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余豐慧
目前,中國A股這輪央行放水行情,經濟基本面和上市公司業績無明顯改善,投資者加大杠桿操作,綜合推動股市過快上漲,其風險值得警惕。千萬不要類似融資融券高杠桿過度融資,甚至賣房貸款高負債進入市場。
在上周五下午(12月5日)證監會[微博]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鄧舸說:希望廣大投資者特別是新入市的中小投資者理性投資,尊重市場、敬畏市場,牢記股市有風險,量力而行,不要被市場上賣房炒股、借錢炒股言論所誤導,不要盲目跟風炒作(12月7日 中國證監會網站)。
對目前的中國股市用“瘋牛”二字來形容不過分。從11月24日至12月5日,僅僅10個交易日,上證綜指和深證綜指分別上漲18.13%和6.97%。大盤藍籌股漲幅大于中小市值股票,上證50指數和滬深300指數分別上漲28%和21%。
從交易量來看,更讓歐美日發達國家不敢望其項背。在12月3日,兩市創出成交9148.61億元天量,不僅創下了歷史新高而且破了世界紀錄后,12月5日成交金額超過1萬億元。11月24日至12月5日10個交易日滬深兩市日均成交金額7156億元,也就是說10個交易日滬深累計成交額在71560億元。
之前,這一紀錄為美國股市所保持。2007年7月26日,美股創造了995億美元的單日成交量峰值,按2007年的匯率7.579折算,應為人民幣7541億元。我們知道,2007年7月美國次貸危機開始爆發,接著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于美國。
這輪瘋牛行情的動因雖眾說紛紜,但有兩種觀點占據主流:一種認為這是市場對經濟社會各方面因素的綜合反映,是各項利好政策疊加的結果,有其必然性與合理性。另一種認為,在經濟基本面和上市公司業績無明顯改善、投資者加大杠桿操作情況下,股市過快上漲的風險值得警惕。
筆者認為,這輪行情是央行[微博]放水貨幣行情,在降息、定向降準、各種形式的再貸款發飆等情況下,各路資金全部流入到了股市,使得投資者加大杠杠瘋狂炒作的結果。基本傾向于第二種觀點。
央行放水的貨幣信貸資金并沒有進入到中小微實體企業而是全部流到了股市里;在賣房買股、借債炒股等忽悠下,房地產里的資金進入到了股市里;降息后百姓從銀行取出的存款直接入市了;銀行理財理財產品繞道進入到市場;國際資本包括熱錢在國際投行大肆看多忽悠下,進入A股抄底撈金。不乏一些投資者挪用貸款或者用房產等抵押貸款,高負債進入到股市里。
最強勁的一股力量是融資融券中的融資資金爆炸式炒作市場。11月24日至12月3日8個交易日,日均融資買入額1112億元,約為同期日均股票成交金額的17%。截至12月3日,投資者融資余額約8500億元,較今年6月底4034億元融資余額增長一倍多。
某營業部11月份參與兩融客戶數同比增加80%,環比增加30%;通過兩融新增股票保證金比例同比增加90%,環比增加25%。各大證券營業部兩融開戶排成的長隊是一道亮麗風景線。在銀行第三方存款系統的開戶數中,融資融券開戶數呈現30%以上的增長率。融資資金主要流向銀行、證券等金融板塊個股。
這是券商股暴漲的一個主要原因。券商在交易傭金激烈競爭下,經紀業務已經退出主營業務行列,代之而起的是抵押式回購和融資融券的高杠桿業務收入。僅從現在看,券商從融資融券中已經大賺特賺,支撐券商股暴漲。而銀行股上漲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融資融券作為高杠桿業務過度膨脹帶來的惡果是顯而易見的。通過股票抵押,獲得高于抵押值2—5倍的資金,然后進入股市。推高股市后,股票存量價值增長,再用增長的存量股票去融得更多資金入市,促使股市繼續上漲,股票存量價值繼續增加,繼續融得更多資金。循環往復下去,高杠桿的融資融券使得市場被嚴重投機炒作泛起巨大泡沫。這個風險最終由中小投資者和券商承擔。
融資融券高杠桿融資,賣房、貸款資金進入股市,國際熱錢抄底掘金,已經對這輪央行放水、無經濟基本面支撐的行情帶來巨大風險。筆者認為,泡沫總是要破的,風險總是會最終釋放和爆發的。
提醒投資者,目前,中國A股這輪央行放水行情,經濟基本面和上市公司業績無明顯改善、投資者加大杠桿操作行情,綜合推動的股市過快上漲風險值得警惕。千萬不要類似融資融券高杠桿過度融資甚至賣房貸款高負債進入市場。這也是證監會提醒“不要被市場上賣房炒股、借錢炒股言論所誤導”的原因。
證監會已經注意到過度上漲、過度爆炒帶來的風險,也正在采取相應措施,比如:將對融資融券進行窗口指導,主要是對券商的額度調控和杠桿率限制等。
同時,證監會發言人指出:“我們注意到近期股市坐莊、操縱股價等違法違規活動有所抬頭,對此,我會將加強市場監管,堅決予以打擊,切實維護市場正常秩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投資者一定要仔細品味,不要成為坐莊、操縱股價、國際熱錢獵殺的羔羊和口中的美食。
(本文作者介紹:著名財經金融評論家,知名網評人,著名專欄作家。連續多年榮獲中國《十大網評人》榮譽稱號。)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