新一輪的低水平重復建設。
更令人擔心的是,發展新經濟的本意是通過發展新經濟促進體制改革,但如果這種現象繼續延續,很可能產生一個我們不希望看到的結果,就是新經濟的發展強化舊的體制。
壟斷的第二個方面就是電訊的壟斷,雖然中國電訊一分為四,價格競爭開始出現,但是長話業務仍然一家獨占;市話業務存在著自然壟斷又難以監督;
移動通訊競爭仍然不充分,相互制約的監管框架還沒有形成,這導致了信息產業發展的外部成本很高,消費者的剩余也在減少。推動反壟斷的進程是發展中國信息產業和新經濟一個現實的挑戰。
5.使創新活動沒有出口,資本市場尚不發育。新經濟的本質特征是創新,創新的主體應該是中小企業,我們不能對傳統的大型企業在新經濟領域發展方面抱有過大期望。
但中小企業面臨兩難的選擇,一方面依靠自身的積累,不足以形成規模,另一方面又不可能獲得財政的支持。因此,只能通過資本市場的發育來獲得發展的資金來源。
因此,發展新經濟意味著對中小企業的支持,而發展中小企業意味著對資本市場報以厚望,但是目前這方面進展的步伐仍然緩慢。
我的想法是,短期的問題需要從長期的結構角度來加以認識。中國發展新經濟是總體發展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資本市場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應該大力提倡,大力支持,加快發展。
6.基本的市場制度尚不健全。包括信用制度、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擔保制度、中介機構的服務、公司治理結構等等各個方面,如果不全力創造一個有利于新經濟發展的體制環境,就不可能實現新經濟的振興。
前一階段,我們討論電子商務,但實際的情況是有電子無商務。發展電子商務的正常路徑是先保證商務流程的正常運轉,再使交易電子化,而要做到這一點,又必須在基本的市場制度上下更大的功夫。
7.新經濟和數字化差距或者數字化鴻溝。新經濟確實存在著雙刃劍的現象,一方面在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對公平問題提出了挑戰。從整個世界的情況來看,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一種新的現象正在出現。
有人說,我們都回到了俄林時代,區位理論開始產生重要作用,地理因素的重要性正在上升。
美國、日本、歐洲、中國的沿海地區和新加坡以及東南亞的少數地區成為投資的熱點,而那些欠發達的地區,可能被拋得很遠,包括非洲、中亞地區的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等等。
新經濟正在強化富國更富、窮國更窮的現象,在中國內部這種現象也已經開始出現。
雖然中央政府推出了西部開發的戰略,但是,統計數據表明,1998年西部地區利用外資占全部利用外資的比重為6.4%左右,但這個數據到了2000年下降為4.46%,2001年可能還在下降。
與此相關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對不同收入群組的影響,二八定律正在強化。所謂二八定律指的是20%的人占有80%的增量社會財富,受教育的人獲得更多的機會,而沒有受過教育的人正在被排斥到新經濟發展的潮流之外。
未來五年到十年,中國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就業,而創造就業和直接發展新經濟的目標并不總是一致的。在這種情況下,需要研究制定合理的公共政策,使得這部分人獲得他們應該得到的發展機會。
盡管中國發展新經濟面臨種種制約,但如前面所說的,如果把新經濟的發展目標和市場化的改革密切結合起來,和中國的結構調整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中國人力資本的潛力,新的經濟現象會不斷在中國得到強化。
而做到這一點的關鍵,就是準確地界定政府的公共職能,制定好的公共政策,創造比較好的外部環境。
面向21世紀,我們既面臨機遇,也面臨挑戰,需要抓住機會,面對現實的挑戰,提出正確的對策。對這一點,我抱著非常樂觀的態度。
轉載自2001年第8期《開放導報》 ,原標題:中國發展新經濟的路徑依賴和現實挑戰
延伸閱讀: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國辦發〔2018〕4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根據機構設置、人員變動情況和工作需要,國務院決定對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作相應調整,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主要職責
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強對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的組織領導和政策協調,統籌指導和督促推動各地區、各部門抓好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任務落實,協調解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完成黨中央、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二、組成人員
組 長:
劉 鶴 國務院副總理
副組長:
苗 圩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
劉 昆 財政部部長
高 雨 國務院機關黨組成員
成 員:
王江平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
林念修 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徐南平 科技部副部長
劉 偉 財政部副部長
張義珍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
屈冬玉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
王炳南 商務部副部長
張 旭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
潘功勝 人民銀行副行長
鄒志武 海關總署副署長
孫瑞標 稅務總局副局長
馬正其 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
鮮祖德 統計局副局長
祝樹民 銀保監會副主席
宣昌能 證監會主席助理
賀 化 知識產權局副局長
張 偉 貿促會副會長
黃 榮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周清玉 開發銀行副行長
領導小組成員因工作變動等需要調整的,由所在單位向領導小組辦公室提出,報領導小組組長批準。
三、工作機構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工業和信息化部,承擔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負責研究提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建議,督促落實領導小組議定事項,承辦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事項。
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兼任,副主任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局長馬向暉、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孫光奇擔任,辦公室成員由各成員單位相關司局負責同志擔任。
四、工作規則
領導小組實行工作會議制度,根據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召開會議。工作會議由領導小組組長召集,也可由組長委托副組長召集。會議參加人員為領導小組全體成員或部分成員,必要時可邀請其他有關單位人員參加。領導小組會議以紀要形式明確議定事項并印發有關單位。
五、工作要求
各成員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認真落實領導小組工作部署,主動研究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措施或提出政策措施建議;加強協調配合、溝通聯絡和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
責任編輯:楊群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