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雜志2018年首期刊首語:致敬中國改革開放40年

中關村雜志2018年首期刊首語:致敬中國改革開放40年
2018年01月08日 18:34 中關村

  2018年1月刊首語||致敬,中國改革開放40年 

  1978年,注定是中國歷史上很不平凡的一頁。

  眾所周知,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這一年召開,結束了給億萬人民帶來痛苦記憶的10年浩劫“文化大革命”,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吹響了中國經濟騰飛和民族復興的進軍號角,全黨、全國人民開足馬力向著未來、向著幸福奔跑。

  40年,在歷史的長河中不過是一瞬。但是,當我們打開中國歷史的卷冊,發現幾千年來不是外患,就是內亂,不是戰爭,就是折騰,真正踏踏實實、專心致志抓經濟、搞建設的年頭,持續達到40年、甚至30年的階段少而又少。

  然而,這40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的確是在一門心思地搞建設,謀創新,求發展。

  40年取得了哪些成績?還是讓數字說話:1978年,中國的GDP總值2683億美元,名列全球190多個經濟體的第15位,排在沙特阿拉伯之后;人均GDP381元人民幣,名列全球倒數第二。

  2017年,由于持續40年中國經濟保持雙位數增長,GDP總值預計達到了131735億美元,早已于2009年就躍居全球第二位;人均GDP也達到9482美元,名列全球近200個經濟體的第70位。

  1978年,前蘇聯的GDP總值9400億美元,差不多是中國的4倍;2017年,中國的GDP總值則是俄羅斯13092億美元的10倍多。

  沉甸甸的數字,金燦燦的數字,如同里程碑,記錄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震驚世界闊步前進的步伐!

  回首這40年改革開放的道路,中國有兩個村子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一個是安徽小崗村,一個是北京的中關村。似乎不約而同,它們都是起步于1978年。

  1978年冬,小崗村18位農民冒險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下手印,實施了“大包干”,從而改變了中國農村發展史,一舉解決了整整20年中國國民糧食不夠吃的問題。從那以后40年過去了,中國人口增長了三分之一多,卻告別了饑餓年代。當年作家劉恒的小說《狗日的糧食》,反映中國老百姓對糧食又恨又盼的情景,似乎成了遙遠的記憶。2016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小崗村說:“當年貼著身家性命干的事,變成中國改革的一聲驚雷,成為中國改革的標志。今天在這里重溫改革,就是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改革開放不停步,續寫新的篇章。”

  中關村如今已經成為中國科技的制高點和創新發展的策源地。2017年,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達到5萬億;獨角獸企業65家,占據了全國一半、全球的近四分之一。2017年11月2日,美國《福布斯》網站報道稱,美國商業資源企業“專家市場”公司公布了2017年度全球最大科技城市排名,北京位列第一,柏林和舊金山分列第二、三名。“專家市場”公司并將北京的中關村科技園列為全球第一。

  追溯中關村的源頭,其實也應該從1978年算起。

  1978年1月號《人民文學》發表了轟動全國的《哥德巴赫猜想》報告文學,著名作家徐遲生動描繪了地處中關村的中國科學院一位“臭老九”陳景潤的傳奇經歷,展現了“文革”給知識分子帶來的心靈創傷,呼喚對科學和科學家的尊重。2月17日《人民時報》予以轉載,迅速在中關村乃至全國知識界和廣大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

  1978年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中國科學院推薦了10人參加,陳景潤和另一位研究核聚變成就突出的陳春先,作為剛剛被破格提拔的正研究員參加了大會。

  就在這次標志著“中國科學春天到來”的大會上,鄧小平在講話中宣布:“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一舉打破了長期禁錮知識分子的桎梏。

  會議一結束,陳春先就踏上了中國科學家首次走出國門到美國科學考察之旅。他看到了美國科學技術的先進程度,尤其是美國舊金山硅谷和波士頓128公路技術擴散區許多產學研結合創造科技奇跡的生動例證,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國后,他在各種座談會上大聲疾呼:“經濟要發展,就要搞技術擴散。應該把科學技術和人才從高密度區域向低密度區域擴散。”“要把中關村建成‘中國硅谷’!”后來,他又身體力行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民營科技公司,播下了中關村第一粒火種。

  40年來,中關村涌現出了一大批敢為天下先的科技創新開拓者。1984年從中科院計算所“下海”創業締造聯想的柳傳志,就是其中皎皎者。本期《中關村》雜志“封面故事”《柳傳志:中國商界的不老“勁松”》和《中國經濟發展將迎來新高潮》一組文章,記述了這位中國企業領袖創業創新的傳奇經歷,讀來令人蕩氣回腸。

  40年來,以陳春先、柳傳志、俞敏洪、李彥宏、雷軍、劉強東等為代表的中關村創新人物,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者,是民族復興的先鋒軍。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共和國的燦爛未來!

  “文化”版軍旅作家馬譽煒將軍的《小平故里行》,讓我們深深懷念起了那位離開我們已經20年的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發展是硬道理,今天的中國發展得如此壯美、如此神奇,小平同志有知,應該笑慰了。

  致敬,中國改革開放40年!

責任編輯:陳楚潺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