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匡賢明
中國將迎來史無前例的城鎮化進程,隨著城鎮化率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定居,融入城鎮。這將帶來巨大的住房需求。房地產市場目前所經歷的,是增長方式轉型時期從超高速增長向正常增長的回歸,而不是崩潰。
對房地產發展的趨勢,各方有不同看法。一方面,有人認為中國房地產開始在崩潰,尤其是一些地方的房價出現下跌后,持這種看法的人不斷增多;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房地產崩盤是危言聳聽,理由是“政府不允許,老百姓也不答應,而開發商更不樂意”。
作為我國重要的產業,房地產未來幾年的發展態勢如何,牽動全局。然而,客觀地看,中國作為正處于轉型關鍵時期,轉型、改革、增長交織相融。最大的變量是中國制度變量與中國改革。離開這個變量探討某個具體行業的發展前景,即便不是刻舟求劍,恐怕也會一目障葉。具體到房地產行業同樣如此。
從大的格局看,中國正處于從投資主導向消費主導轉型的關鍵時期,這是兩個具有實質性區別的發展模式,而房地產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迥異,決定其行業發展空間和行業要素趨勢的基礎因素,也將發生重大變化,恐怕不能簡單說房地產會崩潰或者會繼續繁榮。
投資主導時代的房地產
在投資主導時代,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拉動。客觀地看,不少地方政府在過去二十年中,確以追求GDP增長速度為首要目標、以擴大投資規模為重要任務、以土地批租、房地產和重化工業項目為突出特點、以資源配置的行政控制和行政干預為主要手段。由此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而在這個進程中,房地產行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2000年以來投資率不斷增長,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房地產投資與重化工業投資所貢獻。房地產行業的關聯度大,涉及到的相關產業多。這使得房地產的投資系數要超過其他行業。在以做大GDP為目標的地方政府眼中,這無疑是拉動經濟總量最有效的一塊法定。“要投資,抓地產”,把房地產行業作為支柱產業,成為各級政府的共識。
此外,在一級土地壟斷下,在寬松的貨幣政策下,房地產的發展如同打了興奮劑,銷售額和單位價格扶搖直上。這反過來又強化了房地產的投資屬性,淡化了房地產的使用屬性。
但是,房地產由此也承載了投資主導模式下大量的風險。根源在于,房地產價格上漲長期超過城鄉居民收入上漲,必然帶來大量的過剩。而這有可能成為危機的觸發點。
第一,加劇房地產關聯的產業產能過剩,例如鋼鐵、建材等產業。以鋼鐵為例,從2011年四季度開始,鋼鐵主業每個季度都是虧損的。目前中國鋼鐵行業的富余產能已經達到2億噸,產能利用率約72%。2014年1月重點統計單位虧損10億元,企業虧損面達到43%,創歷史新高。
第二,影響地方財政穩定性。目前超過30%的全國財政收入、50%以上的地方財政收入來自房地產。最近有研究表明,我國23個省市的“土地財政依賴癥”的山西超過20%,最高的浙江達到66.27%。土地財政要變現,離不開房地產這個載體。
第三,很可能觸發債務危機和金融危機。近30%的全國信貸資金及3/4的影子銀行資金流向房地產,若泡沫破滅房地產行業過高的高杠桿率就會引發債務危機,進而引起投資需求收縮,在市場放大悲觀情緒的條件下,局部的金融危機也很可能會被觸發。
因此,過去房地產的高速發展,實際上是在投資主導這種增長方式下的產物。問題在于,這種方式確實難以再繼續下去。在政府主導下投資主導增長已不可持續,這將成為房地產行業發展最大的變數。
消費主導時代的房地產
中國轉型的方向是什么呢?就是從投資主導轉向消費主導。所謂消費主導,就是充分釋放城鄉居民消費潛力,以此形成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在這個消費主導的增長格局中,房地產行業發展既面臨重大挑戰,但同時也面臨新的戰略機遇。
