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都不想結,還生什么孩子”,正成為一批年輕人的選擇,結婚率下降、生育率下降和老齡化加重是互為因果的。
最黑暗的時候往往孕育著黎明,最光明的時候往往孕育著黑暗。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這就是周期,背后是人性的輪回。
2020年10月的2萬人生育調查結果顯示,60%的人支持放開三孩,24%反對,16%中立。一些網友反對放開的理由在于養不起,但這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
終于越來越多的人轉向對中國經濟改革轉型前景的長期樂觀,尤其是前幾年觀點悲觀的學者和投資人開始轉向。
縱覽美元百年興衰,綜合國力是美元霸權根基,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對維持美國霸權地位起到關鍵作用。
“流動性拐點”是什么?“寬貨幣+寬信用”為何轉向“穩貨幣+緊信用”?如何傳導?對經濟、通脹、大類資產影響多大?
中美貿易摩擦的本質究竟是什么:文明的沖突?冷戰思維的意識形態對抗?老大和老二的實力競賽?霸權國家對新興大國的戰略遏制?
建議“十四五”時期全面放開生育,實在不行先放開三胎,漸進式改革,以緩解保守派人口生育爆炸的擔憂,總之不宜再久拖不決。
美林時鐘創造了一種自上而下的投資思路。經濟周期對于大類資產走勢的影響,看似每個周期各有不同,實則壓著相同的韻腳,改良的中國投資時鐘依然有較強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市場一度誤解認為“不急轉彎”就是不轉彎,現在來看,“不急轉彎”實際上是“慢轉彎”,“彎”還是要轉的!逆周期是宏觀調控政策的本義,不然貨幣政策就是單向的了,那叫“放水政策”。
我感覺今年的主要矛盾是由于通脹預期抬頭、結構性資產價格泡沫化和經濟復蘇進入頂部區間帶來的“流動性拐點”的幅度、分層及其影響,雖然市場還存在較大爭議和迷茫,但這終將是反對者和贊同者共同的宿命。
粵港澳大灣區逐漸從地方構想上升為國家戰略,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提出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典范。
未來是否可以預測?這個迷一樣的問題長期充滿爭議,有時就好像我們在談論占星術。但當我們開始探索經濟周期和人性本質的世界時,顯然有助于我們理解甚至掌握事物發展規律。
從1885年卡爾·本茨發明第一臺現代汽車以來,汽車產業從未像今天一樣成為如此多技術變革的交匯點,涉及能源、交通、通信、計算機等諸多行業。
由于計劃生育長期推行,少子老齡化問題已成為21世紀中國面臨的最大灰犀牛之一。中國既面臨人口總量即將見頂、遠期將急劇萎縮的總量危機,也面臨人口少子化老齡化日益加劇的結構性危機。
2021年1月20日拜登正式宣誓就職美國總統,目前白宮班底基本組建完成,新內閣的執政思路逐漸明朗,其對華政策逐漸清晰。拜登就職后后美國對華政策將發生哪些變化?中美關系走向何方?中國如何應對?
拜登是一個怎樣的人?有著怎樣的三觀?他的人生經歷如何影響他的執政理念?對美國、中國和世界產生怎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