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李光斗
在互聯網時代,裝逼經濟學是一件非常奇葩的產物。英國文學家蕭伯納有言:“人生如戲,你演得好,便被喝彩;你演得壞,便被咒罵”。如果你沒有害人之心,只是為了博大家一笑,或者說讓自己更心安理得,治好自己的憂郁癥,裝裝倒也無妨。
社交媒體為什么長盛不衰?因為它天然具有炫耀功能,雖然說秀恩愛死得快,但是對于老夫老妻而言,如果連恩愛都沒得秀了,那就得“裝”。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天不裝憋得慌”,看看大家的朋友圈就會發現,其實每個人的生活并不是像他們描繪的那樣精彩,但很多人卻能夠裝出一副過上了“高大上”的物質生活,引來無數人的另眼相看,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裝”就成了家常便飯。
但是為什么說裝逼能成為一門經濟學呢?因為女人都愛臭美,當然男人也一樣,在動物界里頭,最愛顯擺的往往就是那些雄性的動物,像孔雀開屏。社交媒體的出現就是為大家提供了一個孔雀開屏,展現自我的機會。互聯網時代就是顏值經濟,一切都要拿出來曬一曬,曬臉、曬腿、曬胸的人比比皆是,實在沒得曬了就把自己家的寶貝和老人晾出來。所以現在每當母親節來臨時,網友就會發問:“你這么孝順,你媽媽知道嗎?”
其實曬是一種心理,因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平淡無奇,物質層面往往得不到充分的滿足,生活的各種硬件設備不足,但卻想得到心理上的滿足,于是就出現了一個詞叫“裝逼”,中式英文稱之為:“zhuangbility”。裝逼這個詞由來已久,但由于社交媒體的出現給“zhuangbility“提供了無限的可能,因此也創造了巨大的商機。
“星巴克”最早的裝逼典范
最早的裝逼典范應該算是星巴克了。九十年代中葉的時候,人們來到一個城市,表示自己融入到一個城市,成為中產階級的象征就是擁有一部手機,那個時候稱之為“大哥大”,拿著一個大哥大去吃飯,出于對大哥大的新奇,服務員恨不得繞著拿大哥大的人轉好幾圈,仿佛是在瞻仰一個財富擁有者。時過境遷,如今你再把手機拿出來往餐桌上一放,飯店服務員只會善意提醒一句:“我們給你帶個套吧,小心飯菜撒在你的手機上。”甚至服務員拿的手機比你的還先進。
手機的身份象征時代一去不復返,“星巴克”躍進了人們的視線。如何表現的你像個社會精英人士,那就是到星巴克里面喝杯咖啡。有人問“星巴克的咖啡為什么賣這么貴?”有人答“喝得起星巴克,表示我有錢有品位,星巴克真賣便宜了變成街邊上蘭州拉面的檔次,鬼才去。”帶上MacBook Air,點一杯卡普奇諾,望著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星巴克里打發一個下午的時光,個人的白領商務形象就堅挺了。星巴克也深諳部分國人的心理,傾力把自己打造成一個高檔又休閑的場所,讓粉絲發出“哪怕我身上只剩下50塊錢,也要去星巴克買一杯30塊的咖啡”的感嘆。
馬可-波羅來沒來過中國?
