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國家的港口,多數人都在“休息”。
中外管理雜志
文:本刊記者 王爽
隨著國內疫情趨于穩定,大部分企業紛紛復工,但外貿行業卻沒能像其他行業一樣迎來復蘇的曙光。
隨著各國陸續封關,海運港口靠泊作業受阻,很多國家原本忙碌的海關倉庫,一時間門庭冷落。集裝箱船領航員、海關檢查官員、物流人員、卡車司機和倉庫守夜人……多數人都在“休息”。
有研究指出,美國需求下降中的27%、歐盟需求下降中的18%,都由外國生產商來承受。發達國家不斷減弱的需求,正在沿著貿易路線在新興國家,特別是中國、東南亞和墨西哥激起層層漣漪。隨著今年全球GDP大跌的預測浮現,幾乎沒有辦法維持過去高達25萬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在世界各地繼續流動。
那么,深刻嵌入世界貿易鏈條的中國,所受的影響有多嚴重?大量對外貿易企業該何去何從?
全球貿易下降幅度會有多大?
在當今時代,“自給自足”幾乎已經不太可能實現。即使是簡單的產品也依賴于復雜的供應鏈:一杯普通的咖啡,需要29家公司在18個國家進行協作生產。而在從生產到消費的長鏈條上,任何一個環節“掉鏈子”,都會帶來連鎖反應。港口關閉或海關延滯會讓其他地方的生產陷入癱瘓;消費者停止購買汽車和手機,遠方的制造商和工人就會感到手頭拮據。
在世界經濟困難的2009年,以平均購買力計算,世界產出下降了0.1%,而貿易總量暴跌了13%,季度交易量降幅則更大。但相比2009年,2020年的沖擊會更加殘酷。在疫情中,中國企業受到了第一波沖擊,在2020年1月和2月,出口價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7%。而在世界貿易體系中,中國制造業貢獻了全球近10%的半成品。中國制造業感冒,全球生產告急。
如今,歐洲、北美和亞洲中國以外地區的工廠不僅要應對零部件供應的不穩定,還要應對工人生病,以及層出不窮的地方和全國性停工。而下游的貿易公司,同樣面對著巨大的不確定性。總部位于加拿大的Orchard International公司,從事睫毛膏和沐浴海綿等產品的國際貿易。員工Audrey Ross表示,銷售規劃已經變成了一場噩夢:德國的重要客戶關閉了門店;在美國倉庫的營業時間縮短。在他們看來,一開始,將業務從中國分散出去似乎是一個明智的策略,但現在全球沒有地方是安全的。
那么,全球整體貿易的降幅到底會有多大呢?
2009年,需求下降導致了超過2/3的貿易崩潰,遠遠超過了信貸緊縮造成的15%-20%的貿易萎縮。而2020年由新冠疫情引發的消費支出減少和投資放緩,已經越來越明顯。而且嚴重影響了貿易活動——3月,一份對全球工廠老板的調查顯示,發達國家的出口訂單急劇下降。
咨詢公司Capital Economics的分析員Simon Macadam預測:2020年全球貿易額將至少下降20%。更悲觀的預測則是:發達國家GDP在未來一兩個季度將出現兩位數的同比下降。如果這一預測成為現實,貿易下降的幅度可能會更大。
發達國家的消費需求降了多少?
