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嵇少峰
現在大部分P2P平臺公司宣稱的風險控制手段,大約有以下幾種:設立風險保證金、小額分散;第三方提供擔保;由P2P平臺運營方提供代償保證;借款人房產抵押;建立風險控制模型;銀行或國家信用支撐;傳統的類銀行盡職調查。
(接上篇)
手段三:由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第三方提供擔保,由擔保公司及小貸公司承擔盡職調查成本及代償風險。
大家看一組數據,基本可以判別這種方式的可靠程度了。截止2013年末,全國融資擔保公司法人機構總計8185家。銀行業金融機構融資性擔保不良貸款余額348億,比年初增加160億元,增長84.5%。融資性擔保貸款不良率為2.24%,比年初增加0.95個百分點(中國擔保協會統計數據)。事實上,由于協會統計數據均來自各家擔保公司自報,其真實度無可考量,至于消失與死亡的擔保公司也就更不在其中了。據筆者了解的情況,真正的擔保貸款不良率基本不可能低于10%,這還不包括這些融資擔保公司銀行合作外的擔保及違規集資的數據。看看全國擔保行業在2013至2014年度出現的大洗牌現象就應該有更直接的理解。今年以來,四川省有12家擔保公司因不合格被注銷,23家公司需整改;廣東已有30多家擔保公司退出了融資性擔保市場;此外,浙江、江蘇、河南、湖北等地也出現了類似情況,大部分擔保公司或被移交,或重組,或變更,或注銷,擔保業倒閉潮已呈現全國蔓延之勢。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通過主管部門年檢的擔保公司約為2013年末的半數,目前仍能夠正常開展融資擔保業務的公司不超過總數的20%。另外,相當一部分P2P平臺合作的擔保公司根本沒有主管部門授予的融資擔保資質,僅是名稱上有個擔保字樣而已,或者直接就是P2P平臺關聯人成立的皮包公司。
至于全國小額貸款公司,因沒有統一的不良貸款數據來源,只能根據多方情況進行概括。筆者由于是行業中人,接觸到全國眾多省份的監管機構及小貸同行,因此對全國情況相對了解。全國的小貸公司良莠不齊,差距極大,如果希望得出一個統一的數據基本不可能,但據筆者接觸到的全國十余個小貸行業發展較好的省份情況反映,當前小貸公司的貸款平均不良率也不可能低于10%。
綜合上述情況,如果僅僅是依靠擔保公司、小貸公司來鑒別項目并提供保證,其可靠度可想而知。當然陸金所依靠的是平安集團旗下的擔保公司,其信貸客戶據估計基本源于平安銀行系或保險系資源,平安實際上承擔了風險鑒別成本并提供了隱形的擔保;開鑫貸同樣也背依國開行及江蘇省金融辦背景,其擁有的江蘇省小貸公司統一的IT綜合業務系統平臺支撐,以及多年對全省小貸公司綜合實力的優選系統及小貸公司優質股東的延伸擔保,這些都不是其它一般P2P平臺可以仿效的。
手段四:由P2P平臺運營方提供代償保證。
這一點更不靠譜。試看當下P2P平臺,除幾家銀行國資系及拿了VCPE錢的公司實收資本略大一點外,又有幾家公司資本金經得住賠付?絕大部分P2P平臺實收資本與P2P貸款余額比例低于1%,有的甚至早已虧損為負數,根本無法承擔代償責任。高收益對應高風險,如果說三兩家平臺依靠資源、技術或運氣可能會成為另類的風險控制佼佼者還有可能,那么整個行業是無法打破這個規律的。紅嶺創投,一個項目損失一個億,而它的注冊資金只有5000萬元,加上利潤、資本公積金也就9000萬元,它也就只能拿“瘋投”的錢賠了。類似的情況比比皆是,如何相信P2P公司能夠代償?
