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最能代表中國經濟向上力量?2020十大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火熱進行中,誰是你心中的TOP10商業領袖,[點擊投票]
文/陳礦然
年初疫情導致的宅家現象,使得社區團購這們生意漸成風口。從6月份開始,幾乎每個月都會有那么幾家互聯網大廠宣布要進軍社區團購賽道。強橫如美團、拼多多,甚至將其定性為公司的戰略發展方向,表示要不惜一切代價,拿下這塊買菜業務。
然而,本周末人民日報的一篇社論,一夜之間令社區團購跌入冰點。
社論內容直指各大入局者稱,掌握著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的互聯網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事隨風起,當天網絡便有各大互聯網公司宣布退出社區團購的消息傳出。不過,經相關機構和公司辟謠,各方均未發表過退出言論。
然而,隨后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漯河市衛龍商貿有限公司等一些商品供貨商對外發布的類似“關于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公司供貨通知”,又將各互聯網廠商推向了風口浪尖。
禁止供貨的通知中明確指出,各供貨商收到了多方投訴,以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為代表的社區團購平臺出現了嚴重低價現象,甚至個別產品遠低于出廠價,嚴重影響到了各方利益。
實際上,從早年的千團大戰、共享經濟、生鮮電商,到現在的社區團購,在資本和用戶數據上有著深厚積累的互聯網巨頭們,進入的方式都出奇的一致與粗暴:燒錢補貼搶占市場,競爭對手被迫出清形成壟斷,補貼退出開始賺錢。
不可否認,利用數字化鏈路來搞社區團購,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農產品的流通效率。但從目前來看,多數平臺營運的模式只是改變了商品流通的渠道,并未改變零售的本質,也就是說這種模式創新沒有明顯帶來新的市場,而只是借助資本優勢來搶奪其他渠道的市場。
也無怪乎人民日報社論里會把各廠商的這種行為,稱作是在“鷺鷥腿上劈精肉”的生意。
有線下菜販在社交平臺上以山東壽光的青椒產品舉例稱,批發商根本玩不過社區團購平臺,大家進貨價差不多都三塊一斤,但做社區團購平臺的一般都是大資本,他們可以以一塊多錢的價格虧本銷售,每個月幾千萬的虧,但批發商不行。
由此可以看出,社區團購最終帶來的很可能是一場零和博弈的游戲,以多數菜販子的退出,換來一家或幾家巨頭的市場壟斷。
很顯然,大廠通過價格戰在一個競爭性的市場里形成壟斷,這樣的操作是很有爭議性的。在《價格法》和《反壟斷法》里,對于通過低價手段,排擠競爭對手或者獨占市場的行為,是有可能被認為是傾銷或者擾亂市場競爭的。
“一旦壟斷地位形成,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當初補貼砸市場帶來的虧損,很可能又會變相轉移到消費者身上。”有行業分析人士認為,低價策略讓用戶薅羊毛的情況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
事實上,相關部門也意識到了平臺經濟可能會帶來的壟斷問題。上月中旬,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便發布了《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擬對平臺經濟領域開展反壟斷監管,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消費者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平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而數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也強調了,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央視主播康輝表示,一旦在某個領域形成壟斷,它就會妨礙競爭,損害消費者權益,最終也會損害公平以及創新。而強化競爭,其實就是要做到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把創新動能釋放出來。市場主體活躍了,消費者就會有更多選擇權,經濟循環起來也就更活絡了。
脫虛向實,模式創新固然有其積極向上的一面,但已經享受了十余年社會紅利的互聯網企業,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時,或許也應適當考慮考慮如何為提升社會的整體福祉,而做出一些努力吧?
責任編輯:楊亞龍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