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江濡山
從李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不難看出,2015年中央經濟政策的核心主線就一句話: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對此,總理含蓄地表述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2015年央行貨幣政策的最大特征就是“放水”,多次甚至多輪降息降準成為必然。
從李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不難看出,2015年中央經濟政策的核心主線就一句話: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對此,總理含蓄地表述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就是:不惜擴大赤字而加大財政投資及調控力度,強力托住經濟運行態勢不至于快速下滑。用財政部部長樓繼偉的話來說,就是:“在新常態下,要穩步去杠桿化,但又不能造成經濟的斷崖式下跌,要頂住經濟下行壓力,財政必須采取擴張的政策。”
寬松的貨幣政策就是:只要有利于市場循環、有利于舒緩危情、有利于結構調整,需要貨幣政策寬松靈活到什么度就到什么程度。正如總理報告所言:“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12%左右,在實際執行中,根據經濟發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這意味著,2015年央行[微博]貨幣政策的最大特征就是“放水”,多次甚至多輪的不同程度的降息降準成為必然。
最近幾日,海內外媒體從不同角度解讀“兩會”工作報告和判定中國經濟走勢,疑惑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2015年的中國經濟運行真的進入可怕的“危機和衰退期”?二是市場化的經濟改革是否已經“擱淺”。
李克強總理在江蘇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中國經濟一定要頂住下行壓力,保持平穩增長。”對此,一些人士認為,看來中國經濟運行開始進入明顯的“危機和衰退期”,似乎無法自拔,甚至可能出現斷崖式下滑,連總理的擔憂情緒也如此強烈!其實,冷靜觀察分析后,問題并非如此嚴峻。
現階段中國經濟總體上是速度降低品質向好的發展通道,這是一個必然的陣痛期,并不等于經濟運行陷入無法自拔的困局,而是結構調整及經濟轉型進入關鍵轉化磨合期:不良經濟循環及增長被休克的同時,好的經濟循環及增長尚未形成氣候,因此,對人們心理和情緒的刺激比較大。
近期,一些境外機構和媒體最近唱衰中國經濟,并質疑:中國市場化的經濟改革,遭遇了強烈的源于計劃經濟基因的體制的強烈反彈,市場化改革似乎已經擱淺失敗。真是這樣嗎?其實,去年中國經濟運行的壓力不比2015年小多少,中央經濟政策游離在強弱刺激的邊緣地帶。
正如總理所言:去年我們國家面臨持續的下行壓力,我們沒有采取短期強刺激政策,而是主要靠改革激發市場活力,保持經濟平穩運行,也為今年可能遇到的更大困難預留了政策空間。很多財稅、金融政策,宏觀調控工具,我們還沒有完全使用。如果遇到更大困難,我們會出手的。”
那么如何才能“頂住壓力”呢?從政府報告中可以解讀出這樣兩個頂住壓力的策略:一是加大財政及貨幣政策調整力度,二是加大改革創新的力度。綜上所述:2015年是中國經濟運行相對最困難的一年,改革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口,體制機制弊端和結構性矛盾成為主要“攔路虎”;但也是全面深化經濟改革、“走出困局”的關鍵一年。
因此,解讀2015年中國經濟走勢及各項經濟增長指標,需要具備這樣一個最基本的視角和心態:經濟增長的質量比速度更重要,經濟增長的結構比總量更重要。
(本文作者介紹:香港環球經濟電訊社首席經濟學家、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訪問學者、高級研究員,政府及財團大型投資項目顧問,產業項目風險及可行性評估專家。)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