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李稻葵[微博]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了今天這個階段,許多國內的政治、社會等重大問題,必須在境外尋求解決方案。這就要求中國必須走出去,盡自己所能逐步改變有關的國際經濟運行機制。這就毫無疑問會碰到當前深諳國際運行規則的西方等老牌經濟發達國家的競爭。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了今天這個階段,許多國內的政治、社會等重大問題,必須在境外尋求解決方案。這就要求中國必須走出去,盡自己所能逐步改變有關的國際經濟運行機制。
中國到底有沒有實力改變國際經濟的規則?中國應不應該發力出擊,改變國際經濟規則?這是當前國人熱切關心的重大話題。
我的觀察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了今天這個階段,許多國內的政治、社會等重大問題,必須在境外尋求解決方案。這就要求中國必須走出去,盡自己所能逐步改變有關的國際經濟運行機制。作為世界經濟總量第二、國際貿易總量第一、國民儲蓄第一、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的中國,應該說已經積聚了一定的能量,能夠探索地、漸進式地改變一些國際規則了。一帶一路、亞投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等等就是在這方面做出的有益嘗試。
一、中國國內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已經超越國界,許多問題必須在境外尋求解決方案。首先,中國經濟的規模已經穩居世界第二,是日本的兩倍。中國已經成為國際貿易世界第一大國。因此我們看到:大量自然資源必須從境外獲得,而這一趨勢還將繼續發展。國內山西、東北等地目前仍然在從事煤炭生產,大量的鋼鐵企業聚集在內地如河北和唐山等地,帶來了巨大環境污染問題,引發了全社會的不滿。怎么辦?我們必須從全球化的辦法改變這些高污染的煉焦和煤炭工業,并要求我們在沿海建立最現代化的冶金生產基地,把內地的煤炭和冶金等重化工業轉移到沿海,它們所需要的原材料包括焦炭(生產焦炭往往是高污染的)都從境外獲得。
二、經過三十多年的快速發展,以重化工業為代表的一大批行業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如何解決產能過剩?一種辦法是消滅產能,這顯然是極其痛苦而且在很多時候也是不行的,另一種辦法是不斷刺激經濟,靠人為拉動需求的方法來消化過剩產能,這顯然也是不可能長期持續的,因為經濟的發展有自身規律,不可能長期依賴于刺激性政策。第三也是唯一可行性方案,那就是拓寬海外市場,讓過剩的重化工業的產能推動周邊國家以及其他貿易伙伴的工業化進程。這就是“一帶一路”的部分用意。
三、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外匯儲備國,擁有大量的金融資源,而這部分金融資源目前配置在發達國家的固定收益產品中,從長遠來看,這不符合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這一大部分的金融資源應該配置到與我們相關的發展中國家中去,幫助這些國家與中國共同發展。這一過程中要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轍,要避免類似亞洲金融危機所帶來的損失,同時,資金要走出去,但是生產能力不能完全走出去,國內經濟不能空心化。
四、中國的國民在走向世界。隨著改革開放以及中國國民收入的提高,國民們突然發現,國外有美好的風景和優異的人文自然環境。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中國國人在全球范圍內不斷拓寬他們的活動空間,國人的世界胸懷不斷開闊。這是中國人富強以后的必然要求。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們看到,要解決中國當前的社會經濟問題必須在境外做文章,而在境外做文章,毫無疑問必須碰到當前深諳國際運行規則的西方等老牌經濟發達國家的競爭。這些國家掌握著國際規則的大局,不可能輕易接受中國的產品和產能走向國際。這就要求我們集中有限的國際能力解決阻礙當前中國經濟走出去的障礙、找到在全球范圍內解決中國經濟和社會問題的辦法。
所以我的觀察是,中國必須緊緊抓住我們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在全球范圍內解決我們的問題。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營造新的國際經濟運行規則。在這方面“一帶一路”所解決的主要問題,就是和周邊國家的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建設,從而在更廣更深的層次上和中國進行貿易合作。
而亞投行就是緊緊抓住中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寶貴經驗,聯合其他一些國家,將中國的寶貴經驗和資金以及產能布局到相關國家中去,這是中國作為一個文明的大陸型古國向西方投射自己影響力的偉大創舉。這是過去500年以來英國這個島國以及美國作為相對孤立的大陸型國家對世界產生影響的歷史的逆轉。
(原載于新華網)
(本文作者介紹: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金融系主任,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原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