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中國經濟的真實溫度,見證逐夢時代的前行腳步。誰能代表2019年度商業最強驅動力?點擊投票,評選你心中的“2019十大經濟年度人物”。【我要投票】
原標題:長三角一體化未來產業如何協同?這份綱要給出明確指引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綱領性文件公布。
新華社12月1日消息,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其中,提出到2025年,科創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基本建立。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基本形成,成為全國重要創新策源地。優勢產業領域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形成若干世界級產業集群。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產業邁向中高端。到2025年,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5%,高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18%。
具體來看,在第四章加強協同創新產業體系建設中,對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有了明確要求。
比如,綱要提出,走“科創+產業”道路,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以科創中心建設為引領,打造產業升級版和實體經濟發展高地。并在構建區域創新共同體、加強產業分工協作、推動產業與創新深度融合三個方面作出布局。
賽迪研究院城市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高翔1日晚間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綱要中的一個亮點,是在原本就有較好區域分工的長三角區域內,明確了下一步的分工。此外,相比單談產業或科技,這次更加明確了科技創新與產業的融合發展。
“不僅強調產業鏈的跨區域布局,也有產業鏈和創新鏈之間的耦合發展。”他說,長三角一體化,產業需要先行,在存量產業已有良好分工前提下,增量產業和直面國際競爭的產業環節如何去實現一體化發展?就是通過綱要中提到的這種科創+產業的路線。
“比如加強上海張江、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健全開放共享合作機制。從原始的研發產業化,再到大規模生產這一條產業鏈,去推動這些面向國際競爭的增量產業、前沿產業以及未來產業的一體化發展。”
目前,長三角地區不僅擁有上海張江、安徽合肥2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全國約1/4的“雙一流”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而且年研發經費支出和有效發明專利數均占全國1/3左右,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研發強度均超過3%。在科創產業層面,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傳統產業滲透融合,集成電路和軟件信息服務產業規模分別約占全國1/2和1/3,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創新共同體和產業集群。
中國信通院華東分院首席規劃師賀仁龍也對記者表示,綱要明確地指出了創新和科研一定要和產業的實際需求相結合,彼此共同促進增長,并且產業之間要做好分工和協同。
他說,綱要從區域創新共同體、產業分工協作再到推動產業與創新深度融合的布局三個層面結構非常清晰。
“這次關于科技創新的內容都非常具體,尤其是關于產業,指出要根據自身的優勢、特點做差異化互補性的發展,也明確提出了產業分工的過程。”他表示,綱要還特別強調了創新鏈和產業鏈之間的導向性問題。
賀仁龍表示,創新鏈的目標導向就服務于產業鏈里的短板技術。由于現階段我國很多關于實體經濟的產業鏈還需要通過自主創新把短板補足。”所以這次綱要里的創新鏈,不僅僅是關于科研本身,更是指明了創新就是要服務于產業的增長,服務于先進生產力的實現。”
責任編輯:王帥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