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原標題:敦煌萬畝防護林被砍,是誰逆生態保護而行? | 新京報快評
別忘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經濟參考報》報道截圖。
文 | 李萬友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敦煌的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沙阻沙綠色屏障——曾擁有約2萬畝“三北”防護林帶的國營敦煌陽關林場,近十余年來遭遇大面積“剃光頭”式砍伐。當地幾代人的血汗付諸東流,“綠退沙進,沙漠逼人”的生態災難再現敦煌。
據甘肅發布通報,甘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作出明確批示,并立即成立由副省長劉長根帶隊的調查組,于當日下午趕赴敦煌市陽關林場。調查組表示,將依法依規開展調查,如有違法違規行為一經查實將嚴查嚴辦。
▲甘肅成立調查組赴現場調查。圖/甘肅發布官方公眾號。
眾所周知,沙漠植樹造林極其艱難。好不容易筑起的防護林,且還是公益林,竟然上萬畝被毀于刀斧,整片林帶幾乎被砍伐殆盡,讓人驚呼“西出陽關不見林”。這令人不禁想問:好端端的防護林為何要毀掉?
細看報道可知,該林場被砍伐的防護林地全部用來種植耗水量大、需頻繁擾動地表土層的葡萄。來自陽關林場的資料稱,目前葡萄生產已成為林場的支柱產業。
問題是,林場的主要功能是防沙固沙,種植葡萄后不僅起不到防沙固沙作用,也勢必過度消耗本就緊缺的水資源;這還會導致區域生態功能不斷衰退,加劇沙漠化風險。
耐人尋味的是,2017年3月,酒泉市林業局發布的一份報告稱,陽關林場砍伐的樹木都是已枯死的殘次林木,按程序辦理了采伐證。
但陽關林場有職工表示,被砍樹木皮層水分飽滿,極少看見有空心,連枝椏和上梢都色澤新鮮,絕大多數都曾是存活良好、長勢健壯的樹。報道還提到, 曾有敦煌市領導私下表示,陽關林場大面積防護林被砍伐種葡萄,市里確實沒有管護好,感到很心痛。
這里面的說法不盡一致,但萬畝公益防護林在刀砍鋸伐、剝皮焚燒后所剩無幾,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該林場辦公樓就掛著“敦煌市國家重點公益林國營陽關林場管護站”的牌子,可采伐者真的有把這當回事?
更何況,原國家林業局曾明確要求,禁止將國家級公益林改造為商品林,改造不得全面伐除灌木,不得全面整地,嚴禁采用引起土地沙化的一切整地方法和生產行為;極干旱造林區造林綠化須選擇耗水量小、抗旱性強的樹種?!渡鷳B公益林建設技術規程》“防風固沙林主要適宜樹種表”中,也并未列入葡萄種類。
需要進一步追問的是,大面積的公益林場毀林后引進經濟作物,審批流程是如何通過的?是否存在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經濟發展的短視行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本就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能夠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可陽關林場作為重要的生態工程,就這樣遭到破壞,讓人痛心。
如今,甘肅省官方已介入調查,此事也需要追查到底。而對各地來說,這也不乏警示價值:竭澤而漁,透支的是發展潛力,損害的是地方生態。而諸如此類的破壞“綠水青山”行為,都不值得認同;所有跟生態保護反著來的“竭澤而漁”式發展觀,都需要摒棄。
□李萬友(職員)
責任編輯:李思陽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