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梁海明
讓民眾有房子住、讓民眾承擔得起屋租,無疑都是政府的責任。但讓“居者一定有其屋”,甚至低價買樓高價賣樓進行投資、炒作,則不是政府的責任。如果政府連這部分責任都負擔起來,就是過度使用行政力量干預市場,那么,血的教訓就會出現。
3月13日召開的總理記者會以及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都沒有再提出要調控全國樓市,這也是近幾年來首度沒有提到樓市調控。
總理在3月13日對記者關于房地產問題的回答,主旨是解決困難群眾的住房問題,沒有提到調控房價問題。而政府工作報告,與房地產市場有關的表述是:“針對不同城市情況分類調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產權住房供應,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這讓不少人意外,本屆政府為何不再提要調控全國的房地產市場呢?筆者認為,政府此舉至少包括以下兩大考慮因素。
其一,要讓房地產逐步邁向市場化,減少行政干預。過度使用行政力量干預房地產市場,往往會帶來嚴重的后遺癥。無論是在歐美還是亞洲國家,讓民眾有房子住、讓民眾承擔得起屋租,無疑都是政府的責任。但讓“居者一定有其屋”,甚至低價買樓高價賣樓進行投資、炒作,則不是政府的責任。如果政府連這部分責任都負擔起來,就是過度使用行政力量干預市場,那么,血的教訓就會出現。在筆者所身處的香港,特區政府曾推行的“八萬五建屋計劃”,不幸就是其中一個血的教訓。
因此,本屆政府不再提及要調控全國范圍內的房地產市場,而是強調“針對不同城市情況分類調控”,意味著不會再繼續推出新的行政措施加大調控全國范圍內的房地產市場,而是希望推動房地產進一步市場化,讓“市場之手”發揮更大作用,同時也是希望“船小好調頭”,令政府的房地產政策更有針對性、靈活性和可塑性。
其二,要促進房地產市場發展。政府不再繼續推出新招加大打壓房地產的力度,是因為房地產未來20年仍是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支柱產業。一方面,房地產業關聯60多個其它產業,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產業;另一方面,中國民眾的消費結構正在從以衣食為主向以住行為主升級,不但要求吃好,更要求住好,社會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是一個符合規律的必然趨勢。這個進程至少要持續20到30年,這意味對房地產業的需求至少還有20年。
而且,中國民眾的利益訴求,已經從單純的收入增長漸漸轉變為收入增長和私人財富的累積并重。住房就是滿足這樣一個利益訴求,將是絕大部分民眾儲藏財富的主要方法。在大多數民意的訴求下,如房價沒有突然大幅度高漲,預料政府不會輕易打壓房地產市場,會千方百計“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因此,基于上述因素的考慮,對于房地產市場,政府在今年以及未來幾年,應該會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政府將繼續推行過去已經頒布實施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此舉一方面是維護國民經濟穩定運行的需要。另一方面,中國的城鎮住房在一個較長時期內仍處于絕對短缺狀態,這就需要維護公共利益的政府政策保證,把住房資源盡可能地優先配置在最需要的人群中,而不能讓那些為賣而買的投機者利用住房市場的短缺牟利。因此,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抑制房地產投機投資性需求”。
其次,政府將擴大推行房地產稅的范圍。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做好房地產稅立法相關工作”,意味中央政府對于市場上豪宅、商品房的供應,民眾的買樓、炒樓問題,未來會在全國范圍內征收房產稅。房產稅是資本增值稅的一種,只要房價升,房產稅就會跟著升,房產稅雖然不可以讓房價下調,但可以減少市場上持有多套住房的“炒房”者。
更重要的是,房產稅是對購房者個人消費權利的尊重,賦予了購房者的個人選擇權,購房者可完全依據自身財力的情況,去購置合適類型的房產,這也就是利用市場的力量來調控房地產業。
最后,本屆政府未來會繼續加強保障性安居工程、各類棚戶區建設,推進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軌運行。正如上文已經說過的,作為一個政府,解決民生(住房)是其責任,協助投資(炒樓)則不是其責任。政府現在、未來關心的是保障房、廉租房的供應,以讓底層民眾有房住,減少社會怨氣。
因此,我們可以用三個字來總結政府未來對房地產政策的思路,那就是“搞促保”,該搞的搞(繼續搞房地產調控),該促的促(促推房地產健康發展、走向更市場化)、該保的保(多建保障房、廉租房),雖然名字聽起來有些像“搞粗暴”,但實際上“溫柔”得很,既不“粗”也不“暴”。
(本文作者介紹:香港財經評論員、盤古智庫研究員,著有《你不知道的財經真相:美國退出QE之后的世界》、《中國經濟新政策與我們》)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由新浪財經主辦的“2014新浪金麒麟論壇”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萬豪酒店召開,本屆論壇主題:變革與決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國經濟的轉型與挑戰。 報名入口》》》 2015,決策下一步,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