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北美記者 段皎宇
美聯儲對此的態度是,第三方支付方式是個自由的市場,只要你不存在欺詐行為,任何組織和企業都可以做出自己的支付方式,無論是支付還是提供短期信用,只要目的是為了提高整個支付系統的效率。
在最近的中國互聯網江湖上,最熱門的話題當屬“央行[微博]監管余額寶[微博]、叫停虛擬信用卡”。成長中的中國互聯網行業在思索,第三方支付路在何方?互聯網金融是否已觸發央行監管底線?而過早的監管會不會扼殺互聯網的創新?
央行行長周小川曾多次表示,鼓勵互聯網金融創新,并明確表示,不會取締余額寶,對余額寶等金融業務的監管政策會更加完善。副行長易綱表示,要支持容忍余額寶等金融產品創新。那么在互聯網發展最早的美國,美聯儲是如何監管類似的業務呢?
本世紀70年代,美國的IT創新大潮曾經帶來類似的經歷,這樣的創新被美聯儲分為截然不同的兩大類問題,并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對待。一方面,就是第三方支付,如Paypal、比特幣等基于互聯網的新興支付方式,對以往金融市場造成一定的沖擊,但大大地提高了支付效率;另一方面,則是基于這種新型的支付方式之上,產生了類似于“影子銀行”的系統。
針對如上兩種情況,新浪財經對話美聯儲達拉斯分行高級經濟學家王健,讓我們一起來來看看美聯儲是如何對待美國的“余額寶”,如果對待互聯網金融衍生出的“影子銀行”。
對第三方支付說YES
針對第三方支付,達拉斯聯儲高級經濟學家王健對筆者表示,“美聯儲對此采用允許其自由發展的觀點。尤其在美國,美聯儲沒有法律的權力來禁止新型支付方式的出現,只要沒有對整個金融系統造成系統性風險!
就在2013年11月18日參議院聽證會上,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曾經表示:美聯儲無權直接監管虛擬貨幣,并認為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擁有長遠的未來,或許有朝一日能成為更快、更安全、更有效的支付體系,并為比特幣送上謹慎的祝福。
在美國生活過的人都知道,美國人不僅可以通過PAYPAL、比特幣等進行電子支付,并且像沃爾瑪、Macy’s、Bloomingdale’s 等大型商場、各大服飾品牌等都提供自己的信用卡業務,以此更快速地方便用戶支付、并方便與用戶交流提供最新信息。
而美聯儲對此的態度是,第三方支付方式是個自由的市場,只要你不存在欺詐行為,任何組織和企業都可以做出自己的支付方式,無論是支付還是提供短期信用,只要目的是為了提高整個支付系統的效率。同時,美國也從來沒有任何法律允許美聯儲封殺或取締這種業務行為。
對于第三方支付方式的衡量標準,央行則是從“是否合法”的角度來看,因為這種方式很容易出現欺詐等行為。同時,作為一種支付工具的話,是否能夠提高整個支付體系的效率,這是判斷這種支付工具是否應該受到鼓勵和支持的方式;其次,這種支付方式要與投資行為區分開,央行應對投資行為進行監管。
王健對筆者表示,“從這種角度來講,中國互聯網的支付方式是一種探索,也提高了整體支付系統的效率,這些應該得到政府的支持、央行的認可!钡瑫r強調說,“只有產生于影子銀行的這種業務,對整個金融系統造成一種威脅和風險,這時美聯儲有職責和權限對此進行干預和干涉。”
嚴格監管“影子銀行”
正是基于這種新型的支付方式的興起,在美國70年代之后,互聯網金融產生了類似于“影子銀行”的系統。對于這種類似于傳統商業銀行的“影子銀行”的運作,美聯儲則采取毫不留情地嚴格監管。
70年代以后,美國產生了很多像貨幣基金這些影子銀行體系,主要的背景是美國不允許對這些短期的存款支付利息,這是市場化的一種表現,也是跟中國現在的背景是一致的。由于市場的價格沒有反應出資金的真實價格,這時就會產生一種新的影子銀行體系,那時候美國出現的貨幣基金,就是把銀行的短期存款吸納進來投資到更為長期的資產,如政府債券之類。這與目前余額寶的運作方式非常類似,產生的背景也是一樣。
王健表示,“像‘余額寶’這些商務模式,跟美國70年代之后產生的影子銀行比較類似。為了防范中國在未來出現這種影子銀行擠兌的情況,央行對余額寶這種新型互聯網類似影子銀行的業務進行監管,則是非常必要。”
至于中國叫停虛擬信用卡業務,原因在于這已經牽扯到商業銀行系統。虛擬信用卡與普通信用卡的本質完全一樣,這種放貸行為則需要接受央行一定的監管,從而避免造成系統性風險。王健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為什么造成這么大的負面影響?這些影子銀行沒有受到這種監管、央行最后貸款人的市場擠兌,造成金融市場的巨大崩潰!
