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任澤平、梁穎、華炎雪
2020年底美國大選,拜登戰勝特朗普入主白宮。美國新任總統拜登的就職典禮于1月20日舉行,公布其上任后十天行政計劃。
拜登是一個怎樣的人?有著怎樣的三觀?他的人生經歷如何影響他的執政理念?對美國、中國和世界產生怎樣的影響?
我們的研究認為,“拜登經濟學”的關鍵詞是建制派和實用主義,主要有七大內涵:
1)與特朗普富二代出身、發家早不同,由于命途多舛、出身平民,拜登主打親民路線,善于與藍領階層和底層白人打交道;
2)作為從政40多年的老牌建制派政客,多年從政經驗,使拜登熟悉政治運作規則、處事圓滑、更平衡包容,政治立場經常服務現實需要而靈活多變;
3)面對日益撕裂的美國社會、民粹主義盛行、多個群體利益訴求分化等,拜登選擇了自己擅長的迎合現實選舉的實用主義立場,甚至選擇搖擺多變;
4)面對貧富差距拉大、中低階層被全球化拋棄等問題,拜登在大選時承諾推出一攬子財政刺激計劃,試圖通過短期救濟、對中產和底層減稅、加大基建投入、推出綠色新政、增加就業崗位和施行“平價醫療法案”等一攬子政策維護中產階級利益,同時對富人增加稅收,“劫富濟貧”;
5)拜登對內政策的核心是抗擊疫情和財政刺激,推動美國經濟加快恢復;
6)拜登對外政策的核心是重返全球化、修復盟友關系、重返亞太,恢復美國領導地位,聯合盟友制衡中國;
7)過去拜登四次訪華、歷經四任中國領導人,均釋放對華友好的信號,屬于溫和的鴿派,認為中美不是敵人、應通過對話而非對抗解決問題,但近年來尤其2020年總統競選以來,拜登團隊稱當選后對華“更加強硬”,包括“拉上美國的發達國家盟友”,共同制衡中國。
美國的拜登總統時代正在來臨,拜登經濟學影響重大、值得重視!
1 拜登經濟學
1.1 人生經歷:命途多舛的老牌建制派政治家
拜登是親民的“老好人”政客。輪番遭遇家庭挫折,使拜登更富有同情心、更善于與藍領階層和底層白人打交道;多年從政經驗,使拜登對政治運作規則游刃有余;在奧巴馬精英式、批評式領導風格下,拜登以善于傾聽和中和氣氛、處事圓滑的特點成為調節白宮與議會關系的橋梁。
命途多舛,遭遇多次家庭意外和打擊。喬·拜登1942年11月20日生于一個愛爾蘭裔天主教徒家庭中。1966年,拜登與內利亞·亨特結婚,婚后育有二子一女。1972年,在拜登勝出參議員競選后,拜登的妻子和女兒在車禍中身亡,兩個兒子重傷。拜登一度有意放棄政途,但最終還是決定赴任。1977年,拜登與吉爾·特蕾西·雅各布斯結婚,婚后育有一女。1998年,拜登體內出現了2個足以致命的動脈瘤,但最終手術成功并痊愈。2015年,拜登長子博·拜登因腦癌離世,拜登也因此放棄了2016年競選總統的計劃。
30歲上任參議員,從政超過40年。1972年拜登打敗了德高望重的老牌議員伯格斯贏得特拉華州參議員競選,并以高支持率連續贏得六次連任,是特拉華州有史以來任職時間最長的聯邦參議員。拜登在36年的聯邦參議員生涯中,曾任職司法委員會主席和外交委員會主席。2008年,奧巴馬當選總統,拜登當選副總統,并成功連任。2017年1月,拜登在卸任副總統前夕獲總統奧巴馬頒授國民最高榮譽的總統自由勛章。
總統競選兩度折戟,終于圓夢。拜登曾在1988年和2008年兩次參與總統選舉民主黨黨內初選,但均因支持率落后而中途退出。2019年拜登第三次競選總統,2020年8月成功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2020年11月23日,美國聯邦總務署(GSA)正式批準拜登啟動總統交接程序。
1.2 處世之道:服務于現實選舉的實用主義
拜登的人生經歷讓他兼具多重身份,背后代表多個群體的利益訴求。在美國社會撕裂、民粹主義思潮等社會問題愈發嚴重的背景下,拜登立場選擇搖擺多變。當需要爭取另一批選民的認同時他有足夠的理由改變對于關鍵議題的態度,因而其政治立場也長期奉行服務于選舉的實用主義。
宗教信仰與政治陣營發生沖突時,為選舉而改變立場。天主教教徒身份為拜登獲取了一大批天主教支持者,也令他的政治決策一直受教義的影響。天主教認為墮胎是一種罪過,而民主黨奉行新政自由主義、包容多元文化、支持婦女合法墮胎的權利。拜登作為天主教教徒多年來一直公開支持海德修正案(禁止為墮胎提供聯邦資金)和限制女性墮胎權;但在總統選舉中卻改變了立場,在2019年5月的競選活動中表示如有必要會支持將墮胎權納入聯邦法律。
為獲得選民認同,其關于戰爭的態度頻繁切換。拜登在擔任參議員時曾投票支持參議院授權美國出兵伊拉克,但在本次大選的競選活動中多次承諾要結束美國“無盡的戰爭”。拜登反對政權更迭,但又支持為反對派運動提供非軍事支持。他反對海灣戰爭、反對美國直接干預利比亞、支持以巴沖突的兩國方案,卻又支持將北約聯盟擴大到東歐并干預90年代的南斯拉夫戰爭。
2 拜登的執政思想
