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嵇少峰
當前商業性小額信貸機構與平衡性小額信貸機構,能夠獲得良好盈利并能持續發展的企業也是為數不多的。從盈利模式來看,目前我國的小額貸款公司主要盈利來自于發放較高利率水平的貸款來獲取的利差。而按目前的經營環境及監管要求,小貸公司無法實現較好的投資回報率。
撇開非盈利、純公益的小額信貸組織不談(這部分機構在當前我國小額貸款市場占比較小)。當前商業性小額信貸機構與平衡性小額信貸機構,能夠獲得良好盈利并能持續發展的企業也是為數不多的。
從盈利模式來看,目前我國的小額貸款公司主要盈利來自于發放較高利率水平的貸款來獲取的利差。而按目前的經營環境及監管要求,小貸公司無法實現較好的投資回報率。
由于小貸公司不允許吸收公眾存款,小額貸款公司的出資人均會將自己的平均融資成本當成設立公司的最低保本收益點,即投資回報率的最低容忍度不得低于自己的融資成本或本行業的平均投資回報率。民營企業家一般將主業的平均融資成本當著小貸公司的資金成本,而國企出資人往往會把銀行基準利率當著小貸公司的保本投資回報。小額貸款公司股東給經營層每年的盈利考核并不是指本身的帳面盈利(所有資本金在會計報表上是沒有成本的),而是指最后股東分配的利潤減去股東本身的融資成本才認為是真正的盈利。這也是目前監管部門與小貸公司之間理解的一個根本差誤。
全國范圍內,絕大多數小額貸款公司均無法享稅收優惠政策。江蘇農村小額貸款公司享受上述政府優惠的前提是小貸公司要達到三個70%的監管要求(涉農貸款余額超過貸款總額的70%、小額貸款余額超過貸款總額的70%、中長期貸款余額占比超過70%)。
分析得出,小額貸款公司如果全部使用自有資本金放款,即使團隊及執行多么優秀,在資金全額投放、不良貸款損失控制在1%以內、費用控制遠低金融同業標準、平均利率遠高于金融機構年化利率高達15%的情況下,小貸公司投資人的凈回報率只達到7.51%,遠低于目前民營企業的平均融資成本10%。如果按照平均再融資杠桿率1.1倍-1.5倍計算,凈回報率也僅接近10%左右。事實上,上述計算依據對成本及風險的控制非常保守,小貸公司實際經營利潤還要更低于此。對企業家來說,不如減少些銀行貸款而不投資小貸公司更合算。
當然,就全國而言,小貸公司的平均年化利率也遠高于15%,大部分小貸公司的平均年化利率為18%-24%之間,甚至向高利貸轉化。但是,是不是這樣的年化利率就可以簡單地變為增加的資本回報率呢?實際情況當然不是,因為隨著高利率而來的就是極高的不良率及壞帳率,這部分損失甚至超過了小貸公司由于上浮的利率帶來的利益。筆者做過較詳細的數據收集,結合全國多地小貸公司反饋信息,基本上貸款平均利率從15%起每上升1個百分點,小貸公司的不良率約上升1.5%-2%;利率18%起每上升1個百分點,不良率更是上升至2%-3%,盡管全國各地經濟情況差距很大,但不良數據隨著貸款平均利率的上升同步增長是不爭的事實。其實原因非常簡單,高收益必然導致高風險,那些希望用高回報來覆蓋高風險的的想法完全無法實現。
當然監管部門的初衷是,以企業家自有資金或閑置資金來投資小貸公司,不能計算資金成本。但放眼全國,有幾家民營企業沒有銀行貸款?又有幾個成功的企業家希望自有資金的收益低于金融機構貸款利率?這種初衷既是純幻想的,更是不合理、不符合市場規律的。
(本文作者介紹:曾在央行、銀監會從事金融監管工作16年,后加入私募并創建融資擔保公司,現為江蘇金東小貸公司創始合伙人、董事總經理。)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