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投行真正的危機不是保代制之死

2014年11月25日 08:45  作者:班妮  (0)+1

  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班妮

  保薦代表人資格行政許可的取消,是中國資本市場邁向注冊制的其中一步。而注冊制的到來,則意味著對原有投行人員工作內容、工作方式的完全顛覆、甚至是否定,這才是投行轉型和創新應該思考的問題,而絕不僅僅是保薦代表人這一群體生存空間的問題。

投行真正的危機不是保代制之死投行真正的危機不是保代制之死

  這一次投行人士真正感受到了危機。

  早在2013年9月18日,證監會[微博]主席肖鋼首次提出2015年要過度到注冊制,投行從業人員就開始意識到風向變了。一個時代似乎就此終結,但新的時代何時到來,沒人知道。

  2014年11月24日,中國政府網顯示,國務院決定取消的67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目錄中,包括原屬中國證監會認定的保薦代表人資格審核。于是,大量業內人士轉發消息稱:保薦代表人制度“猝死”,“保代”退出歷史舞臺。

  盡管專業人士迅速指出上述說法存在誤讀:保薦代表人資格的行政許可早在2012年就取消了,改由證券業協會進行自律管理,保薦代表人考試并沒有取消,只是考試的報名門檻和試題難度都大大降低。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以前通過制度紅利來維持的保薦代表人的金飯碗從這一天開始徹底不復存在。

  亦有業內相關人士評論說:看不見的門檻才是最高的門檻,有經驗有能力的投行人士在取消相關制度之后,反而更能體現出自己的真正實力,未來前景看好。但這種說法只是強調了以保薦代表人為代表的投行人士不僅僅是靠牌照來吃飯的,在這個行業的資深從業人員擁有除了牌照之外的其他專業技能和資源。放眼全球,投行的工作都是一份金領工作,門檻高是因為對專業技能要求高、對人的素質要求高,而絕不是因為考試難度、資格管制造成的人為門檻。

  從2012年開始,投行人員“金融民工”化的趨勢就已經開始顯現了,取消保薦代表人資格之后,所謂“靠真正實力說話”是不是就能改變這一趨勢呢?不能。

  保薦代表人資格行政許可的取消,是中國資本市場邁向注冊制的其中一步。而注冊制的到來,則意味著對原有投行人員工作內容、工作方式的完全顛覆、甚至是否定,這才是投行轉型和創新應該思考的問題,而絕不僅僅是保薦代表人這一群體生存空間的問題。

  2004年保薦制度確立,保薦代表人群體誕生,讓一批老一代的中國投行人離開了這個行業;經歷了十年保薦制后,由于市場在發生著重大變化,又一代投行人也在逐漸離開這個行業。

  據筆者觀察,今年以來出現了一撥投行人員離職潮現象:很多的資深投行人員已經厭倦了在項目現場做材料、圍著監管轉的日子,覺得自身價值和工作價值都得不到體現,對這個行業的前景感到迷茫,于是選擇了及早改行謀求新發展。而那些沒有離開的人,也在痛苦地尋找著轉型之路。

  在國際市場上,投行人員的專業能力主要體現為專業的估值分析能力以及交易中的談判能力。而中國原有的投行人員,由于長期以來在監管框架下工作的原因,已經形成了審核制導向下的工作思維和工作方式,很多投行人員對交易的本質不甚理解,對所謂的交易結構的設計更只是停留在滿足監管規范要求的范圍內,最終淪為為審核制打工的“馬仔”。

  實際上,在近兩年中國投行以承做IPO項目為主轉變為以承做并購項目為主的過程中,就可以看出投行從業人員對從審核思維轉變為交易思維的不適應。

  隨著證券市場改革的加速及市場本身的深化發展,如果沒有及時的謀求轉型,原有的一批習慣了審核導向思維和傳統IPO項目運作機制的投行人可能會在未來遭遇集體淘汰,這與是否取消保薦代表人資格沒有必然的聯系。

  今年以來,滬港通啟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使得A股市場進一步融入全球市場。中國的二級市場在加快與國際接軌的速度。隨著注冊制的推進,中國的一級市場也必然要向國際市場靠攏。目前注冊制改革中的很多理念都借鑒了香港、美國等成熟市場的經驗,而投行人員現有的知識結構和專業能力仍然是審核制體系下形成的,這才是投行人員所面臨的真正危機。

  不僅僅是投行從業人員,實際上整個投資銀行行業都存在著危機。

  前些天,華興資本的創始人包凡[微博]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到了他的一個擔心:“投行未來是不是還有存在的必要?”他的顧慮在于:最初投行的存在是為了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金融體系是一個受到監管準入保護的行業。而在互聯網時代,一些固有的保護有可能在未來被進一步打破,行業的游戲規則會被顛覆,最后整個行業都可能不復存在。

  包凡的思考反映了當今投行人員人價值創造感的缺失,這才是我們應該深刻關注的問題。

  與包凡的擔心相呼應,最近一篇題為《華爾街的牙刷理論》的文章在網上廣為流傳,文章指出一些高科技公司的并購案已經不再聘請華爾街的投行來做財務顧問,因為在面對高科技公司時,很多投行面臨著專業上的嚴重脫節。越來越多的高科技公司認為投行根本不懂Google 與 Facebook 之類公司到底在尋找怎么樣的目標公司,也不懂得如何為這樣一些公司來估值。

  制度紅利取消后,如果中國的投行不能夠真正為客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如果投行的知識結構和專業技不能適應一個時代的發展,就會在不久的將來面臨真正的危機。這一危機不是保代制的消亡,而是投行會不會消亡。

  或許不像包凡說的那么悲觀,但投行人必須正視一點:投行的專業性和行業壁壘不是制度紅利和信息不對稱,而是真正的價值發現和價值創造。

  (本文作者介紹:曾在國內律所、投行、PE機構工作,現在香港從事跨境并購相關業務。《親歷投行》作者。)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文章關鍵詞: 保代證監會IPO投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老艾:降息將使A股再漲500點 沖擊3000點 央行大力度降息是銀行噩夢 馬云烏鎮演講:我不做紅頂商人 中國商人靠什么賺錢? 三馬聚首華誼劍指大娛樂 貨幣政策轉向全面寬松 關于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十點思考 降息對銀行業不完全是利空 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另類解讀:社會信貸求助成本太高(一) 油價下跌到底是陰謀還是陽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