2.1 內政:中庸之道的平衡與包容
拜登的政府是一個兼顧更多群體利益的“更大的政府”。更多群體利益必然存在著對立與矛盾,而拜登奉行的是尋求平衡與包容的中庸之道。
第一,拜登強調給予中產階級更多的福利,但也避免過激地削減既得利益階層的利益。
英國《經濟學人》一篇題為《拜登經濟學》的社論將拜登經濟學解釋為:一個試圖解決貧富差距、完善基礎設施、并修補美國社會四年以來的裂痕等問題的“更大的政府”。
拜登試圖通過短期救濟、對中產和底層減稅、基建增加就業崗位和施行“平價醫療法案”等一攬子政策維護中產階級利益。具體來看,1)拜登上臺后將施行短期財政救濟;如失業救助、企業貸款、創造就業崗位和提高最低時薪等,幫助疫情期間受損嚴重的小企業和居民。2)減輕工薪階層稅負;不對美國工薪階層增稅,并擴大各類稅收抵免。3)通過基建和綠色新政擴大就業崗位;拜登計劃斥資2萬億美元用于建立現代化基礎設施和清潔能源。4)推行“平價醫療法案2.0”擴充社會福利;拜登主張在10年內投入7.5千億美元用于擴大奧巴馬醫保的覆蓋范圍,實現97%的醫保覆蓋率。
但短期救濟、大基建、多福利均需要大規模財政支出,而財政收入擴大途經卻有限,拜登對富人征稅程度難以滿足財政收支缺口,這勢必要求拜登進一步權衡與平衡。拜登計劃將企業稅率從21%提高到28%,對年收入超過40萬美元的人加征稅收、將最高個人收入稅率提高至39.6%,以及對年收入超過100萬美元的美國人征收資本利得稅。但其稅收改革力度遠不及民主黨內試圖在15年內將億萬富翁總財富減半的激進派桑德斯等人。
第二,拜登一方面圍繞氣候變化主題實施綠色經濟戰略,無形中抬高制造業投入成本,另一方面又計劃讓供應鏈回遷。
拜登在競選時提出:確保美國實現100%清潔能源經濟、2050年之前達到“凈零排放”。拜登提出4年內投入2萬億美元的氣候行動計劃;包括投資4000億美元用于清潔能源研發、50億美元用于電池技術研發、10億美元補貼充電樁安裝,停止對化石燃料產業提供補貼,加大生物燃料在航空航運中的滲透率2030年前將充電樁總量提至50萬個。環保對于制造業企業而言無疑意味著更大的投入成本,拜登既想要通過拓展綠色經濟產業創造更多崗位,又希望制造業企業回流,兩者本身的潛在沖突也需要拜登政府進行平衡。
2.2 外交:四次訪華,根據競選需要對華態度從溫和轉為強硬
中美建交以來,拜登四次訪華、歷經四任中國領導人、見證40年來中美關系的變化。過去多年,拜登始終是溫和的鴿派,認為中美不是敵人、應通過對話而非對抗解決問題。
1)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拜登作為美國參議員代表團成員第一次訪華,見證美中關系新時代的開始。
2)2001年中美南海撞機嚴重損害中美關系,隨后拜登作為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第二次訪華,反對視中國為潛在的敵人,認為“中國雖然不是美國的盟友,但卻可以成為美國的朋友”。
3)2011年時任副總統的拜登第三次訪華,在四川大學的演講中稱“我想明確的是,無論是30多年前還是現在,我都堅信,中國的崛起,不僅對中國人民意義重大,同時也符合美國乃至全世界的利益”;并在回國后發表《中國的崛起并不是美國的覆滅》、否定中國威脅論。
4)2013年在中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一周后,時任副總統的拜登第四次訪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拜登仍達成一致意見,認為中美雙方要加強對話、交流、合作,努力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建設。
但2020年總統競選時,拜登團隊稱計劃當選后對華“更加強硬”,包括“拉上美國的發達國家盟友”,共同制衡中國。拜登作為長期以來對華溫和派的代表,在此次總統競選在對華政策方面屢屢遭受詰問,其對華態度也逐漸轉為強硬。拜登曾對媒體說“中國是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取決于我們如何處理(中美)關系,將決定中美之間是競爭對手,還是進入涉及軍事層面的更嚴重競爭。拜登在民主黨總統初選辯論中表示不允許中國公司在美建設能源、金融服務、通訊等關鍵基礎設施。拜登也曾在競選中表示中國應該對不公平的貿易政策負責,并于12月在CNN和紐約時報訪談中表示不會撤銷目前在貿易戰中美方對中方出口產品加征關稅政策,將與盟友共同制衡中國。
3 拜登當選對美國、中國和世界的影響
3.1 對美國:拜登對內政策的核心是抗擊疫情和財政刺激,推動美國經濟加快恢復
