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能見派(微信公號nengjianpai)
今年德國“工業4.0”的口號在中國有巨大反響,人們說工業4.0實現企業與消費者的直接對接,這會革了電商的命。其實電商畢竟擁有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優勢,最該憂慮的是在工業社會中從事簡單工作的人,工業智能化之后,這些工作將不可避免被機器替代,比如說能源行業中大量的抄表工、巡檢工,未來真的是要好好考慮一下如何轉型。
在2014裝備中國創新企業年會上,德國北威州投資促進署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封興良介紹,2011年的漢諾威的工業展上,德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所長Wolfgang Wahlster首次提出來把現在的互聯網、物流網、3D印刷技術等融入到工業生產中間,把生產變得更加智能化,他將此稱之為工業4.0。
工業4.0包含了兩個主題,一個是“智慧工廠”,一個是“智能生產”。所謂的“智慧工廠”重點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智能生產”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3D打印以及增材制造等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
除了這兩個主題之外,還有三個設想:產品、設施、管理。產品要實現集成有動態數字存儲器、感知和通信能力,承載著在其整個供應鏈和生命周期中所需的各種必須信息;設施則由整個生產價值鏈所集成,可實現自組織;管理能夠根據當前的狀況靈活決定生產過程。
機器人被認為是工業4.0的重要發展方向,此前德國一些自動化產品工作視頻也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引來人們的驚呼。在中國,以自動化為方向的企業在工業應用領域的成就并沒有獲得廣泛關注,實際上,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是由遠處的細浪逐漸發展為進入人們視線的滔天巨浪。
中國的機器人產品在世界知名機器人比賽中有過多次優良成績,如浙江國自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在全球知名的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比賽中連續兩屆獲得冠軍。這是一家目前主要以服務工業領域為主的機器人公司。
浙江國自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玲芬介紹,工業機器人產品線主要提供AGV(無人搬運車)、巡檢機器人、機器視覺平臺等機器人產品,并針對工業制造、裝配、檢測、物流及倉儲等環節提供全面的自動化解決方案。
這些機器人產品涉及到的關鍵技術有自主定位導航、視覺系統、驅動系統、支撐平臺、人機交互平臺、語音識別系統等。“上游的核心部件,比如說顯示器,芯片等等,是向上游采集。我們做的是平臺的算法,通過一些平臺化的技術,根據我們的目標應用組合成一個整機。”朱玲芬說。
這些機器人正在代替人工,首先是從簡單重復工作中入手,比如巡檢機器人。什么是巡檢機器人?實際上是進行巡邏、檢查的機器人,目前已經在國家電網[微博]等公司開始應用。
在國家電網的一些變電站,巡檢工作包括幾千個點,巡檢機器人可以完全替代原來巡檢人員的工作,不僅能夠按照路線規劃檢測上千個點,還能夠把現場的圖像、視頻、氣候環境數據、設備數據等傳回中控室,實時生成報表。
巡檢機器人擁有一個速度達到每秒運行2米的底盤,可以實現8小時不間斷巡檢,并且會自己充電,自己再裝上電池,完全不需要任何人工幫助。全程不需要專門鋪設軌道,只要設置好路線即可。如果后續需要改變路線,重新構建地圖就可以了。
而機器人除了可以像人一樣巡檢之外,還可以接入綜合自動化系統和生產管理系統,可實現巡檢機器人業務邏輯與變電站日常生產、調度業務邏輯在數據系統上的接軌,并實現巡檢機器人的集中控制、優化統一調度。
這樣一個機器人至少可以替代2個運維人員。過去變電站巡檢,需要司機來送兩個運維人員,因為電網是“1+1”的操作,現在是2個運維人員由1個機器人來代替。過去500千伏的變電站每周測一次,250千伏的變電站是每個月測一次,巡檢機器人則可以一天測四次!八遣粫T工的,工資也不需要重復支付。人工支出大大下降。”朱玲芬說。
此外還有AGV機器人,在汽車、煙草工廠也已經開始初步應用,這些不用發工資、不用休息、力大無窮的搬運機器人正在搶掉搬運工人的飯碗。
制造業還需要人類么?需要,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人類的智慧。德勤中國制造業主管董偉龍認為,制造業需要理念創新,認識到制造業服務化是下一步的成長契機。過去以生產單一化產品為主的制造行業需要重新構建自己的產業鏈,因為未來需要企業根據個體的需求制造更加注重服務的產品。
這一改變對于制造業的盈利模式將會是巨大的沖擊,因為產品的生產過程其實時間非常短,在產品的全生命周期中,使用占據了更多的時間。因此如果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就已經考慮到后續的使用、維護、服務,企業與消費者的接觸時間會很長,而產品增值的可能性正孕育其中。
工業4.0時代需要企業重新構建消費和生產的過程,而每一個勞動者也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價值所在,趕在被機器人替代之前找到新的方向。
(本文作者介紹:《能見派》(微信公號nengjianpai)——新浪財經能源頻道“能見派”)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