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陳志龍
當大中城市房價、租金漲得沸反盈天,資產泡沫沸騰,房奴叫苦不迭時,CPI仍慢條斯理在低位爬行。這幾年的CPI就象一張健康狀況異常的心電圖——短波窄幅波動,長波一條直線,平靜無波,這樣的心臟看來是病了、且還不輕!
李稻葵[微博]先生最近在一篇文章中談及《中國很多產品比國外貴》,認為一是稅制原因,如我們95%左右的正規(guī)稅收是從商品的流通中征收的,每一元錢商品里就有17%的增值稅,雷打不動要交,進入商場后往往還要附加5%—10%的營業(yè)稅,店面鋪租等成本。第二個原因是中國服務業(yè)是短板,物流和配送體系效率低。
這些都有道理,但是人們發(fā)現,在商品價高的同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一直在低位,如上周公布6月份CPI,同比只上漲2.3%。從多家門戶網站關于這條消息的評論看,大家都在探討CPI如何更貼近百姓的感受。
深圳網友Arsurehsu留言說,兩三年前,普通蘋果3.98元/斤、4.98元/斤,現在普通蘋果7.98元/斤、8.98元/斤了。感覺買日常物品那么貴?怎么看統計局的數字那么小,誰能解釋?還有人說,這幾年的CPI就象一張健康狀況異常的心電圖——短波窄幅波動,長波一條直線,平靜無波,這樣的心臟看來是病了、且還不輕!
統計學承認樣本誤差。統計局的“CPI那么小”,如消費價格總水平環(huán)比下降0.1%,食品價格下降0.4%,消費品價格下降0.2%,服務價格上漲0.1%..。。千分之幾波動幾可忽略不計,但家庭主婦每天居家開門七件事,哪一樣支出是可以無痛感忽略不計的呢?日常消費價格在天花板上,但CPI卻躺在地板上,折射出真實物價和購買力平價的背離,個中原因十分復雜,而樣本選取可能是一個重要因素。
從CPI指標體系的源起看,它起源于1993年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彼時中國剛從計劃經濟走出,物資匱乏而短缺,百姓收入水平低,無論是社會零售商品的豐富性還是居民實際消費水平,都與現在的市場洞若天淵,但反映零售物價指數的指標體系卻一直延用至今。食品類消費的權重占比一直占到三成左右。
而過去20年間,民眾生活實現了從溫飽向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居民消費跨越式升級,消費行為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如果仍沿用93版指標體系來衡量,難免削足適履,謬誤千里,而曠日持久的誤差日益拉大甚至會引發(fā)公眾的信任危機。
CPI結構中,食品類權重偏大,與經濟發(fā)展和消費升級相背離。隨著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居民日常消費支出下降,而居住類消費、旅游度假、文化教育、休閑娛樂等方面支出增大,房價和租金持續(xù)上漲,而這在CPI中比重一直較低。
美國的CPI雖不直接反映房價,但房租在CPI的權重占30%以上,歐盟甚至高達49%左右,而我們居住類消費的權重在CPI中偏低,涉房類消費作為一生最大宗的消費支出,但在CPI樣本指標中的比重微不足道。
所以,當大中城市房價、租金漲得沸反盈天,資產泡沫沸騰,房奴叫苦不迭時,CPI仍慢條斯理在低位爬行。這一悖論背后凸顯了資本結構性過剩造就的結構性資產泡沫,CPI反映很無奈,日積月累容易造成民眾對舊指標的不信任感。
作為衡量通貨膨脹的一個實時指標,CPI高低應在一定程度上通脹程度,為包括貨幣當局在內的宏觀經濟部門提供重要決策依據。所以歐美的CPI統計體系特別強調即期和準確,其指標樣本每兩年調整一次,根據消費大類和消費者偏好,樣本隨時調進調出,非常正常。統計部門都要追蹤消費記錄的變化來統計物價。
美國國家統計局工作人員一般在每個月的上半月要對大約23000個零售商和87個城市中的其他商業(yè)機構進行電話采訪,采集8萬種商品和服務價格,并對其進行月度追蹤分析,其列入CPI的統計的每一大類商品信息都是公開透明的,都有一個能夠顯示其重要性的權重數。
這權重是根據成千上萬個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近兩年消費賬單來確定的,“籃子”里的權重商品每兩年要修正一次,冷門消費品和服務會被剔出,以保持消費者物價指數與居民變化了的消費偏好相一致。為減少統計中的“噪聲”干擾,美國還另外發(fā)布了一個核心消費物價指數,金融危機以后,美國人懂得節(jié)省了,因為人工成本太高,自己打理花園的草坪修剪花木,CPI因“家庭草坪護理設備和維修服務”消費下降而一度走低。
長時間維系“大頭(食品)小尾(居住)”有缺陷的CPI統計體系,就像是每月一場的定期“化妝舞會”,很熱鬧卻不真實。居民實際消費和購買力體驗要比數字更深刻、更生動、更刺痛。舊的CPI指標體系既不能反映以房地產為代表的結構性資產泡沫,也不能準確反映物價水平,為貨幣政策等一系列宏觀決策提供準確的依據。
CPI低位匍匐隱憂不小,目前,廣義貨幣增長遠超經濟增長,真實利率為負,通脹預期強烈,雖然長期的高投資強度累積的產能過剩改變了通脹的一般規(guī)律,但是基于貨幣因素的通脹趨勢一旦形成,往往帶有全面性、長期性特點。
如不加以警惕,基于高能貨幣堆積的物價水平遲早會露出猙獰的面目。靠搞定“一頭豬和一只雞”來搞定CPI,回避“籠中虎”——貨幣因素,難免掛一漏萬、南轅北轍。而刻舟求劍地只盯著看CPI,無視資產價格的沸騰,遲早會犯歷史性錯。
(本文作者介紹:陳志龍,財經專欄作家,報人。)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fā)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由新浪財經主辦的“2014新浪金麒麟論壇”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萬豪酒店召開,本屆論壇主題:變革與決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國經濟的轉型與挑戰(zhàn)。 報名入口》》》 2015,決策下一步,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