拜登政府將持續以寬松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執掌兩院有利于政策施行。11月24日拜登提出其上任后百日抗疫與經濟刺激計劃;12月22日美國參議院投票通過一攬子財政法案,包括8920億美元的新冠疫情救助計劃和1.4萬億美元的聯邦政府預算。美聯儲在8月提出的新貨幣改革政策框架,以及2021年美國經濟恢復不牢固,貨幣將維持低利率貨幣寬松環境。若前美聯儲主席耶倫當選財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將會較好的配合,推動美國經濟恢復。從國會選情來看,民主黨在佐治亞州1月5日參議院決選中贏下2個席位,未來兩年內民主黨成功執掌國會參眾兩院,拜登政府在內閣任命、政策施行上受到的阻礙將大幅減少。
3.2 對世界:美國回歸全球治理,世界局勢趨于穩定
拜登政府計劃重返全球化、修復盟友關系、重返亞太,以期恢復美國領導地位,世界局勢或更穩定。拜登的對外政策將更加溫和,預計在貿易規則、氣候協定等方面的國際合作可能更注重“團結”與“政治正確”。拜登曾表示上任后第一項外交方面的工作就是盡快修復與各盟友之間的關系,恢復美國在國際間的領導作用,將于任期首日重返《巴黎氣候協定》和世衛組織;并通過重新主導WTO改革,重返《巴黎氣候協定》、世衛組織、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和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談判等,重塑美國領導地位和國際規則體系。
3.3 對中國:拜登上臺后將聯合盟友制衡中國
拜登上臺后以修復美國經濟為首要任務,內政先于外政;而其外交思路,修復盟友關系優先于對華施壓,預計短期維持對華政策不變。
貿易領域,拜登近期表示不會立即取消對中國提高的關稅。未來美國可能轉向非關稅手段打擊中國貿易不正當行為,以及通過制定國際規則制衡中國。具體來看,1)拜登支持自由貿易、回歸多邊主義、反對關稅。拜登曾表示,“中美問題不在于貿易逆差”。可以推斷,未來中美經貿更多是“全球貿易規則與競爭力”的比拼而非“關稅戰”。2)考慮到在中美貿易摩擦中受損的農民、商會等利益集團,短期中美經貿摩擦預計將有所緩和。3)拜登更關注補貼、傾銷、知識產權和技術轉讓問題,以及建立盟友統一戰線,未來或轉向非關稅貿易措施。
但中美博弈具有長期性和日益嚴峻性,美國對華遏制態度不會改變。
美國兩黨已達成對華強硬的共識,拜登必然會維護美國利益,在避免冷戰、脫鉤的基礎上通過聯合盟友、制定國際規則制衡中國。中美關系經歷合作共贏(1979-2000)、競爭合作(2000-2008)和戰略遏制(2008-今)的三個階段,至今美國兩黨已達成對華強硬共識。最新民主黨綱領強調,“民主黨將與盟國一道,發動世界上超過一半的經濟體制衡中國,并盡可能從最強有力的位置進行談判。”“民主黨人對中國的態度將以美國的國家利益和盟國的利益為指導,并利用美國社會開放、經濟活力以及同盟力量來塑造反映我們價值觀的國際準則。”
外交方面,拜登多次表示將聯合盟國制衡中國,歐洲會是他們的首選。預計中美在科技領域面臨激烈交鋒,截至目前,美國、英國、歐盟、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印度等國均已采取限用華為5G技術措施。科技方面,美國已意識到中國高技術發展對美國的沖擊,拜登政府或將聯合其他國家制定行業標準,打壓中國高科技,但會避免中美科技脫鉤。人文交流方面,預計拜登政府將改變當前中美人才交流趨于停滯的形勢,恢復人文交流,放開移民限制,恢復當前中美在文化教育、公共衛生等非敏感領域的人才交流項目,但在科技等敏感領域可能繼續限制或監督。
在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爆發初期,我們鮮明地提出三大判斷,與市場流行觀點不同但被后續形勢演化所不斷驗證:“中美貿易摩擦具有長期性和日益嚴峻性”,“這是打著貿易保護主義旗號的遏制”,“我方最好的應對是以更大決心更大勇氣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對此,我們要保持清醒冷靜和戰略定力”。
(本文作者介紹:恒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恒大經濟研究院院長。曾擔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室副主任、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分析師。)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