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皮海洲[微博]
IPO新政是加劇新股暴炒的罪魁禍首之一。一是上市首日的“秒停”,如果采取漲跌停板制度的話,讓投資者能夠進行正常的交易,那么新股上市首日的暴炒氣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緩解。二是由新股份額大量集中在機構投資者手上,這也導致了市場新股籌碼的緊張,進而加劇了新股的進一步炒作。
隨著紐威股份拉開IPO重啟后首批新股上市的序幕,炒新成了最近一個時期市場炒作的一大熱點。在截止2月18日業已上市的45只新股中,除了炬華科技之外,其余40多只新股上市首日均觸及最大漲幅并被臨時停牌。
不僅如此,除了新股上市首日之外,隨后的炒作同樣是如火如荼,股價翻番的新股比比皆是。如眾信旅游自1月23日上市以來,到2月18日已連續9個漲停,18日收盤價72.08元,較23.15元的發行價上漲211.36%。而發行價49.9元的東方網力,股價則炒到了百元以上,成為A股市場為數不多的百元股之一。
新股不敗的神話再一次在A股市場上演。
是什么導致了新股不敗?誰是導致新股招致暴炒的罪魁禍首?有一種觀點認為,是人為壓低發行價為新股暴炒留下了空間。最明顯的例子是眾信旅游,該股在發行過程中采取的是低價發行策略,在發行時剔除了96%的高報價,使得其發行價明顯偏低,導致了上市后市場資金的熱捧。也正因如此,以致某些鼓吹高價發行的市場人士,將新股暴炒歸為是管理層過度干預新股發行價格的結果。在這些市場人士看來,要抑制新股暴炒,要打敗新股不敗的神話,就是要放任新股高價發行。
應該說,管理層控制新股高價發行確實為新股炒作留下了空間。這其實是一件好事,是發行人向投資者進行的一種利益讓渡。如果新股都是高價發行,新股上市就破發,讓投資者蒙受損失,這顯然也不是廣大投資者所愿意看到的結果。
實際上,就IPO重啟后首批48只新股的發行價格來看,其實并不低,同樣不乏高價發行者。如海天味業的發行價達到51.25元,東方網力發行價49.90元,炬華科技發行價55.11元。即便是眾信旅游的發行價也達到23.15元,對應的發行市盈率也有22.05倍。以發行市盈率來看,眾信旅游并不能算是真正的低價發行,而只能算是一個相對合理的發行。
而新股之所以遭到暴炒?其罪魁禍首無疑還是A股市場投機炒作的氛圍。由于A股市場的不成熟,市場投機炒作盛行,炒新也就成了A股投機市的一個重要特色。
而從目前市場對新股的炒作來看,其投機的表現有二。一是小盤股更容易受到暴炒,相對而言,一些流通盤略為偏大的滬市新股,其炒作明顯不如中小板、創業板上市的小盤股。可以說,本輪新股暴炒,延續了A股市場“炒小”的投機炒作特性。
二是新股炒作與業績無關。雖然目前這批新股都是剛剛上市不久,但這批新股的業績卻是較為平淡的。從今年一季度的業績預告來看,近半數新股的業績堪憂,業績下跌甚至虧損。但盡管如此,新股炒作幾乎不受此影響。
如股價翻番的我武生物、金輪股份,其一季度凈利潤分別預降23%~30%與40%至50%;而安控股份今年一季度預計凈利潤虧損1200萬元~1400萬元之間。此外,博騰股份、牧原股份、麥趣爾、陜西煤業等上市后的首份季報業績都有可能出現明顯下滑。這些業績變臉新股也受到炒作,更是市場投機炒作的重要表現。
不僅如此,IPO新政同樣也是加劇新股暴炒的罪魁禍首之一。IPO新政加劇新股暴炒同樣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新股上市首日的“秒停”,這其實是新股上市首日不合理的停牌制度造成的。實際上如果不是停牌,而是采取漲跌停板制度的話,讓投資者能夠進行正常的交易,那么新股上市首日的暴炒氣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緩解。
一個明顯的例證是陜西煤業上市首日的表現,由于“秒停”,盡管陜西煤業的上市并不被看好,但該股股價還是一度被大幅拉開,臨停時股價仍然維持在5元之上。然而尾盤復牌交易,該股股價大幅下挫,最終報收4.55元,全天漲幅只有13.75%。實際上如果不是全天長時間停牌,該股上市當天的收盤價有可能更低,畢竟隨后幾天該股的價格一度逼近其4元的發行價。因此,不合理的停牌制度加劇了新股上市首日的炒作氣氛。
二是由新股份額大量集中在機構投資者手上,這也導致了市場新股籌碼的緊張,進而加劇了新股的進一步炒作。因為根據IPO新政,60%以上的新股份額被劃撥到了網下配售,而且網下配售的新股份額也是集中在少數機構投資者手上。而網上的新股份額同樣主要也是由機構投資者所獲得。
正是由于目前的IPO新政將新股份額大量集中到了機構投資者,甚至是少數機構投資者的手上。這就使得小盤股上市之初的流通份額更顯不足。在機構投資者沒有將手中所持有的大量新股份額套現之前,在市場的追捧下,新股很容易無量漲停。因此,IPO新政將新股發行份額向機構投資者傾斜,這是導致新股炒作加劇的重要原因。
也正因如此,要抑制新股炒作,就必須取消網下配售的發股方式,同時完善網上發行,將更多的新股份額配售到中小投資者的手上。否則,新股發行份額越是向機構投資者集中,新股炒作越發不可收拾。
(本文作者介紹:財經評論員,二十年的股市磨練,練就了對股市獨到的眼光與見解,著有《輕輕松松炒股票》一書。)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