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王仲鴻
能源局為什么對工程不進行專家論證和總結評議,以至造成巨大經濟浪費和技術及管理上的混亂?為什么在能源局向專家組介紹安徽缺電少煤同時,卻又核準在安徽新建華東南半環交流特高壓輸電線,要求淮南發電廠配套生產600萬千瓦的電力,造成煤電逆向互送的浪費?
吳新雄局長:
2011年10月,我被能源局聘請為十二五電網規劃專家組成員,正值后來被隔離審查的劉鐵男做局長。在以后的一年中,聽取了能源局電監會組織的交流討論會,知道了國家的電能生產和消費的情況,也知道了國網(國家電網[微博]公司)對于新建交流特高壓輸電電網的規劃和根據。從2013年開始,參加了五條交流特高壓輸電線和兩個電網規劃的論證的工作,也是全部有關交流特高壓輸電工作的公開論證工作。至今“十二五”國家電網規劃未定,除了國網堅持要推廣這既不安全、又不經濟的世界棄用落后技術外,作為國家負責的監管部門,也有些問題不解。本文經多人修改補充后并有同感,提供能源局領導參考:
問題一:國網新建的三條交流特高壓輸電線(示范工程及擴建、淮南—浙北—上海、浙北—福州)都是上百億的重大工程項目,又是輸電和電網的重大技術方向,作為國家電力監管部門的能源局,為什么違反國務院重大項目管理條例,既不進行工程前的專家論證,也不進行工程后的總結評議,以至造成巨大經濟浪費和技術及管理上的混亂?
2008年建成晉東南示范工程,年底現場試驗錄波圖說明輸電254萬千瓦振蕩超過20%,沒有達到設備設計能力280萬千瓦。未經工程后的總結論證,不認識設計中的失誤,國網又以設備不配套為由申請獲準擴建(共耗資100億元)。2012年國網大會宣布擴建工程輸電500萬千瓦成功,而試驗錄波圖說明,等效輸電距離僅216公里(360公里×0.6),而不是要求的640公里。此后國網設計的七條交流特高壓輸電線都是單回線300萬千瓦,而不是500萬千瓦。違反能源局對擴建工程的要求,但能源局卻默認示范工程具有輸電500萬千瓦的能力,因此示范工程獲2013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又在需要區外輸入電能的華東區新建兩條省間交流特高壓聯絡線(淮南—浙北—滬西,浙北—福州),即使能制造出上特高壓聯絡線的潮流,運行功率不到設計值的一半,完全可以由已有的八條省間超高壓聯絡輸電線承擔,浪費約400億元。為什么以上三條線不進行科學論證和工程后總結評議?2013年開始,全部交流特高壓輸電工程(五條輸電線和南方及內蒙電網規劃)都進行了專家論證工作,兩種相反作法,哪種正確和符合國務院管理條例?損失后果誰來監管?
問題二:為什么就在能源局向專家組介紹安徽缺電少煤的同時,卻核準了在安徽新建華東南半環交流特高壓輸電線,要求淮南發電廠配套生產600萬千瓦的電力,造成煤電逆向互送的浪費?
問題三:2013年能源局組織了南方電網和內蒙電網規劃論證,都因為貴出一倍,參加論證的專家一致否定了交流特高壓方案,優選了直流輸電配合超高壓電網擴建的方案,分別節約了一千和五百億元,同樣是貴出不止一倍,卻對以后的五條交流特高壓輸電線(雅安—武漢,華東北半環,華北二橫一縱)不能確定,造成上千億元的損失,為什么?
問題四:能源局表態已上書反對新建三華特高壓電網,但卻支持討論在超高壓區域網內新建交流特高壓輸電線。三華電網不就是由在各大區的交流特高壓輸電骨架互連形成的嗎?否定三華網的安全和浪費問題不是都來自交流特高壓輸電線的固有特性嗎?能源局是真不知還是策略性的不知道,為什么做這樣矛盾的事?
問題五:能源局是明確知道近十年的爭論是在交流特高壓輸電技術,而不是直流輸電,但在2014年能源會議上總是用特高壓來掩蓋分歧,用含糊的特高壓輸電名詞來掩蓋對交流特高壓輸電近十年的爭論,造成會議報道公布后的混亂,為什么?
問題六:2014年5月15日舉行了政協雙周調研協商座談會,能源局王禹民副局長到場介紹了交流特高壓輸電問題。俞正聲主席明確要求調研兩個問題:交流特高壓輸電是否不如交流超高壓輸電、直流輸電是否需要交流特高壓輸電保證安全?為什么能源局不結合中外遠距輸電工程實況調研上報?
王仲鴻(清華大學退休教師)
2014年8月6日
(本文作者介紹:清華大學電機系研究員。)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