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林采宜
如果說,統一監管標準還只是為了給成員國實現自由貿易、自由投資創造良好制度環境的話,那么,要求各國遵循統一的價值觀并在跨境經濟仲裁機制方面強化華盛頓公約(ICSID)的地位和作用,主觀和客觀上都是在構建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
10月5日達成初步共識的TPP部長級會議引起各界關注,還有一部分人的擔憂,陰謀論、霸權論各持其辭,TPP到底是個什么鬼?讓這么多人感到不安,并揣測紛紜。
筆者認為,TPP即便實現了其終極目標,它也不過是WTO[微博]的區域升級版;蛘哒f歐盟共同體的亞太版。
從2010年3月啟動多邊談判,至今整整五年,只達成個部長會議級的基本共識,可見由于各國天然稟賦和經濟特征不同,加入TPP的利害得失是個復雜的權衡過程。
做為WTO升級版,TPP的宗旨是成員國之間自由貿易化,包括貨物、服務全部自由流動。從長期目標來看,TPP將消除包括汽車、農產品、化學品及消費品在內的一萬多項產品的關稅,實現區內貿易零關稅。然而,由于12個參與國家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的不同,零關稅給他們的國內經濟和產業發展帶來的沖擊是不一樣的。
以農產品為例。澳大利亞、新西蘭作為農業大國堅持要求進一步開放農產品市場,實現食糖、乳制品等農產品市場的零關稅,而美國國內利益集團卻要求新的貿易協定不能突破原有自由貿易協定的相關規定;同樣,TPP貿易圈內的農業大國與日本在是否撤銷包括大米、小麥等在內農產品關稅上也存在爭端和博弈。
此外,TPP還要求在貿易和服務、貨幣自由兌換、稅制、國企私有化、保護勞工權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環境資源、信息自由化等所有經濟監管制度方面都必須統一標準。尤其是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和國際經濟仲裁解決機制,擴大了跨國公司的利益,并相應削弱了東道國的仲裁權,仲裁權是跨境經濟事務中的規則解釋權的另一種表達。當擁有跨國公司最多的美國獲得國家經濟事務爭端仲裁權的時候,話語權和游戲規則的掌控權可想而知。
考慮TPP 的上述特性,沒有加入TPP對于中國而言利大于弊。
首先,中國是一個超級經濟體,經濟結構多元且內需市場巨大。2010年來,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漲,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跨境轉移已經持續多年,與之相適應,以廉價勞動力支撐的外貿在中國經濟增長中的火車頭作用也不斷式微(最近兩年外貿順差的縮小已經印證了這一點)。
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是國內的消費市場,2015年上半年,消費在GDP增長中的貢獻度超過了60%,與此同時,我們還看到服務貿易逆差的逐月擴大——中國人大量的高端消費需求落在海外說明了經濟結構和消費需求之間結構的不匹配。中國經濟增長最大的潛力在于通過制度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使得制造業、服務業的供給和正在升級的需求相匹配。
其次,在全球分工的鏈條中,目前中國仍然處于相對低端,無論制造業還是農業部門,技術、產品、勞動生產率都缺乏國際競爭力,爭要加入TTP,零關稅協議,對于中國的農業、消費品行業和制造業來說,都是沖擊大于機遇。
第三,中國正在崛起的新經濟大部分都是載于互聯網平臺上的,因此,開放源代碼、技術共享和協同創新等新一代互聯網精神更適合目前中國創新經濟的發展。作為技術后發國家,共享、協同更能有效促進技術進步、提高資源效率,而美國在TPP協議里強化的專利和知識產權保護和這種共享開放的互聯網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的規則沖突,中國不加入TPP反而可以合法、充分地享受互聯網時代的共享經濟福利。
第四,根據TPP的協議,TPP成員國家的政治體制和監管標準必須統一,其中包括:貿易和服務自由、貨幣自由兌換、國企私有化以及信息自由(包括新聞自由、互聯網自由)等。由此可見,TPP已經不僅僅是一個自由貿易協議、甚至不僅僅是經濟合作協議,某種意義上它已經趨向亞太的政治經濟共同體。
如果說,統一監管標準還只是為了給成員國實現自由貿易、自由投資創造良好制度環境的話,那么,要求各國遵循統一的價值觀并在跨境經濟仲裁機制方面強化華盛頓公約(ICSID)的地位和作用,主觀和客觀上都是在構建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
鑒于上述各方面,現階段,中國加入TPP將會受到的沖擊可能遠遠大于不加入!癟PP有了中國會更好”,但中國進入TPP未必會更好。
(本文作者介紹: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國金融40人論壇特邀成員,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特邀專家。)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