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當我們老了后該怎么養老

2014年12月05日 16:41  作者:葉毓蔚  (0)+1

  文/新浪財經加拿大特約觀察員 葉毓蔚

  當社會結構巨變,單一的家庭模式日益無法承擔養老重任時,用什么錢養老、在哪里養老,成了社會和個人都不得不面對和選擇的嚴峻考驗。無論在中國還是加拿大,養老都是一個我們都要面對的重要人生課題。

當我們老了后該怎么養老當我們老了后該怎么養老

  很多七十年代生人也許都有這樣的少時記憶:爺爺奶奶上半年住在自己家,下半年則去叔伯家住,一年之中,似乎總是在不同的子女家流轉。也有雖然有好幾個孩子,卻一直在其中一家居住的,這個時候其他子女會分擔部分費用,或者,默認這個負責養老的孩子將來會繼承財產。

  在這樣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我,縱然感受到“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溫馨,卻也擔憂其中的不穩定:如果家庭成員間互相體諒,即便有些小的磕磕碰碰,總算也都過得去,可世事多變,一扯到錢很多事就變了味,生活質量如何就更不在自己的掌控內。

  小時候曾親見鄰居一位80多歲的老人,得到外地難得回來探親的孫輩一床簇新棉被作為禮物,卻被負責照顧的兒子收了起來,說:“老了也用不著這么好的,不要浪費。”至今回想起來,都有種揮之不去的驚恐感,好像老了就沒有了價值,就要靠施舍過活一樣。

  我曾經認真想過這個問題:如果怕老了孩子對自己不好,為什么不一直保持經濟獨立,自己的日子想怎么過就怎么過?可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也簡單:直到現在,中國社會整體的社保養老金替代率也僅為40%左右,在我們的爺爺奶奶那一輩,又有多少能有足夠的資產和穩定的收入可以支撐晚年?

  當自籌資金成了養老的主要渠道,和家庭成員同住,除了情感上的慰藉,何嘗不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經濟實惠的養老方式?

  到了我父母這一代,作為多年辛勤工作的回報,他們中的很多人有了養老保險,有了醫保,也習慣了兒女們異地上學,四處輾轉,不在身邊多年。可如果有一天,這些相對“年輕”的老人們也衰老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又有多少子女能夠心有余力地繼續傳統的幾代同堂的代際養老轉移?舉目四望,又是否有足夠的、能負擔得起且信得過的養老場所供他們選擇?

  “以后指望孩子是指望不上的,養老院也不是想進就能進,再說有些條件也很不怎么樣。請保姆?到時說不定保姆費比退休工資還要高了!哎!再說吧!”

  我和父母關于這個主題的談話,往往以這樣無解的結局告終。悵然若失中,我也想到一個事:倘若我長居加拿大,老了后和子女間又將是怎樣的一種相處模式?

  在加拿大長大的華裔孩子,不會再有 “父母在,不遠游”的觀念,做父母的也會發現自己已經很難向他們解釋 “萬事孝為先“中的”孝“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標準。父母盡心盡力將孩子養大成人,孩子成年了就離開,似乎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

  這種離開不止是身體的,而且是經濟上、思想上、家庭責任上的全面離開。如果說在中國,身為家長是一輩子的責任,在這邊的華裔父母,假如你愿意放下,孩子一成年,這一責任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我的一個朋友,兒子上了外省的大學后,立刻將兒子的房間改成了GYM(健身房),而原先地下室的GYM則改造成影音室,好像自此兒子就不回來了一樣——事實上,兒子上學、打工、交了女友,的確也很少回來,偶爾回來小住,也真的是客人了。

  這種看起來有些冷漠的代際關系,背后有著價值觀的支撐。在很多加拿大人看來,所有的人際關系中,夫妻關系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和兒女的關系,父母的關系,兄弟姊妹的關系,親戚朋友的關系等等。基于這樣的認識,父母與子女之間都非常獨立,也不因此而覺得有何不妥。

  而更深層次的原因,或許是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使得“家庭”這一單位在養老中的經濟作用不再凸顯。