“裝逼”這種事不僅中國人會做,老外也不例外。歷史上,對傳播中國文化最有貢獻的馬可·波羅曾靠著一本《馬可-波羅游記》紅遍歐洲,這本書也曾經是歷史上歐洲人對中國最向往的一幅《清明上河圖》。但是現在有人揭露出來稱:馬可-波羅根本就沒到過中國,最遠也就抵達了中亞。甚至有個美國的科普作家認為馬可-波羅游歷的蹤跡沒有出過黑海,也就是說他連亞洲可能都沒來過,最多在歐洲游覽一番就寫出了《馬可-波羅游記》。
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呢?后人的推斷能否當真?我們先來看一看《馬可-波羅游記》的寫作背景和具體內容,再做論斷。
《馬可-波羅游記》是馬可-波羅在監獄里口述由別人執筆完成的。馬可-波羅二十幾歲隨父親和叔叔來到中國,回到歐洲的第二年在一次威尼斯和熱那亞之間的海戰中被俘,他害怕被處死,就天天像講《天方夜譚》一樣講述自己在元大都的種種輝煌經歷。受皇上接見、游歷杭州、甚至到達過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1999年,有幾個美國人就按照馬可-波羅所記述的途徑重走了一遍馬可-波羅中國行的路,這幾個年輕人應用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途中吃盡了苦頭,發現在馬可-波羅所描述的時間里頭,單純的人力根本完不成這樣雄偉的壯舉。所以這群美國人就斷言:“馬可-波羅根本沒有來過中國”。
除此之外,對于馬可-波羅到底來沒來過中國這件事,其他專家也提供了佐證。
在馬可-波羅的描述中經常用到億萬、巨萬的夸張詞匯,明顯超出實際情況,但是對真正的中國風土人情的描述反而沒有落到實處。比如在當時元朝,“三寸金蓮”可謂是一件蔚為大觀的風俗。這件在中國封建歷史上對女性權利最大禁錮的病態審美讓女性們難以擺脫束縛,真正獨立自由。馬可·波羅對這樣的一種社會現象在游記當中只字未提,難免讓人產生懷疑。
除此之外,在書中,馬可-波羅提到自己到過揚州還擔任過一任地方小官。眾所周知,中華帝國其實在史料的記載上是非常詳細的,對于縣團級以上的干部,都有明文記載,但是翻遍《元史》都找不到任何馬可·波羅在揚州任職的記錄。這說明馬可-波羅就算來過中國,他也極大地夸大了自己的經歷。他所說的拜見皇帝、初入宮廷、護駕公主等很多事情都是他自己憑空想象出來的。假如當時互聯網發達,馬可·波羅恐怕早就被現了原形。
蹭合影,裝國際范
世界各國的各種盛大場合安保措施都必須做到位,以保障社會名流的安全,盡管如此,仍有人來鉆空子,就算是美國總統下榻的白宮也經常會有人進去蹭飯,順便拍張照片,這樣的人我們稱之為“合影帝”。
歐洲有個合影帝居然出現在了西方七國首腦會談的合影上。本來是七國首腦會議,大家彼此都混的臉熟,結果此人到處和人握手,大家紛紛猜測是不是哪個國家又新提拔了一個外長。本來水過無痕,但不巧他出丑出在了當西方七國首腦合影的時候,他的小腦袋又露出來了,瞬間被現了原形。本來是七國首腦,現在出來了八國首腦,難倒是七國首腦擴容了?好在這件事沒有釀成什么惡果,也就不了了之。
對于蹭飯、蹭高官合影這件事,外國人常常一笑置之,所以就有很多的中國影星到國外的電影節上去蹭紅毯。穿著怪異的民族風服裝,在紅毯上一亮相,老外就相互打聽:“來者何人?”瞬間成為了新聞人物。在國外走紅毯的明星是一定要有影視作品的人,只有電影參加了戛納電影節,才會被邀請參加紅毯秀。但中國人很聰明,沒有電影作品也同樣能夠在紅毯上一展風采。尋找一個贊助商,讓品牌發一個邀請函就能到紅毯上走一圈,品牌出于增加曝光度的考量,往往也樂見其成。
但在中國,如果你去蹭紅毯那就悲劇了。在最近的一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有兩個小伙子鉆了保安的空子,到處去跟那些明星合影,瞬間成為了毯上的紅星,結果卻被北京公安拘留。我天朝大國,這紅毯可不是隨便可以蹭的。
別讓明星掉鏈子
事實上明星比普通人更能裝。明星生活在一個名利場的社會,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吃一個豬肉燉粉條,拍張照片,生活就是過著普通人的日子,根本用不著裝。但對于明星來說,他們生活在浮華的世界里,就要裝得自己無所不能,裝得高大上。
美國ABC有一檔節目叫謊言見證報,他們專門調侃一些明星。時裝節結束之后,專門就有ABC的狗仔隊堵在門口采訪那些剛剛看完時裝表演的明星。他們會臨時編造一個品牌,追問被采訪的明星:“卡西莫多”這個男裝的品牌,你看了之后覺得它的色彩表現怎么樣?”被問到的明星常常都會裝作很了解的樣子,用專業的口吻點評道:“卡西莫多”男裝比杰尼亞、阿曼尼好多了,今年會形成一個新的流行色熱潮”。狗仔隊們不動聲色地將采訪的視頻拿回去進行剪輯,做成惡搞的片子,上傳到網絡,為此讓很多明星很苦惱。
