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波波夫
“我為什么不去民營銀行?”馬蔚華說出自己心里的秘密:現在正是中國利率市場化加速時期,國際經驗表明,在這個過程中,對中小商業銀行沖擊最大,甚至稱得上是生死考驗。即將誕生的民營銀行,一出生就刀光血影。
卸任招商銀行行長一年多后,馬蔚華無可奈何地意識到,“馬行長”這個稱呼恐怕要伴隨他一輩子了。從今年兩會上,一直到最近召開的第七屆中國綠公司年會上,記者們一張口就是“馬行長”,問得最多的問題不是怎么看余額寶[微博],就是怎么看互聯網金融?
“兩會聯組討論會上,我講了那么多慈善公益的事情,一屋子的記者,沒有一個人報道這個事情。”這讓馬蔚華心里覺得“倍受冷落”,后來他又專門找來了十個記者,聊壹基金、聊慈善,這才漸漸地讓公眾熟悉他的新身份:壹基金理事長。
作為對風險高度敏感的資深銀行家,馬蔚華自今年2月被選舉為壹基金理事長之后,他發現,干慈善這比當銀行行長要難得多。在由中國企業家俱樂部舉辦的第七屆中國綠公司年會的“企業家精神和制度公益”分論壇上,當馬蔚華發出這番感嘆時,坐在一旁的馮侖接過話茬:“你忘了一件事,男人就是干很難的事情,所以馬行長是個真男人。”
馬蔚華執掌招商銀行十四年,幾乎白手起家,把招商銀行從一個不起眼的區域性股份制銀行,發展成為中國第六大商業銀行。退任之后,很多民營銀行找到馬蔚華,請他接著去行長,但都被馬蔚華給婉拒了。
“我為什么不去民營銀行?”這次,馬蔚華總算說出了自己心里的秘密:現在正是中國利率市場化加速的時期,“國際經驗表明,在這個過程中,對中小商業銀行的沖擊最大,甚至稱得上是生死考驗。”
馬蔚華隨即舉了美國、韓國、臺灣的例子。美國從1970年放松對10萬美元以上、90天以內大額存款的利率管制,到1986年所有定期存款利率及大部分貸款利率的限制均被取消,馬蔚華算了算,這后面從1986到1990年這四年,美國平均每年倒閉的銀行差不多將近兩百家。它還注意到,同樣在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韓國的多數銀行不良率翻了一倍多,臺灣銀行業則出現了全行業虧損。
即將誕生的一批民營銀行,可謂一出生就刀光血影。“新開家銀行,首先網點不可能一下子鋪那么多,更重要的是信用也沒有完全建立,大家都在那里觀望。”馬蔚華說,利率逐步市場化的情況下,民營銀行只有付出更高的成本,才能獲取存款。
馬蔚華暗示,如果走傳統的存貸利差模式,民營銀行幾乎沒有活路。“除非民營行能夠跟互聯網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利用互聯網去延伸原先就比較少的物理網點,或者互聯網企業直接來辦銀行,通過互聯網金融不斷創新發展業務,這樣才有可能化解傳統金融遇上利率市場化所帶來的沖擊。”
擅長運作大銀行的馬蔚華,更看好未來小微企業的市場。馬蔚華很欣賞美國富國銀行的做法,“國內的民營銀行,如果瞄準小微企業,去滿足的他們的金融需求,也不失為一條捷徑。”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建立一套靠譜的評估系統,如何尋找到降低成本的操作方法。“總之,那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本文作者介紹:紙媒遺少,雜志走卒,資深鍵盤敲打工。)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