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邏 漢杰(實習生)
近日,海通國際最新發布的醫藥板塊研究報告指出,2020年醫藥板塊自主創新進入快速增長期,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二大創新藥研發基地。
然而,恒瑞醫藥今年來股價自高點下跌13.3%,引發市場對企業未來成長性擔憂。
目前中國藥品領域“供給側”矛盾突出,主要是由于藥品市場供需關系不均衡導致。一方面,由于高端的好藥新藥嚴重不足,不能滿足國民的需求,我國需要大量進口醫藥產品。另一方面,低端的仿制藥過剩,供給遠遠超出市場總需求。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受疫情影響,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8.55萬億元,下降2.6%。在當前進出口受限以及低端仿制藥過剩的情況下,國內制藥企業不得不進行產業升級來滿足人們對FIC/BIC產品的需求。
另外,國家藥品集采加速了制藥企業轉型升級。在8月20日采購規模達數百億元的第三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中,值得注意的是,僅有少量原研品種中標。北京大學藥學院教授史錄文對此表示,“由于仿制藥價格下降,質量有保證,患者使用一段時間后,越來越放心,對仿制藥需求開始增加。隨著一致性評價不斷擴容,國內企業逐漸形成市場品牌效應,有更多精力專注研發,在保證仿制藥品牌的條件下,推動民族工業由仿制藥向創新藥轉化。”
那么,在由仿制到創新的發展進程中,中國制藥企業是否能在國際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呢?
在此之前,我國醫藥行業主要面臨市場集中度低和自主創新能力弱的問題。全球醫藥制造業以發達國家為主要力量,其市場比較其中,研發投入高。近年來,雖然我國醫藥制造行業發展較快,但由于起步較晚,產業集中度仍處于較低水平。并且由于新藥研發資金需求多、時間周期長、研發項目風險大,國內醫藥制造企業研發投入意愿低下,導致一些關鍵性產業化技術長期沒有突破,缺乏高技術含量的醫藥產品。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國為醫藥制造企業創新發展開通了快車道。政策方面,藥監局優先審評創新藥;研發方面,港交所、上交所資本市場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為融資提供便利渠道;支付方面,為加強支付能力,醫保談判每年進行一次。
在此背景下,我國醫藥制造企業創新藥發展勁頭顯著提升,創新行業生態也持續完善。
中國藥企研發費用占全球藥企研發費用的比例將顯著提升。海通國際報告指出,根據近年clinicaltrial.gov新登記的臨床試驗數量來看,中國的新增臨床試驗數量從2004年的9項增長至2019年的2593項,占比由0.3%提升至8%;以Biotech數量來看,中國2020年Biotech公司數量達865家(包括上市及未上市),占全球的14%,與研發費用占比相似,我們預計未來5年中國Biotech公司數量比重將有望提升至25%-30%。
另一方面,由于港股18A、科創板拉升了Biotech的估值,股權融資更加便利,加上我國藥企研發費用的提升,我國First-In-Class品種逐步涌現。2020年君實生物新冠抗體授權禮來,加思科新靶點SHP2授權給艾伯維,在與國外團隊進行合作研究的同時,國內外技術差距不斷縮小,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將自己的創新藥中美同時臨床及申報。相關人士預計,未來10億級美金國產新藥將會出現。
從研發投入來看,以恒瑞醫藥為代表的創新藥龍頭企業研發占比已經達到15%左右,接近跨國藥企的研發投入水平且恒瑞醫藥的研發投入已穩定保持在50%以上增長,創新模式也從創新初期“ me-too ”、 “ me-better ”逐步走向源頭創新發展,公司擁有三千多人的研發團隊,研發實力雄厚。但恒瑞的創新藥還沒有達到 first in class, 后續的營收增長空間依賴于公司是否能持續進步,不斷增強研發實力。
一位醫藥行業資深產業內人士認為,“過去美國高額醫保費用養活了全球創新藥產業鏈,但未來,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加劇,國內必須要有自身完整的創新藥產業鏈,而目前來看,整個產業鏈發展的比較均衡,各個細分領域均有龍頭企業”。
總的來說,隨著藥品研發創新的鼓勵性政策的落地與高端醫藥產品需求的拉動,國內藥品研發迎來歷史上最好的黃金時代。龍頭企業快速跟隨,且基本上和外資站在同一水平線競爭,有望占據較大市場份額,而股價的回撤,短期的政策擾動,從更長遠的角度看,或許都僅僅是噪音。
責任編輯:戚琦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