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日本站 蔡成平 盧夢禹
日本ARK技術創新公司常務執行董事李大寅向我講起了“白金社會”構想,這一構想是對人類在物質極大滿足后應走向何方的一種思考,而提出者正是其曾經的導師——東京大學前校長、三菱綜研理事長小宮山宏。
在一次交談中,日本ARK技術創新公司常務執行董事李大寅向我講起了“白金社會”構想,這一構想是對人類在物質極大滿足后應走向何方的一種思考,而提出者正是其曾經的導師——東京大學前校長、三菱綜研理事長小宮山宏。
小宮山不僅提出了構想,而且憑借其巨大的社會影響力已在多地展開實驗。截至3月,已吸納了37位董事會員(豐田汽車名譽董事長、三菱地所、三菱商事董事長等)、81位法人會員(三井物產、全日空董事長、武田制藥總裁等)、122位自治體會員(北海道、神奈川縣、京都府知事等)、48位特別會員(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慶應大學校長等),以及3名海外會員(瑞典駐日大使等)。
當我對小宮山百忙中接受專訪表達感謝時,他笑著說“中日友好很重要”。在專訪中,他不僅詳細闡述“白金社會”,而且作為環境公害問題專家,他對中國未能避免日本當年的公害教訓“感到遺憾”。
他建議中國應盡快放棄GDP崇拜,認為“中國單純提倡‘綠色GDP’是不充分的,因為碰到老齡化問題還是無法解決。”他提醒中國正加速走向老齡化,很可能很快就會出現與日本相同的局面。
同時,他對何謂世界一流大學也給出了自己的意見,認為“單純關注論文數量、師生比例等指標的大學不可能是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學。”
以下位新浪財經與小宮山宏的獨家對話。
新浪財經:您曾提出“我們正處于人類歷史的轉換期”,這句話應該怎么理解?
小宮山:這種轉換主要是人類的物質豐富程度已達到了一個頂點,需要重新思考下一步的目標。
在埃及、古希臘時代,“衣、食、住、行、信息、長壽”等如今看來不足為奇的東西,只有極少數特權階層享有獲取優勢,99.9%的人難以得到滿足。在我小的時候,都還時常餓肚子,需要拼命工作才能買得起黑白電視或汽車,當時流行追求“3C”(空調、彩電、汽車),可以說人類為了實現基本的物質滿足奮斗了成百上千年。
這樣對基本物質的欲求推動了經濟增長,但在今天,發達國家已基本上不存在吃不飽飯的問題了,擁有“3C”早已習以為常,平均每戶家庭擁有不止一輛車。在我小的時候,若問年輕人想要什么,大家會回答汽車、隨身聽、黑白電視等等,但現在若問年輕人想要什么,很多人已不知道怎么回答,因為想要的東西差不多都已經擁有了,欲得而不得的情況已經很少。
除此之外,人的壽命也越來越長。進入20世紀前,有一部分人能活到60多歲,但人類平均壽命不到30歲,目前已經超過70歲,發達國家平均壽命好像是78歲,日本更達到82、3歲。
目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也在迎頭趕上,基于諸多調查和趨勢,我認為,在21世紀前半期,除北朝鮮、撒哈拉等個別地區外,地球的絕大部分地區都將實現基本物質上的極大滿足,作為結果之一的長壽會隨之而來,人類將告別受困于物質不滿足的狀態,追求的主要目標也將不再是單純的物質需求。
新浪財經:您正是基于這一認識而提出了“白金社會”構想嗎?
小宮山:迄今為止,政治家們都將GDP作為終極目標來考慮。但回過頭來看,GDP目標的存在是為了實現人類物質層面的富足,是作為對“衣、食、住、行、信息、長壽”等具體物質指標的考核。
中國的GDP在差不多20年內維持了兩位數增長(目前降至7.5%),這與日本1970年代很相似。但后來,日本的GDP增長降至4%,目前則只有1%左右,其他發達國家的GDP增長率也不高。這其實某種程度上意味著,發達國家在物質層面已經趨近飽和了。
作為人類成百上千年間持續追求的東西的滿足度反映,GDP等指標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基本物質滿足達到極高水準后,再用GDP等指標來考核人類應有的追求,恐怕將不再合適。未來的追求目標應從GDP轉向GQL(Quality Of Life),除了物質外,一個高質量的、自豪充實的人生,還應該包括哪些?為此,我提出了“白金社會”(Platinum Society)構想,并在日本展開實驗。
新浪財經:您所設想的“白金社會”,具體包括哪些構成內容?