無獨有偶,著名童話作家鄭淵潔參加一個作家筆會,來自全國各地的作家們在會上高談闊論,講述自己所看到過的書。這時,有一個作家就問鄭淵潔:“你有沒有看過某俄羅斯作家的書?”鄭淵潔搖了搖頭,對方大驚。
鄭淵潔喜歡促狹,在隨后的發言中他說:“我最近在看庫斯卡婭的書,特別受啟發,你們看過嗎?”會上很多人點點頭。然后鄭淵潔說:“這個作者的名字是我瞎編的”。瞬間將這些裝逼者的謊言戳穿。
美圖——“裝”的是顏值
裝這件事兒是人進入社交場合之后帶面具的一種行為。2003到2013這十年間有613萬的中國人接受過整容,而僅2013年就有213萬人接受了整形手術。對于在海關查驗護照的工作人員來說,最怕的就是查驗從韓國回來的同胞,因為他們的照片和本人常常會差別很大。出國的時候還是圓嘟嘟的大臉,回國之后全都整成了范冰冰的錐子臉。所以很多旅行社都提醒這些去韓國醫療旅行人們一定要備一張自己整容前的照片,免得給自己造成麻煩,回不了祖國的懷抱。
整容從本質上來說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被稱為裝逼經濟學的另一大分支——美麗經濟。據說很多的韓國人在整容之后工資上漲,加薪速度提升。以前是瞇瞇眼,老板覺得你工作不認真,整天無精打采。一旦你整成像趙薇那樣的大眼睛的時候,雖然每天沒干什么活,但是只要對著老板裝逼似的眨巴兩下,老板就覺得你又純情又努力,加薪的速度也提升了。
“裝”能產生多大的經濟效益?600多萬人整形,相比13億人還是一個小數字,但是在互聯網時代又產生了一種新的裝逼經濟形態,使經濟效益實現最大化。
這種新的裝逼經濟學不用真的去整形,而是通過網絡,用手機拍張照片就能把自己變漂亮。現在照出來的照片上,鼻子不是你的鼻子,眼睛也不是你的眼睛,就連身材都能改變。減肥本來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但現在只要動動手指,用軟件P一下,瞬間讓你的顏值和氣質提升百倍。
如果現在你的手機里頭沒有裝美圖秀秀,說明你OUT了。美圖秀秀現在的估值已經超過了30億美元,甚至還自己生產了一款手機,這說明裝逼在美麗經濟當中真的很賣座。
假裝在紐約
除了裝顏值之外,還有一種裝叫做“地理位置裝”。有人說:“我經常帶女朋友去新馬泰,為什么還是和我分手了呢?”仔細追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他口中所說的“新馬泰”竟然是新街口、馬甸、北太平莊。如今有個軟件讓你不用真的去“新馬泰”,也能假裝在“新馬泰”。你只要下載一個虛擬地理位置的軟件,再去網上下載兩張在巴黎喂鴿子的照片,朋友圈里的你就有可能真的在巴黎了。雖然你可能天天很苦逼的在北京擠公交、擠地鐵,但你發出來的照片卻是在巴黎喂鴿子、在悉尼曬太陽、在紐約的時代廣場敲鐘等,大家裝出來的需求同樣很有市場。
刷爆朋友圈的微商
以前開飯館的人若是生意不好就找幾個哥們,借幾臺奔馳、寶馬[微博]、保時捷停在門口來撐場子,看見的人就會覺得這個飯館高大上,最后前來用餐的人也就前呼后擁了。現在有一種商人叫微商,專門在朋友圈做生意。微商怎么讓自己的產品形成一種貨如輪轉的假象呢?微商貨如輪轉的絕技就是在手機上下載一個“微信對話生成器”和“支付寶[微博]生成器”,有了它們,即使是李晨哥哥批發來的淘寶石頭,也能分分鐘打扮成珍貴寶石的樣子。微信對話框里想讓誰和你私聊都可以,想怎樣寫就怎樣寫,這種“微信對話生成器”真正的讓你的生意看起來火的不得了。
“江湖處處多陷阱”,最近有一款非常火的軟件叫小咖秀,你只要把表情錄下來,照著所給臺詞讀一遍,這個軟件馬上就會把你合成像金星、姚晨那樣人見人愛的諧星。所以說移動互聯網時代極大的降低了人們的裝逼成本,只要你有裝逼的需求,就可能產生市場機會,為別人創造財富。
在互聯網時代,裝逼經濟學是一件非常奇葩的產物。英國文學家蕭伯納有言:“人生如戲,你演得好,便被喝彩;你演得壞,便被咒罵”。如果你沒有害人之心,只是為了博大家一笑,或者說讓自己更心安理得,治好自己的憂郁癥,裝裝倒也無妨。
在互聯網時代,“裝”被越來越多的人視為一種生存技能,在虛擬化的世界里,人們各種潛在欲望被挖掘、延伸。未來,圍繞裝逼所展開的消費行為和商業態勢將會源源不斷的產生。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品牌第一人、中央電視臺品牌顧問、著名品牌戰略專家、品牌競爭力學派創始人、華盛智業•李光斗品牌營銷機構創始人。)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