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華為的管理為什么會成功?

2014年05月21日 18:41  作者:白剛  (0)+1

  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白剛

  任正非不是照搬IBM,而是讓IBM幫助華為培養專家,再依靠自己的專家建立自己的管理體系。大講特講追求和境界的,但同時又最懂得人內心中現實的一面。華為激發了那么一大群天之驕子內心的自豪感與事業心,也讓他們通過勞動獲得了經濟上進而是人格上的獨立。

華為有基本法,很多企業都沒有。華為有基本法,很多企業都沒有。

  “向小米學營銷,向華為學管理,向三星[微博]學變革”。我像祥林嫂一樣,說給見到的每一個企業家與管理者。向領先企業學習,讓自己少走彎路,一次做對。不單是學習他們是怎么做的,更要學習他們是怎么思考的。他們為什么這么做,經歷了哪些困難,又如何突破困難,堅決在正確的道路上探索——這些,更重要。

  對,我沒說向他們學戰略。很多人認為自己的戰略也不錯,與這些頂尖高手的差距只是企業的執行力。索性,我們不談戰略,也暫不談營銷和變革,只談管理。向華為學管理,尤其是學習怎樣管理龐大的知識員工。

  管理的難點有三個:

  第一是責任。如何把不同層級和崗位的員工放在統一的責任體系內,并依據責任建立分權與激勵體系,是很多企業面臨的難題。常有人說,組織內只有兩個層級是有完整的責任意識的:一個是老板,他承擔著生死存亡的壓力;一個是一線員工,他們每天每時都有明確的任務指標和行為要求。而中間層很容易成為“轉包商”——把上級分配的任務分配給下級,自己成為監工。

  沒有承擔責任,并不表明他們無所事事。恰恰相反,很多企業的管理者很忙,但就是沒有產生績效或戰略要求下的成果。尤其知識員工,很容易“自己給自己找事做”,偏離企業的方向,空耗資源。

  華為依靠嚴肅的三級計劃和預算管理體系來完成責任的落實,然后發育基于責任的能力,評價基于責任的貢獻,執行力由此產生。不僅華為,凡是管理有效的公司,首先學會的都是這一點。

  很多企業所做的是“分指標”而不是“分解責任”。指標只是結果,責任是條件。責任到位了,指標自然成;責任落空,指標也就成了肥皂泡。包政老師曾說,應該把各盡所“能”按勞分配,改為各盡所“責”按勞分配。責任是能力的前提,是結果的基礎。

  我曾經想,可能是我們在計劃經濟下運行太久,所以企業都不擅長、也不重視做計劃,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預算上,或許是預算關乎每個人可以掌控的資源,與利益直接相關。而沒有嚴格的經營計劃的分解過程,責任是無所識別出來的。

  華為每年是從7月份開始制定經營計劃與預算,從遠景規劃、到五年滾動戰略規劃、到年度目標任務和經營計劃、直到個人績效承諾,然后是預算。你可以不用半年,哪怕3個月,1個月也行,總不能拿個表格、添幾個數、開兩次動員會,就當成經營計劃了吧?如此這般,何來執行力?

  第二是協同。這個更難!錢德勒說,現代企業的根本難題就是不斷專業化分工之后如何協同。體力勞動的協同,可以依靠外化的標準,形成明確的輸入、輸出和工作方法。知識勞動的輸入、輸出和工作方法非常難以標準化,協同起來就無比困難。

  部門專業化和崗位專業化的不斷發展,會在企業中造成難以逾越的部門墻。每個人都成為自己領域的專家,都站在專業的角度來思考,而不是站在組織共同目標上,從來不思考“自己怎么做才能讓別人的工作更有效”,常常以局部效率傷害整體效率。

  我們說,管理有四化:標準化、規范化、流程化和信息化。流程化是難題,沒有這一點,標準化和規范化帶不來整體效率,而信息化也無法真正實現。很多企業說,自己的ERP系統是樣子貨,原因不在ERP本身,而是沒有流程化。

  2001年,某國企領導人告訴我,“搞了那么多年精兵簡政,就是想扁平化,結果發現‘扁’很容易,無非是想趕跑和尚先拆廟,但就是扁而不平”。平,就是流程化。

  把責任分層落實相對容易,分流程落實難上加難。很多老板焦頭爛額,大約70%是作為裁判,處理部門協同的問題。久而久之,變成老板一個人指揮各個部門,員工成了“聽令行事”者,喪失獨立思考及做事的能力。

