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王思文
在大資管市場發展的機遇與挑戰下,券商資產管理業務在快速發展7年之后,從去年開始正經歷著“轉型之痛”,格局正在重塑。
近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了2019年一季度《資產管理業務統計數據》。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約51.4萬億元。
其中,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業務規模13.27萬億元。具體來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的產品數量共有18060只,其中單一資產管理計劃的產品數量為13464只,占比達74.5%;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產品數量共計3705只,占比20.51%;證券公司私募子公司私募基金共計891只,占比4.9%。
事實上,券商資管業務正顯現出四大變化,業務格局正在重塑。
一是從整體規模來看,券商資管業務規模已連續8個季度下滑。自2017年一季度達到歷史最高規模18.77萬億元后,券商資管業務規模逐季下滑至13.27萬億元,兩年以來下降5.5萬億元。與此同時,公募基金規模已于今年3月底達到13.94億元,正式反超券商資管規模。
對此,光大證券趙湘懷預計,2019年“去通道”的態勢將延續,券商資管規模將繼續下降。但隨著券商積極轉型、主動管理,預計“去通道”影響將邊際減弱。
二是整體規模下滑的主因是定向資管計劃規模的大規模下滑。具體來看,定向資管計劃規模(也稱單一資管計劃規模)和集合計劃資產規模在近兩年相繼下滑,由16.06萬億元和2.29萬億元分別下滑至10.8萬億元和1.99億元,下滑了5.26萬億元和2977億元。不難看出,定向資管計劃規模下滑占總下滑規模的95.6%,成為券商資管業務規模下滑的主因。
對此,一位資管業務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資管業務轉型的趨勢下,券商資管業務正面臨著一場“攻堅戰”。
近日,備受關注的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的構想也正式落地。太平洋證券資產管理總部總經理助理沈賓對此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出現,對券商資管帶來了資產端和資金端的巨大變化。
而贏得這場“攻堅戰”是要回歸主動管理業務,這已經成為業內共識。東吳證券胡翔表示,2019年以來,主動管理能力造成業績分化,券商資管規模有序壓縮。龍頭券商主動管理基數較高,未來將進一步提升業務價值率推動業績增長。中小券商如何在資管業務中突出重圍,成為一大難題。
三是證券公司私募子公司私募基金發展迅猛,規模飆升。《證券日報》記者觀察發現,近兩年,直投子公司的直投基金規模增長迅速。從2016年年末的2671億元已增長到2019年一季度末的4846.43億元。雖然該存量在券商資管整體規模占比并不高,但券商私募基金的發展態勢卻顯而易見。
事實上,近兩年來,各大券商直投子公司對于券商業績貢獻度顯著提升,尤其是龍頭券商不斷加大對于私募股權投資的關注度。
據悉,2018年,中信證券私募股權基金子公司金石投資完成對外投資超過20億元,截至2018年年底,金石投資在管私募股權投資基金15只,管理規模約400億元;廣發證券私募股權基金子公司廣發信德成績也十分突出,其在2018年共完成46個股權投資項目,投資金額近30億元。已完成243個股權投資項目投資,其中有20個項目已通過IPO上市,有60個項目通過上市公司并購實現退出。
對此,長城證券分析師劉文強表示,未來券商直投業務,尤其是龍頭券商直投子公司,將迎來進一步發展。他表示,一方面券商直投子公司同母公司之間存在正向的協同效應,相較于其他的私募機構,券商直投子公司納入母公司風控體系,風險管理控制方面要更加嚴謹規范;另外龍頭券商直投子公司也將在母公司的品牌效應和其他業務板塊(尤其是投行科創板跟投)的帶動效應下迎來更明朗的業績前景。
四是專項資管計劃項正式退出券商資管業務統計數據當中。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近日表示,自2019年一季度起,定期公布的資產管理業務統計數據將不再包括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備案制之前經證監會審批證券公司設立的專項資管計劃。
事實上,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從2017年開始,該數據統計先剔除了在基金業協會備案的證券公司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產品。ABS產品規模早已不再計入到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業務規模當中。
總體來看,我國資產管理行業在發生深刻變化的同時,隨著資管新規、銀行理財子公司等監管政策落地,統一、全面和嚴格的監管也將會重塑行業生態。證券市場運行生態和資產管理行業格局將發生很大變化。而未來券商資管行業在走向規范化成長軌道上,值得市場持續期待。
責任編輯:張國帥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