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王疆民
天津航空市場由于與北京近在咫尺,其發展一直未形成自己的特色。要使其融入“首都經濟圈”,必須重新平衡市場,抓住方興未艾的“國內出境游”機遇,以其良好的市場資源,定位于打造“旅游休閑國際航空樞紐”,擔負起京津冀經濟圈的發展的新角色。
隨著京津冀經濟一體化序幕的拉開,對于三地的航空業發展無疑也將有一個極大的推動作用。然而,天津航空市場由于與北京近在咫尺,其發展一直未形成自己的特色。現在,要使其融入“首都經濟圈”,我認為,必須重新平衡市場,抓住方興未艾的“國內出境游”機遇,以其良好的市場資源,定位于打造“旅游休閑國際航空樞紐”,擔負起京津冀經濟圈的發展的新角色。
現在,京津冀經濟一體化,從宏觀層面看,經濟環境的改善和提升,對于航空業的發展有著直接的推動作用。尤其是京津兩地航空市場形成互補和平衡關系,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管理、運營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成本,同時也能通過協同效應提高效率和收益。但是,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在技術層面上現在仍存在的一些問題:
首先,兩個城市的航空市場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各自功能相對獨立的體系。京強津弱的狀況顯而易見,北京的第二機場建設,更加大了這樣的差距。這種局面也讓設施條件較好的天津國際機場更多地成為了首都機場的備降機場。
其次,平衡兩個市場的發展也有不小的難度。過去就曾有許多航空公司以北京市場為中心,對天津市場進行平衡,或者說深入挖掘,然而效果均不理想。如上世紀90年代,國航尚有一飛澳洲的航班在天津經停。然而,這樣的“經停”不僅成本高,也并未提高收益。本世紀初,許多在北京有分公司的航空公司也都相繼成立了天津營業部,以期加強該市場的管理,但效果也均不明顯。
再者,北京的航線網絡發達,同樣對客源有著很大的吸引力。許多天津的機票代理和航空公司的營業部不僅銷售北京始發的航班票量巨大,而且,為旅客提供到北京乘機的各種形式的交通運輸,也成為了一種競爭客源的重要方式。
目前,天津航空市場的尷尬局面,其實也會影響到“一體化”進程。故此,平衡京津兩地市場資源,以天津市場的自身優勢,開發新的市場,是兩個市場交融的關鍵所在。其實,現在有一個市場機遇正在悄然向天津走來。那就是國內目前快速增長的出境旅游市場。如果抓住這次機遇,或將成為推動天津加快“一體化”進程的關鍵。
根據國家旅游局年初的工作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出境旅游首次突破1億人次大關,達到1.09億人次。”其增長速度超過了20%,并成為世界上首個出境旅游人次過億的國家。尤其是國內游客對出境目的地的選擇,已逐漸從港澳臺地區、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國家,轉向北美、歐洲和大洋洲等航程相對較遠的市場。同時,人民幣升值、簽證放寬、旅游規范管理等因素,也都在刺激了國內出境游需求的釋放。
那么,為什么說國內出境游的興起,是天津航空市場在“一體化”進程中的關鍵所在呢?其主要有三方面:
其一,北京的航空市場盡管已經形成規模,航線網絡完整。但是,以往粗放型的發展,使其高端和低端服務層次不明顯,相互爭搶有限的資源,難于形成高級別的國際大型航空樞紐。如英國倫敦作為國際上最主要的航空樞紐之一,其三個主要機場,不僅服務檔次有區別,航線類別也有明顯的區分。北京航空市場的高端化,有利于大型的國際樞紐的形成,也才更具競爭優勢。所以,旅游休閑航線應轉向功能齊備的天津市場。
其二,天津與近在咫尺的北京形成一個完整的市場,不僅可優勢互補(如:兩地機場設施完備、地面交通快捷方便、有較好的市場基礎等),還能形成不同的服務特色,避免了同質化競爭所帶來的成本。這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其三,國際樞紐的形成,也就能吸引到更多的國內航線開通,并形成國際和國內航線相互銜接的完整航線網絡,把天津航空樞紐經濟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很顯然,天津休閑國際航空樞紐新的市場定位,不僅能與北京航空市場相互平衡,也能更好地擴展了自己,真正建立起首都經濟圈,通過共同規劃和協同發展,讓航空經濟發揮出最大的效能。當然,把天津航空市場打造成國際航空樞紐,也是充分利用自身資源,運用好首都經濟圈發展的有利條件,以最低成本和最便捷的途徑,形成一個國際航空市場中的新品牌。
我認為,這樣一個機遇和“旅游休閑國際航空樞紐”的市場定位,正是天津航空市場發展的新起點,也是融合到京津冀大商圈中的一個步驟。
(本文作者介紹:任職于南方航空公司北京分公司,民航高級經濟師。畢業于北京國際關系學院。在航空運輸崗位上工作多年,駐外期間管理過銷售、機場和貨運等工作。近十幾年更注重航空業內發展研究。)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