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大美
對于中國投資者來說,西方油畫一直披著一層神秘的輕紗,就像油畫本身給人的感覺,既具象又抽象,好像看得清畫的內容,又似乎看不清畫背后的投資價值。這是一塊兒誘人的蛋糕,但并不容易“吃”。
兩年前的今天,2012年5月3日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的《吶喊》拍出了1.19億美元的天價。令人瞠目結舌的不僅是這幅作品最后的成交價遠高于預估的8000萬美元,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當時刷新油畫拍賣記錄的竟是這樣一張丑陋扭曲的臉。
對于中國投資者來說,西方油畫一直披著一層神秘的輕紗,就像油畫本身給人的感覺,既具象又抽象,好像看得清畫的內容,又似乎看不清畫背后的投資價值。這是一塊兒誘人的蛋糕,但并不容易“吃”。當你決定掏出荷包購買一幅西方油畫時,也許只是因為純粹的喜歡,也許是因為它背后潛藏的投資價值。
當然,二者兼有的情況也很多。如果將西方油畫當做一種投資方式,那么油畫就從單純的審美對象,演變為一門“科學”——需要了解,需要研究,有時還頗有風險。
中國投資者初嘗蛋糕的滋味
藝術品市場跟奢侈品有相似之處,有自己的取向、潮流和品味,有自己的變化。從翠玉字畫,到紫檀沉香,再到琥珀珠寶,這些年國內的藝術品市場寵兒也是年年換新。而從2000年前后開始,中國投資者開始大舉進入西方藝術品市場。
JP摩根公司2013年發布的藝術品投資的報告中,美國依然是藝術品的第一大買家,中國(包括香港地區)和英國分列二三位。在藝術品收藏領域,中國實現了“超英趕美”。除了長期持有可能帶來的增值以外,報告指出,中產階層、中上產階層的財富增加成為藝術品投資增長的最大社會動因。和拍回“猴首”等國寶的買家不同,投資移民的海外華人、以及因留學工作成長起來的華人成為西方油畫的購買主力。
分析師認為,更開放的心態,更高的受教育程度和社會地位,以及更為敏感的投資嗅覺和更容易實現的投資方式讓華裔面龐在油畫拍賣會上變得醒目。
看著好吃的蛋糕不一定容易消化
藝術品的保值和升值是以相當長的時間作為依據的,這一周期也許是十年,也許更長。西方油畫也是如此,并不是所有的油畫投資,在你想要兌現時候都是賺錢的。
油畫準確的市價很難估量。2003年時一幅由英國畫家托馬斯·西德尼·庫珀所畫的田園大景觀圖可以賣到5萬美元左右,而今天一半的價格就能拿下。市場對田園大景觀的興趣似乎沒有十年前那么濃烈了。維多利亞時期的油畫在2007年前后經歷了收藏中罕見的低潮。這不是因為畫出了什么問題,只是市場的口味和潮流發生了變化。
所以,如果你不能以合適的價位賣掉自己的收藏,那么不妨繼續把它掛在書房的墻上,一邊欣賞,一邊坐等下一個周期的來臨。與股票慘遭套牢的郁悶不同,無論價格是高是低,藝術品的風雅從沒變過。
由挪威畫家漢斯·安德烈亞斯·達爾(1881-1919年),在畫布上創作的《年輕牧羊女和峽灣》(尺寸為40* 60英寸)在斯金納(Skinner)公司的拍賣會上的預估價為25,000 - 35,000美元,而在2013年卻以20145美元成交。斯金納的拍賣人員說,“如果喜歡維多利亞風格的田園大景觀的構圖,現在也許是不錯的收購期。”
想學會吃蛋糕要先了解蛋糕
大部分的油畫收藏和投資者都是從拍賣行里學到第一課的。但是市面上的拍賣和古董店銷售不能涵蓋全部的交易,有近三分之一的收藏和投資是私下進行的,買賣雙方達成協議即可交易。
除了影響藝術品的基本因素,比如作品作者、尺寸大小、流派風格以外,西方油畫的收藏和投資中凸顯其創作動機。畫家表達的思想和情緒永遠高過于畫作技巧。美國現代主義藝術先驅詹姆斯·麥克尼爾·惠斯勒就曾說,“畫家之筆在于遠見而不是畫作本身。”因而,畫作背后的故事常是油畫收藏者和投資者需要考慮的因素之一。
“出處”或者“流傳有序”一直是藝術品收藏的原則之一。被有眼光的買家投資過的油畫一般都會成為下一次拍賣的主角。“名家仿名家”在中國自明代唐寅就有了開端,西方油畫也是如此。油畫比雕塑等藝術作品更容易模仿。
因此,鮮有的原作是真正的寵兒。“風水輪流轉”,油畫收藏也是一樣,由于市場的波動和現代藝術取向的多變,油畫收藏的多樣化和綜合化也是著名的圖特拉資本的創立者費邊·布卡特給出寶貴意見。
西方油畫的收藏和投資是一塊兒看著很誘人的蛋糕,如果“操作”得當,味道也許真的不錯。
(本文作者介紹:擁有五年的媒體工作經驗,旅居美國五年,熱衷藝術品投資,藝術品策展人。)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