人們的共同認識是,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摩根士丹利在《2020年前的中國經濟》報告中指出,未來10年中國經濟將迎來國內消費需求井噴的黃金時期。2020年中國消費總量將達到美國的2/3。我們初步估算表明,到2020年,我國潛在消費規模將達到50萬億元的規模,進入到真正的大眾消費時代。
從投資主導轉向消費主導,至少將對市場中的行為主體帶來深遠影響,并由此形成奠定新的增長方式的微觀基礎。
在這個背景下,房地產行業發展的既有邏輯發生了深刻變化。
第一,地方政府不再以“GDP論英雄”,意味著對投資的關注度將逐步下降。尤其是隨著中央對地方政府政績考核的轉變,更關注民生,更關注公共服務將成為基本趨勢。作為支柱產業的房地產,其重要性將下降。
第二,隨著保障性住房的不斷興建,住房保障體系建設不斷推進,可能會形成對現有房地產強大的替代效應。如果按著《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大部分低收入者將被納入到住房保障體系中,客觀上對剛需會有影響。
第三,過去寬松的貨幣政策、傾斜的產業政策可能發生實質性變化。這意味著過去房地產發展的加速器開始淡化。
因此,從消費主導的角度看,最大的變化是房地產可能不再被視為支柱產業,相關的政策以及社會預期都將發生明顯變化。
從投資主導向消費主導轉型的房地產發展
從投資主導向消費主導的轉型,并不意味著房地產面臨崩潰。說這個行業崩潰,恐怕忽視了我國從投資主導向消費主導轉型的另外一方面。這就是伴隨著消費主導的轉型,中國將迎來史無前例的城鎮化進程,房地產市場將更加分層化,從而使每個層級的市場都有一個健康發展的空間。從這個角度看,中國房地產市場目前所經歷的,是增長方式轉型時期從超高速增長向正常增長的一個回歸,而不是崩潰。
我國當前的城鎮化率為53.73%,農村人口為6.3億人。按著城鎮60%的城鎮化目標,未來幾年還將有2.1億人進入到城市。尤其是隨著人口城鎮化率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定居,融入城鎮。這個過程將帶來巨大的住房需求。與過去更多的關注住房的投資屬性不同,人口城鎮化進程中帶來有真實需求的住房消費。尤其是而隨著房地產市場的逐步理順,商品房、保障房雙軌并行,各行其職,將帶來為房地產業帶來巨大的真實消費。
第一,在保障性住房上,有學者的研究測算表明,“十二五”末的2015年和“十三五”末的2020年城鎮家庭戶數預計分別為25543.11萬戶和29743.82萬戶。如果按人均建筑面積13平方米及以下來計算,“十二五”末和“十三五”末的全國城鎮住房保障需求量分別是3347和3897萬套,占全部城鎮家庭戶數的比重(覆蓋率)為是13.10%。
如果按人均建筑面積16平方米及以下來計算,“十二五”末和“十三五”末全國城鎮住房保障需求量分別是4043萬套和4708萬套,占全部城鎮家庭戶數(覆蓋率)是15.83%。
如果按人均建筑面積19平方米及以下來計算,“十二五”末和“十三五”末全國城鎮保障性住房需求量是4507萬套和5248萬套,占全部城鎮家庭戶數的比重(覆蓋率)是17.64%。
第二,在商品房上,有研究表明,我國城鎮化率每提升一個點,將會有1000萬的人口轉移到城市,如果按照每人住房面積20平米來算,在原有基礎上每年需新增2億平米的住宅。
因此,對于房地產行業來說,消費主導時代的到來,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的加快推進,并不意味著市場空間的縮小,而只是意味著過去支撐高速增長的因素發生變化,意味著過去高速增長開始向中速增長回歸。當然,在這個進程中還將面臨這樣那樣的外部沖擊,包括貨幣政策的沖擊等,但只要把握住消費主導的基本趨勢,大致可以判斷房地產行業發展的新特點和新機遇。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由新浪財經主辦的“2014新浪金麒麟論壇”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萬豪酒店召開,本屆論壇主題:變革與決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國經濟的轉型與挑戰。 報名入口》》》 2015,決策下一步,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