外貿的基礎是需求,隨著家庭收入的枯竭和資金短缺的公司擱置投資計劃,全球需求直線下降。
疫情下,居家成為最日常的活動。需求降到了最低,經濟活動隨之急劇下降。除了買必須的生活用品,人們不出門、不購物、不旅行……麥肯錫研究院的數據顯示:疫情可能會帶來美國40%-50%的可支配消費支出減少,這意味著GDP將減少大約10%。這不僅是史無前例的衰退,帶來的影響也難以估量。
美國25%的家庭過著“手停口停”的生活,還有40%的美國人如果不靠借錢就無法負擔超過400美元的意外開支。沒有乘客可搭的出租車司機、餐館被迫關閉的專業廚師、停飛的空姐……對許多人來說,長期封鎖的后果將是災難性的,而他們的窘境最終都會表現為減少需求。
在每次經濟衰退中,人們都會減少非必要支出,并在預期到危機加劇的情況下,增加預防性儲蓄。但新冠疫情的不同之處在于,人們還停止了餐飲、旅行和其他服務的支出。而通常這些支出會減少,但不會降至零。中國經濟的下滑和美國信用卡支出的“高頻數據”變化,都證明了疫情帶來的巨大經濟沖擊。
麥肯錫研究院預測:即使歐洲和美國的病毒在兩到三個月的經濟停頓后,得到了有效控制,所有國家的第二季度GDP也會出現急劇下降,而且其中大多數將是前所未有的低。在大多數發達經濟體中,消費支出貢獻了經濟總量的2/3。但實時數據表明:在受停產影響的地區,包括汽車在內的耐用品支出可能下降多達50%-70%;航空公司的航班和貨運可能下降約70%;而且在受影響的城市中,餐廳等服務的支出可能會下降50%-90%。總體而言,在被封鎖地區,消費者可自由支配支出可能突然下降高達50%。
為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各國都不遺余力地出臺了“保經濟”政策。雖然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經濟下滑,但是離充分從疫情中解脫還有很遠的距離。麥肯錫研究院預計:在2020年第二季度,美國的GDP可能會以25%-30%的速度萎縮;歐元區主要經濟體也將以相似的速度下降。而2008年-2009年金融危機,造成的美國國內生產總值降幅為8.4%。從這個角度看,此次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將遠遠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任何經濟衰退。
中國外貿企業何去何從?
海外急劇萎縮的需求,讓中國外貿從業人員哀鴻遍野,他們的訂單不是已經取消,就是在取消的路上。除了訂單下降,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生產好的貨發不出去,成為了許多中國企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疫情爆發以來,郵輪行業歷經了二戰以來的首次全球范圍停航。而不斷取消的航班,又導致航空貨運成本飆升。貨運代理公司AIT Worldwide Logistics的報告稱,運費已從每公斤2-3美元升至9-11美元。對于某些貨物而言,這已貴得令人望而卻步。
更雪上加霜的是,國際貿易壁壘正在增加。50多個國家的政府已經限制了醫療用品的出口,其中33個是在3月初就采取了行動。而且,各國陸地邊境越來也越難以穿越,許多國家對“自由流動”施加限制。雖然對貨物運輸的限制并不嚴格,但各國的“交通限制政策”導致了綿延數英里的大排隊。3月15日,意大利交通部長不得不打電話給匈牙利交通部長,要求解除封鎖。國際道路運輸聯盟的秘書長Umberto de Pretto抱怨道:限制過境使得司機很難去上班,“如果公路運輸停止了,世界也就停止了。”
嚴峻形勢下,轉產、轉內銷,成為眾多中國外貿企業最先選擇的出路:紡織廠轉型生產口罩、防護服;鞋企老板上直播帶貨;與電商平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出口轉內銷……還有企業出口的產品賣出后,因為匯率大跌損失極重,順勢采購當地特產回銷到中國。
而堅持做出口的中國企業,也在不斷拓展銷售渠道。在整體外貿數據下降的情況下,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外貿新業態,憑借海外渠道豐富、信息面廣、聯動速度快的優勢異軍突起,成為中國中小微企業主要的出口通道。
沒有人能斷言行業何時可以復蘇,但2009年經濟危機的經驗告訴我們:當一切恢復正常時,貿易很快就會發生反彈。
貿易是經濟從一個國家傳到另一個國家的管道,或許偶有不暢,卻不會永遠封閉起來。
我們不能斷定對外貿易何時會逆轉,但可以肯定的是貿易終將回歸繁榮。在此之前,堅持或許是外貿企業的最佳出路。
責任編輯:李思陽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