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日本站站長 蔡成平
日本社會對食品安全的要求極為苛刻,日本檢疫機構的通關要求很高。日本在全國設有32處檢疫站,對進口食材實行各種各樣的檢查,包括“命令檢查”、“抽樣檢查”以及“指導檢查”等。
在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刊登的新文章《日本為何離不開中國的食材》,評論達到數千條,有一條留言寫道:“請日本人放心,中國人給你們的絕對是最安全最健康的食品!垃圾食品只會給自己人吃!”這一留言很短時間就得到500多人點贊。
不難看出,這樣的看法在中國擁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在食品安全問題上,中國是否奉行雙重標準,搞內外有別、洋人優先,顯然需要“有關部門”回答。
但不管回答是肯定還是否定,不得不承認的是,在實際操作時,出口海外的食材確實面臨更嚴格的安全要求。至少在對日出口方面,中國的食材若達不到日方標準就很難通關。
日本人親自管控對日出口食材生產
實際上,了解中日食品貿易的人士都清楚,在“中國食品安全倫理低下”、“食品安全監管形同虛設”等認知之下,中國對日出口食品的生產供應鏈很多是由日本企業親自管控。
根據新浪財經調查,日本農林中金綜合研究所的《中國蔬菜安全性確保應對實態》報告即明確指出,“對日出口的蔬菜,大部分是日企自轄農場或簽約農場生產。”
所謂“自轄農場”主要是在現地常駐日本人職員進行管理;“簽約農場”雖無常駐職員,但會定期派職員巡回檢查、指導。打開日本食品企業、綜合商社的公司主頁,基本上都可以查到對從中國進口食材的產地、以及在現地是否派駐了專人把關等情況的說明。
比如,日本食品調料巨頭(全球十大食品公司之一)——味之素公司,就在主頁上對“中國產”詳細說明,強調從中國進口的干燥蔬菜系“自轄農場”生產,僅在廈門地區就親自管理著54處、總計約660畝的農場,日本人職員擔任總經理,且配有許多日本人“植保員”全程管控。
日本最大的蔬菜飲料巨頭——可果美公司,也在主頁上對“海外栽培地、原料調配”有詳細說明,專門提及在上海組建了“中國品質保證事務所”,統一安排日本人職員負責中國各產地的檢查指導。
日本檢疫站對中國食材嚴格把關
日企之所以這樣做,顯然是因為日本社會對食品安全的要求極為苛刻,日本檢疫機構的通關要求很高。日本在全國設有32處檢疫站,對進口食材實行各種各樣的檢查,包括“命令檢查”、“抽樣檢查”以及“指導檢查”等。
毫無疑問,在所有的進口食材中,對中國食材的檢查尤為苛刻。拿抽檢率而言,2012年日本檢疫站美國、韓國、中國進口食材的抽檢率分別為9.6%、5.3%、 17.6%;2013年對美、韓、中三國進口食材的抽檢率為10.1%、5.6%、15.1%。
被抽檢出食材存在安全問題的日方進口企業和中方出口企業,將很可能被日本厚生勞動省列入黑名單,在官方主頁上公開通報。
比如今年4月1日,厚生勞動省就在主頁上通報兩起中國進口韭菜超標。一起是去年11月29日東京檢疫站檢測出日本FIELD公司進口自煙臺萬泰進出口公司的韭菜甲霜靈和精甲霜靈超標(0.05ppm、標準值為0.01ppm);另一起是今年3月26日橫濱檢疫站檢測出日本三鈴商事進口自中國龍海格林食品公司的韭菜甲霜靈和精甲霜靈超標(0.02ppm、標準值為0.01ppm)。
顯然,任何一家進出口企業都不愿被如此地“榜上有名”。不管是日本的進口公司還是中國的對日出口公司,都會有較強的自律性,操作時慎之又慎。
若出現食品事故后果極為嚴重
當然,既然是抽查就難免會有“漏網之魚”,但就算未被抽查到而僥幸蒙混通關,若在日本社會引發食品事故,將面臨極為嚴重的后果。
比如,此次上海福喜事件(詳見新浪財經專欄專題:《洋快餐過期肉》 ),日本厚生勞動省及遍布日本全國各地的保健所都沒有收到消費者出現不適等匯報,但作為采購方的伊藤忠商事和“全家”便利店都不得不反復出面道歉,并承諾“憑票即可退換現金”;日本麥當勞[微博]更是陷入事件漩渦,29日公開的結算顯示營業收益出現大幅下滑。
再比如,日本2008年發生的“中國毒餃子事件”,導致10名日本消費者中毒,在日方強烈關切和日媒的窮追猛打之下,不僅犯罪嫌疑人被判無期,數千人規模的天洋食品廠最終因此破產倒閉,日本的進口公司也不得不重組、整頓,從日本煙草(JT)的子公司淪為孫公司。
東京大學農學院原教授、日本“食品安全安心財團”理事長唐木英明即明言,“中國國內食品到底有多么危險,弄不清楚。但用于對日出口的食品則處于日本企業的嚴格監督之下,安全能得到基本保證,猛毒食品進口至日本的可能性已經不大。”
中國對日出口食材合格率極高
事實上,統計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厚生勞動省每年8月前后都會發布“進口食品監視統計”。
從抽查違反率(違反件數/抽查件數)來看,2011年中國食材僅為0.25%,美國食材為0.8%、泰國食材為0.78%;2012年中國食材為0.22%,美、泰國食材則為0.81%、0.71%。
不僅僅是抽查件數違反率極低,從重量違反率(問題進口重量/總進口重量)來看,2012年中國食材的重量違反率為0.17%,美國食材則是2.22%、泰國則為0.41%、韓國則為0.1%。
此外,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教授丸山知雄、日本進口食品安全推進協會常務理事鮫島太等知名學者也都通過大量統計和比對,得出結論認為“沒有確切的統計表明進口自中國的食材安全性更低,反而是一些權威統計都顯示其安全性要不亞于他國食材。”
結語
中國在食品安全問題上是否對內對外有別、實行雙重標準,任由新浪讀者們見仁見智。但從對日出口的情況來看,顯然出口給日本的食材、食品要安全可靠得多。
由此,讓人不得不發問的是,同樣的土地、同樣的山水、同樣的生產員工,為何會出現如此差異極大的結果?
從企業方嚴格的生產管控、政府方嚴格的檢疫把關,到消費者苛刻的安全要求、媒體對待食品事故的窮追猛打等方面,難道都不能給中國些許的啟迪?畢竟在同一片中國土地上,日本人據此生產出了不亞于任何國家的靠譜食品。
(本文作者介紹:新浪財經日本站站長,畢業于早稻田大學,著有《柳井正與優衣庫》。)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