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這份文件刷屏!3000多萬人工資將受影響!
每經記者 胡健 實習記者 李可愚
5月25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關于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于全國數量龐大的國企員工來說,昨天的這份文件將對他們的工資收入產生巨大的影響。
據財政部統計,截至2013年年末,全國共有約3698.4萬國企職工。這近4000萬的職工隊伍中,有多少能拿到外界羨慕的高工資,又有哪些的工資水平不如預期?他們是否能夠保證每年加薪?如果工資水平低于平均線,那該如何保證他們的工資獲得上漲?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注意到,從《意見》全文來看,涉及到對現行工資總額決定機制和管理方式的不少改變,包括改革工資總額確定辦法、企業未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工資總額不得增長、在一些國企實行工資總額預算備案制管理等。
勞動生產率決定工資
什么是“工資總額”?對此,《意見》解釋稱,這里所說的工資總額,是指由企業在一個會計年度內直接支付給與本企業建立勞動關系的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包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也就是說,目前國企員工的絕大部分收入,都被包含在這個“工資總額”中了。
而未來,工資總額將如何產生呢?
《意見》對于如何改革工資總額確定辦法指出,按照國家工資收入分配宏觀政策要求,根據企業發展戰略和薪酬策略、年度生產經營目標和經濟效益,綜合考慮勞動生產率提高和人工成本投入產出率、職工工資水平市場對標等情況,結合政府職能部門發布的工資指導線,合理確定年度工資總額。
記者注意到,此前,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團隊撰寫的分析報告認為,之前國有企業的工資總額管理是先確定工資總額,再逐層分解到下屬單位和個人。相比較來看,此次發布的工資總額形成機制更為合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那么,國企每年的工資總額應依據哪些指標進行調整?記者發現,《意見》指出,企業經濟效益增長的,當年工資總額增長幅度可在不超過經濟效益增長幅度范圍內確定。不過,企業未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工資總額不得增長,或者適度下降。
至于如何判斷經濟效益取得增長,《意見》明確稱,不同類別企業所參考的指標不同。
例如,對主業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應主要選取利潤總額(或凈利潤)、經濟增加值、凈資產收益率等反映經濟效益、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和市場競爭能力的指標;而對于文化類國有企業,應同時選取反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指標。
有人會問:如果所在行業效益整體不景氣,員工干得再賣力也無濟于事,這樣的情況下國企員工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記者發現,在看重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意見》也強化了工資總額與勞動生產率之間的關系。例如,意見就指出,即使企業經濟效益增長,但當年勞動生產率未提高的,當年工資總額增長幅度應低于同期經濟效益增長幅度;如果企業經濟效益下降的,但當年勞動生產率未下降的話,當年工資總額可適當少降。
也就是說,如果國企職工的確非常盡職盡責足量或者超量完成工作,即使企業效益出現下降,工資總額的設定還是會考慮到這方面因素。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國企研究專家、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錦曾向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表示,強調工資與勞動生產率掛鉤,其目的就是為了保障普通勞動者通過勞動獲得合理收入。通過強調勞動生產率的重要性,再次確認以按勞分配為主的分配制度,從而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
同時,對于一些本身工資水平就比較低的國有企業,《意見》也明確:上年職工平均工資明顯低于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即使企業經濟效益下降,當年工資總額可適當少降。
工資調整向一線和高技能人才傾斜
工資總額一旦形成,如何確保這筆資金能夠在兼顧效率和公平的基礎上分配到每一名國企員工手中?
記者注意到,在國有企業工資的內部分配上,《意見》也頗多著墨。其中明確提出,那些處在生產一線、以及擁有高技術的員工將是漲薪的主要方向。同時,還要調整不合理過高收入。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意見》指出,國有企業應建立健全以崗位工資為主的基本工資制度,以崗位價值為依據,以業績為導向,參照勞動力市場工資價位并結合企業經濟效益,通過集體協商等形式合理確定不同崗位的工資水平,向關鍵崗位、生產一線崗位和緊缺急需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傾斜,合理拉開工資分配差距,調整不合理過高收入。加強全員績效考核,使職工工資收入與其工作業績和實際貢獻緊密掛鉤,切實做到能增能減。
當前,國企一線職工工資普遍不高。根據國家統計局2017年5月發布的2016年分登記注冊類型分崗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顯示,當年國企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商業服務業人員、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等處在一線崗位的國企職工年平均工資分別為65991、50235、64620元。
而當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67569元,這三類人員的工資都達不到平均線。此外,他們的工資均不及管理人員年薪的50%。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這樣工資懸殊的狀況將出現根本調整。
接下來,有真本事的國企人才,也將成為工資增長的重點對象。記者注意到,一段時間以來,國家的政策導向也一直在向高技術人才傾斜。例如,今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出,建立企業技術工人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國有企業工資總額分配要向高技能人才傾斜,高技能人才人均工資增幅應不低于本單位管理人員人均工資增幅。
責任編輯:孫劍嵩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