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徐有俊
中國的“大國輸出”戰略從對新興市場從經濟援助、基礎建設開始入手,主要以亞非拉等國為立足點,這些對資本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所以如果站在國家戰略層面上看新興產業或看似過氣的藍籌,交通、建筑、能源、文化傳媒、商貿等行業皆具有廣闊的空間。
周一下午伴隨著火熱的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突然沸騰,資本市場熱情極其高漲,中字頭的建筑企業、工程機械紛紛漲停,再次驗證了市場始終不缺乏故事,亦一直走在最前端的說法。從全球再平衡和國家發展戰略的角度出發,馬歇爾計劃、預算改革、放松規制等系列戰略改革必將助力中國經濟再鑄輝煌。
著眼當前看中國國內情況,鋼鐵、玻璃、水泥、能源等都存在產能過剩,其中2013年的粗鋼產能利用率與2012年持平僅為72%,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的最低水平,預計今年粗鋼產能利率也難有起色。而國家對產能過剩的嚴峻問題早已做出反應,在2012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明確提出要提高以鋼鐵、造船、水泥等老行業為重點的產業的集中度,推動企業兼并重組,以化解落后和過剩產能。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高速的中國經濟發展積累了大量的產能和資金。如果僅依賴國內力量消化,那么其能量必然有限。因此,必須立足全球尋找新的突破口,從全球的中長期需求出發,將其放到未來有經濟增長潛力的地方去,就會看到截然相反的結果,即新框架下的產能是不足的。
中國版“馬歇爾計劃”雖然與原版馬歇爾計劃有所區別,但在我國去出口、去房地產、去基建將成為未來必然發展趨勢的大背景下,借鑒歷史和他國經驗,通過工業和資本輸出至新興市場,則能有效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優化。通過開辟海外市場,破除貿易壁壘,減少我國出口對發達經濟體的依賴,加大中國制造與資源國、新興市場的合作與互動,重新塑造中國的對外貿易格局,打造新的對外投資體系。
金融一直注重的是預期,于實體經濟之前做出反應,但是立足的卻又是現在,因此,結合當前的情況看,中國版“馬歇爾計劃”訴求是好的,但需要經歷很長一段時間才會實現。實際上中國版“馬歇爾計劃”這一概念并不是突發而來的,它一直以“大國輸出”的字眼存在,總結此前領導人出訪中的表態和講話,我們也能看到中國正進行著“大國輸出”戰略,這與中國版“馬歇爾計劃”其實是不謀而合的。
中國的“大國輸出”戰略從對新興市場從經濟援助、基礎建設開始入手,主要以亞非拉等國為立足點,而后展開文化、金融、技術等輸出,如中國大國形象輸出,藝術品價值觀輸出,雙向投資和技術、金融等領域合作等。這些對資本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所以如果站在國家戰略層面上看新興產業或看似過氣的藍籌,交通、建筑、能源、文化傳媒、商貿等行業皆具有廣闊的空間。
可見中國版“馬歇爾計劃”并不是突發而至的概念,盡管它可能得不到官方的認可,但卻是一直在行動中的。中國必將形成新一輪開放的國家戰略,之前“向西開放”就已經明確了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新框架,而“一帶一路”又是中國新一輪開放和走出去的戰略重點,而今契合“一帶一路”帶動了市場情緒飛揚。既然該行動已經開展已久,這個時候卻如此轟轟烈烈,在市場情緒極端高漲的時候放大,那么二級市場的投資則需要多一份謹慎,一旦不及預期就會有踏空的風險,這種情況在歷史上并不鮮見。
從“馬歇爾計劃”發展的歷史經驗和先決條件看,最初的馬歇爾計劃是通過美元輸出解決美元荒的。而結合當前情況,雖然人民幣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結算占比越來越大,但人民幣仍是非國際貨幣,以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仍有障礙。
因此,從高鐵輸出、核電輸出、產能輸出到資本輸出等系列推動國內企業“走出去”,進行資本和工業輸出、消化過剩產能動作看,除了需要有強大的軍事政治力量保障外,更需要人民幣國際化戰略作為重要支撐,因為只有在金融層面取得一定的話語權,中國才能切切實實的“走出去”。當前國家正不斷地推動加深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從而能夠更好地為海外投資提供資金服務和支持。
(本文作者介紹:申銀萬國宏觀研究部分析師。)
(由新浪財經主辦的“2014新浪金麒麟論壇”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萬豪酒店召開,本屆論壇主題:變革與決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國經濟的轉型與挑戰。 報名入口》》》 2015,決策下一步,等你來!)
文章關鍵詞: 中國版馬歇爾計劃高鐵投資對外投資資本市場徐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