  有些老板初期還很享受這種感覺,不停地想出一個有一個主意,員工去執行,效果還不錯,頗自得。這很像孔明先生,自己累死,終究無法安天下。老革命家陳云先生說,一個組織內總要有些人頭戴瓜皮帽、手拿文明棍、踱著四方步,看起來無所事事。實際上,他在做“造鐘人”,而不是“報時者”。

  很多老板成了報時者,不斷發揮自己的天才想出一個又一個主意,然而一個絕頂天才,不依靠管理有效的組織又能做多大事?2005年,和利郎創始人王良先生有一席談話,對我很有觸動。他說,早些年利郎是晉江企業的標桿,他依靠天分和勤奮不斷創新,請大牌代言人、上中央五臺做電視廣告等等,每一件事都做得干脆利索外加漂亮,但幾年過去,別人走在了前面,自己被越拉越遠。他說了一句很悟道的話,“招數打不過系統”。

  系統的基礎是流程化。不是有沒有流程的問題,而是能不能在專業分工的基礎上形成協同的問題。任老板的高明之處,恰恰是把一個打亂仗打得還不錯的華為帶到了組織化狀態,學會了流程化。從集成研發、集成供應鏈、集成財務等等,華為學會了協同,建立起系統。

  這是很艱難的過程。很多企業都試圖這樣做,但大多半途而廢。華為當年請IBM[微博],同樣面臨煎熬。管理者不停地向任老板訴說:那一套不適合華為,我們的效率反倒下降了;顧問先說英語然后再翻譯給我們聽,我們相當于花費雙倍的錢;那一套系統太大了,我們小腳穿了一雙大鞋,腳趾頭還露在外面……各種言論,都指向一點,放棄管理,回到過去。但任老板毫不遲疑,提出“削足適履”,先僵化再優化,終于成功。

  華為的流程化道路是每個有追求的企業都要經歷的。企業如果不能協同,不能形成系統,就永遠無法發揮組織化的力量,老板也就永遠是個報時者,或者精疲力竭而死,或者極度厭倦而棄。

  第三是激勵。當企業建立了責任和協同體系之后,就要考慮如何讓員工主動地承擔起責任,也就是如何激勵員工。甚至有人說,激勵是管理的核心問題。好像激勵問題怎么說都不為過,畢竟這關乎員工工作動力。

  現實一點的老板說,激勵就是分錢。很對,物質永遠是基礎嗎。但分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老板是有“錢聚人散、錢散人聚”的理念的,但確實不知道怎么分。

  分錢的依據是什么?能夠讓組織成員共同認可的依據是什么?這難倒很多人。現代企業是個高度分工協作的組織,涉及不同專業的人共同努力來完成同一件事情,那么不同的人做的不同的工作,如何評價?科學不斷告訴我們,質上不同的東西量上無法比較,但在組織中,我們恰恰要比較性質上不同的工作和貢獻。

  企業要解決價值評價和價值分配問題,也就解決了價值創造的動力問題,使價值創造成為可能,得以持續。所以,薪酬激勵的根本是評價,不是評價人,是評價人在崗位(責任)上的發揮的價值,而且是把不同崗位的人的價值用相同的評價系統來區分。

  這就依靠權威了。評價質上不同的東西,無法依靠客觀的科學,而必須依靠權威。這一點上,管理更接近實踐,而非科學。大概這是德魯克先生把著作命名《管理實踐》而非《管理學》的原因吧。權威不是來自于權力,而是戰略的代言。

  理想的老板說,人要有點境界,不能眼盯著錢。這個也對。社會進步到現在,錢應該不是,或者不應該是唯一的追求了,這符合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何況,經濟學早就講了“效用遞減規律”,單純靠分錢無法解決持續的動力問題。

  而且,有非常多的案例證明:越有錢之上的追求,越能找到工作的成就感,越能把事情做好。井深大先生講“讓工作本身成為工作的最大激勵”,意味深長。早年的索尼也正是靠這個理念來激勵工程師不斷創新的。

  現實中,單純講境界的,一直活得很艱難;單純講分錢的,初時繁榮,但不長久;但兩種都抓、兩手都硬的,成為翹楚,華為即是。任老板是大講特講追求和境界的,但同時又最懂得人內心中現實的一面。華為激發了那么一大群天之驕子內心的自豪感與事業心,也讓他們通過勞動獲得了經濟上進而是人格上的獨立。這難能可貴!