小宮山:很難對“白金社會”下一個定義,簡言之是“符合生態學的、能讓人精神上感到充實自豪、具有文化藝術品味的參與型社會”。
比如,何謂“符合生態學”?首要前提就是沒有環境公害,像中國目前這樣深受環境公害困擾的話,顯然不具備起碼的前提。日本也曾有過類似痛苦不堪的經歷,花了幾十年時間才基本解決。當然,沒有公害僅僅是前提,深入講是需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這也是QOL指標的要件之一。
新浪財經:應該怎樣去構建“白金社會”?
小宮山:這個很不容易,目前人類的頭腦中還滿是GDP,GDP的確太深入人心了。但是社會意識是會逐漸變化的,正如中國經歷了瘋狂追求GDP、環境公害涌現后,人們自然會學會反思,重新意識到青山綠水、清潔空氣是多么重要。
社會意識的變革并非呼吁就能實現,但可以提過努力推動意識變革的盡快到來。我提出“白金社會”構想,就是要推動人們盡快轉變意識,讓更多的人不僅關注當下,也要思考未來、下一步人類該怎么走。
在以GDP為指標的產業時代,中央政府下達命令執行這種簡單的方式是可行的,中央政府只要頒布政策、發補助金等就會見效,但“白金社會”不能再沿襲這一做法,因為其更關注“質”(quality),沖繩和北海道、上海和烏魯木齊,對高質量社會的認識標準顯然會不同。因此必須因地制宜,從地方出發,通過地方自治體來打造“白金社會”網絡。
也就是說,“白金城市”具有多樣性、不存在固定模式,但需要具備“符合生態學、讓人精神充實自豪、具有文化藝術品位、人人參與”等共通點。
新浪財經:作為環境公害問題專家,您怎么看待中國當下的環境問題?
小宮山:感到有些遺憾。以“四大公害”(水俁病、新潟水俁病、四日市哮喘、痛痛病)為代表的日本當年的公害為何出現、治理如何艱難,我在中國相關領域的朋友們都很熟悉,他們也清楚發展中國家若切實借鑒發達國家的教訓完全可能直接過渡到富裕且環保的社會,若中國一開始能把近15%經濟增長中的1%拿來維護環境,就其實可以避免當前的局面。
我想說的是,學習歷史經驗固然很重要,但學習歷史經驗歸根結底是為了避免犯同樣的錯誤。比如,當下中國正急速進入老齡化社會,是否在認真汲取日本的歷史經驗并切實未雨綢繆呢?
不僅發達國家,中國其實更應該重新審視GDP指標,認真思考以GDP作為前進基準的做法是否差不多可以放棄了?當然,針對公害問題,我也注意到中國提出“綠色GDP”,但我們現在面臨的不只是綠色問題,單純提倡“綠色GDP”是不充分的,碰到老齡化問題還是沒法解決。
新浪財經:您作為東京大學前校長,怎么看待中國一些大學提出的“世界一流大學”目標?
小宮山:我認為,能夠把不斷開辟人類尖端領域、推進人類最先端科學研究的人才聚集起來的地方才是世界一流大學。我在擔任東京大學校長時提出要把東京大學建成世界NO.1,其實在某種意義上東京大學確實是世界第一了,比如我們強力推進地球可持續戰略研究,目前做出的研究在環境領域是走在了世界最先端。
此外,我還在東京大學設立了“老齡社會綜合研究機構”。在人類社會快速走向老齡化的情況下,學術研究必須給予充分的關切,并給出理論和現實的方案。這一機構的老齡化研究也是世界第一的水平。當然,還有最尖端的宇宙研究等等,東大都絲毫不差于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學。
也就是說,“世界一流大學”就必須關切人類面臨的難題,將在世界最尖端領域展開研究的人才聚集起來,并給出世界一流的方案和成果。我不知道中國的清華、北大[微博]是否有這樣的意識,哈佛大學是有的,東大也是有的。
至于在世界一流雜志上發表了多少論文、大學師生比例等,固然也很重要,很多大學排名的依據就是這些指標。但我不認為單純關注這些指標的大學是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學。
而且,自由平等是一種重要的指向。“白金社會”中重要的一點就是重視“平等參與”,中國是獨生子女政策的國家,獨生子女容易在性格上想成為下命令的人,但如果大學培養出來的都是喜歡下命令的人的話,將來會造成什么狀況?
(本文作者介紹:新浪財經日本站站長,畢業于早稻田大學,著有《柳井正與優衣庫》。)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全球新聞眼》是一檔由新浪財經全球記者和撰稿人團隊為您呈現的原創專欄集。真相遠比價值觀更重要。敬請關注全球新聞眼微信公眾號:全球新聞眼。掃碼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