從目前來看,虛擬信用卡和網絡金融在中國的發展規模都不大,尚不能造成系統性風險,但央行謹慎處理的方式無疑非常必要。就在3月,財經撰稿人達斯(Satyajit Das)在MarketWatch撰文指出,中國影子銀行系統不斷膨脹令人擔憂,一旦鏈條斷裂,就將導致整個金融系統,乃至經濟受到巨大打擊的危機,解決方案只能是大規模的、廣泛的經濟、金融和結構改革。對此,中國的證券監管機構卻不可能不擔心。
當中國央行表示“監管余額寶”的時候,有另外的角度解讀認為,余額寶觸動了四大國有銀行的利益而遭到封殺,對此,王健表示,“這種看法顯然比較片面,從央行的角度來看,提出監管是有一定的背景和道理。”
“作為支付系統來講,既然促進整個支付系統的效率,建議中國確實采用比較開放的方式。但同時,這是比較困難的推導,一方面要建立一個更加有效的支付系統,另一方面的確有一定的金融風險需要防范”,他表示。
比特幣作為支付工具好過虛擬貨幣
近期比特幣市場可謂風波迭起,比特幣價格一周來一路大跌,從上周一的571.23美元下跌到上周六的499.24美元。3月25日,美國國稅局明令發出通知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適用的稅法條款做了解釋,國稅局不僅不承認比特幣為貨幣,并且要求個人擁有的比特幣等虛擬貨幣需要申報,進行交易時要征收資產增值稅。
國稅局明令不承認“比特幣為貨幣”無疑讓已成下跌行情的比特幣市場雪上加霜,王健認為,“比特幣取代美元或其他貨幣的可能性,基本沒有。”
他同時舉例稱,美國的歷史上發生過類似的情況,比如商業銀行各自發行自己的貨幣,但為什么最后還是由央行發行統一性貨幣?主要原因就是私人部門發行貨幣的一個重要缺陷,就是不存在最后貸款人的機構,沒有辦法保證被擠兌或是其他行為。這些機構需要要求投資人或存款人有一個信息披露的過程:即這是有風險投資,投資人需風險自付。比特幣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也沒法成為被廣泛認可的虛擬貨幣。
其次,比特幣作為支付系統存在自己的優勢;但去年作為資產來炒作,效果適得其反,反而把它作為支付手段的功能弱化了。比特幣成長為支付工具的第二個條件,就是價格要比較穩定,它的價格上升或下降相對應的應當是市場通脹或通縮。但如果一個系統不停地且大規模地通脹或通縮的話,它不可能成為一個好的貨幣。
比特幣第三個缺陷則是,無法與現有貨幣進行合理兌換。中國的互聯網金融仍然是基于人民幣,并沒有產生一種新的貨幣。而比特幣作為一個新興貨幣,除了支付之外,目前還無法做到一個比較穩定的價格尺度。例如互聯網金融在中國使用人民幣、在美國使用美元,如果比特幣不能在美元和人民幣之間的價格保持在一個比較穩定的價位的時候,比特幣的價值其實也被削弱了。
在去年5月巴菲特大會上,巴菲特表示:“我不知道比特幣是什么,我可不知道它為什么值這么高的價錢”;而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更是直接了當地表示,“ 比特幣是個泡沫。它應該有自己的內在價值,你不得不拼命展開想象力去考慮比特幣的內在價值,但我可想不出來”。
(本文作者介紹:供職于新浪財經舊金山站,負責美國財經新聞報道和機構合作。曾從事多年互聯網市場管理工作,就讀于斯坦福商學院。)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