  華為是極少數有管理的企業,依靠龐大而管理有效的系統,推動自身不斷成長和超越。這是任老板非常了不起的地方。但華為不是神話,華為學得到,關鍵是你學不學,以及怎么學。學習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說某某某學不到,基本都屬夸大其詞或危言聳聽之類。

  華為不是憑空出現的,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自然能學到。古人云,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與其崇拜華為,不如學習它,往死里學。但首先要學的,不是華為現在是如何管理的,而是華為如何建立起管理系統的。

  很多人想走捷徑,以為把華為的管理制度拷貝一份過來,自己也就有管理了。其實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活法,都需要建立適合自己的管理體系。能借鑒別人的是道理,做法背后的道理,而不是直接復制做法。

  華為就是這樣學IBM的。引入IBM學習IPD(集成產品開發),建立全流程研發管理,是華為建立管理體系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但華為并不是按照IBM的模式照本宣科,而是學習IBM的方法及其背后的道理,自己建立制度規范,再請IBM專家提建議和意見,華為人再不斷嘗試和修改,最終形成華為IPD管理規范的1.0、2.0、3.0版本。這是華為的管理方法,不是IBM的。

  任老板高瞻遠矚,不斷強調,不是照搬IBM,而是讓IBM幫助華為培養專家,再依靠自己的專家建立自己的管理體系。一位朋友是親歷者,他說,“我們不是學習IBM怎么干的,而是IBM為什么這么干,其背后的邏輯是什么”。

  為了最大程度攫取IBM專家的知識、經驗和智慧,任老板支持對接組成員不遺余力地纏著IBM專家進行交流。一個細節很能說明問題。一位華為高管告訴我,“幾乎每晚請IBM專家吃飯,恨不能24小時不停地問各個細節,但IBM專家只喜歡喝茅臺,那餐費就相當昂貴,簽單的時候我自己都猶豫,但任老板給我們充足的預算,支持我們全力去做”。

  華為由此一步步地學會了IPD/ISC(集成供應鏈)管理,以及集成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秘書管理系統等,并建立了自己的整體管理體系。

  這就有個疑問:請IBM做過咨詢的中國公司多不勝數,為什么華為如此成功,而有些企業失敗?某個行業的龍頭企業,當年也高價請IBM,試圖引入管理,但中途夭折,雙方互相埋怨。兩相比較,如此差異的產生原因在哪?

  我認為就是《華為基本法》。華為有基本法,很多企業都沒有。《華為基本法》,是任老板和華為人對“企業及其成長之道”的系統思考和共識。正是通過《華為基本法》,任老板完整地理清了:華為必須從一次創業走向二次創業、從機會主義走向能力主義、從人治走向法治,以及要完成這個過程,華為應該繼承什么、揚棄什么、堅持什么、學習什么、發展什么。

  華為才有了指導自己前行的事業理論。這些都想清楚了,怎么走下去也就清楚了,即便遇到過程中的艱難與挫折,也就不會動搖,堅決前行。華為才能歷經艱難,百折不撓,建立了有效的管理體系。這是《華為基本法》的真正價值所在。

  學習華為,要從學習《華為基本法》開始。每一個老板都需要像任老板那樣,完成企業的系統思考,形成自己的事業理論:我是誰,從哪來,向哪去,如何去,如何團結志同道合者等等,也就有了自己的基本法。

  更重要的永遠不是現象,而是現象背后的道理。

  (本文作者介紹:師從包政教授,管理智慧自媒體運營團隊成員。更多來自包政團隊原創和推薦的精華內容,請關注查找微信公眾號SHZB2010。) )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文章關鍵詞: 白剛華為管理任正非華為基本法企業管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給公務員漲點工資如何? 如果毛澤東是企業家 現在不降低利率還待何時? 樓市需要告別全民普遍的自利情結 中國富人大舉投資移民美國為了啥 墨西哥取消高鐵訂單背后博弈 沒有存款的美國人都把錢花在哪了? 提振房地產中國還有啥政策? 中國奶粉我們為啥還是沒信心? 關于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十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