  加拿大人到了退休年齡后有老人金,工作過的人還有公共退休金,不少人還有企業年金以及通過RRSP(注冊退休儲蓄計劃)等延稅工具攢的錢,加上免費的全民醫療,日子都還過得去。事實上,剛退休的這段時期,身體尚健康,又沒有大的負擔,甚至可以說是人生中最輕松愜意的一段時光。

  等到日漸衰老,老人們開始面臨用什么錢養老、在哪里養老的問題。不少老人會選擇把自己的住房賣掉,然后住進各種各樣的老年中心去:生活仍能自理的,可以住老年公寓,既有私營的,也有非營利機構和政府補貼管理的,豐儉由人;等到無法自理了,則申請入住護理中心,有專門的醫護人員提供照料,不過這得排長隊,典型加拿大特色。對于那些還在輪候、得不到妥善照料的老人,政府也資助一些上門服務項目,比如一周兩天幫忙洗澡、做飯、整理家務等,但要想更周全、快捷,還是得靠自己提前計劃、早早儲蓄。

  雖然加拿大一些省份也有規定,如果子女未成年時得到過父母的撫養,而父母老年后陷入貧困,則子女需要提供一定的資助。但事實上,這條法律很少被應用過,甚至有法律專家質疑,這樣的規定始于20世紀20年代,那時加拿大還沒有設立普遍性的社會保障體系,時至今日是否仍有繼續存在的必要。說的也不無道理:如果社會保障和自我保障都比較完善,應該很少父母會提出贍養要求,那么法律又何必如此刻薄呢?

  既然父母不靠子女養老,那么子女對于來自父母的經濟幫助的期待,相應也就淡了很多。本地的孩子,很多從讀大學開始就是助學貸款,畢業后找工,還貸款,自己租房,存好多年的錢付首付,和父母的經濟賬算得很清楚。傳統中國家庭中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幫著帶孫輩的情景,在這邊當地人中也很少見。

  記得剛來加拿大時讀個人金融方面的課程,做退休規劃的案例分析時,往往需要假設老人退休后的生存跨度,每月預計開銷,當下平均投資收益率水平,再計算現在需要先存多少錢——當時不能理解為什么總是把FV(終值)設為零,也就是吃光用完花光是最佳模式,現在想想,這恐怕也是經濟獨立,互不指望的一種表現。

  對這樣的代際相處模式,有些華裔雖在加拿大久居多年,在理性上表示認同,但在情感上,多少還是有些不適應。

  當然天下父母心,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很多人也愿意給子女留一些資產,算是念想。但和中國不同的是,這里很少會有人在健在的時候,就把自己的資產當做禮物饋贈一空。律師們也常常苦口婆心勸告,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千萬不要給孩子們拿了錢就翻臉的機會。不少子女從上一代繼承到遺產時,自己也已經人到中年,在社會打拼多年,過了最需要用錢的時候了。有是福氣,沒有也正常,或許是這邊的一種常態。

  進一步思考,不需要“養兒防老“,是不是也是發達國家生育率大幅下降的原因之一?

  做父母的,在孩子的未成年階段需要全身心付出,而孩子成年后,我們希望他們繼續愛我們,卻不能強迫他們回報我們。也許只有真正接受和認同這一點,我們才有生兒育的勇氣和坦然面對老年生活的氣度。

  (本文作者介紹:12年金融從業經歷,曾任財通證券風險管理部副總經理。現居多倫多,為investors group理財顧問,媒體專欄作家。)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全球新聞眼》是一檔由新浪財經全球記者和撰稿人團隊為您呈現的原創專欄集。真相遠比價值觀更重要。敬請關注全球新聞眼微信公眾號:全球新聞眼。掃碼更方便。

全球新聞眼

文章關鍵詞: 養老孩子RRSP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你若不是富二代 何必年紀輕輕就買房 日本首富孫正義布局“機器人革命” 證監會的苦:抓了碩鼠也難懲! 深港通核心不在“通”而在“融” 關于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十點思考 網貸暗示提供剛性兌付 去擔保之后怎么辦? 美國人全球搞聯盟中國怎么辦? 遠離權貴勾結企業家才不會焦慮 加拿大到底需要什么樣的移民 最牛的股市和放緩的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