手段五:由房產提供抵押,所有借款人必須提供房產抵押。
應該說,想出這個方法的人肯定是信貸的外行。如果風控就依靠簡單的房產抵押能解決的話,那銀行完全可以坐在房產登記處放貸款就行了。應該來說,這個措施騙騙老百姓及不懂金融的投資人是非常有效的,在這個房價上天的時代,房子被老百姓當成了一生最大的追求與可靠的依賴,聽說有房產抵押,就認為是零風險。不僅是老百姓了,連郞咸平教授在電視上也大為贊賞P2P的房產抵押零風險。事實上,真正有過信貸工作經驗的人都懂得,把房產抵押當作信貸的唯一選擇,結果是反而將貸款客戶質量向下擠壓了一大步,加大了信貸風險。銀行做房地產抵押貸款相對可靠,因為它利率低,可以優選客戶,擁有房產的優質客戶除了銀行,也沒有其它的選擇。而P2P做房地產抵押貸款,那么高的利率首先就將優質客戶全部排除在外,剩下的大都是風險客戶,等于撿了一地垃圾。眾所周知,當下銀行對房產抵押貸款的認可度極高,如果一個企業或一個自然人拿房產去銀行抵押都拿不到貸款的話,那最大的可能就是借款人的各種風險因素導致的拒貸。這其中包括借款人沒有可靠的還款來源、借款人用途有風險或抵押房產存在糾紛等。千萬不要相信那些銀行不做小額貸款、銀行官僚、銀行不專業等妄言,在當下金融機構比廁所還多的年代,在歷年信貸膨脹,連應收款帳、倉單質押、類信用保理、無抵押信用貸款、信用卡透支消費都大規模推廣的今天,相對安全的房產抵押項目如果不是借款人存在較大的風險,基本上跑一兩家銀行完全可以借得到貸款。可以想象一個思想健全、經營良好的人會放棄銀行的8%左右的利率,而去選擇18%左右成本的P2P資金嗎?愿意拿房產抵押到網上融入資金的個人與企業,有點類似劣幣驅逐良幣的過程,其貸款逾期的比例遠遠超過一般人的想象。現實的數據更能證明這個問題,目前金融機構、擔保公司、小貸公司出現不良貸款最多的,恰恰是房產抵押類貸款,它容易讓人放松對借款人風險審核的警惕性。
另外,投資人的一個認識誤區是,大家普遍認為,一旦借款人貸款逾期,就可以獲得他的房子或將其變現,是零風險的,這種誤解在民間信貸機構從業人員中也普遍存在。事實上,在中國當前的司法環境下,一個違約的房產抵押貸款,從起訴到能拿到房產變現的過程,一般沒有一至兩年是不可能完成的,而且其中產生的訴訟費、律師費、執行費、拍賣費眾多,最大的減值還是國家計征的各項稅費(司法處置房地產視同房地產銷售,稅費按二手房買賣交易計征)是優先扣除的。我們簡單列舉一下處置成本,因部分費率為區別征收且全國還存在一些地區差別,我們只能按50-100萬元的案值平均計算一個大概成本(以江蘇某地為例)。
司法方面:訴訟費約占1%(階梯計算)、保全費每件5000元、執行費約1%(階梯計算)、拍賣費約5%以下、評估費約2.5‰(階梯計算);
稅收方面:企業銷售住宅與非住宅,需要承擔印花稅萬分之五、營業稅及附加5.6%、土地增值稅約5%(差別征收)、企業所得稅25%;個人銷售非住宅的,除個人所得稅為20%外,其它與企業銷售一致。個人銷售住宅的稅費約6.6%(差別征收)。不良貸款抵押的房產如果不能直接到購買人的名下,為了保全資產防范出現其它風險,一般抵押權會先將房產落戶在自已名下,再行處置變現時,又是一輪稅收。
綜上所述,司法處置抵押的房地產的,總費用約占全部拍賣所得的20%-43%之間,再計算兩年的資金成本,其損失可謂極大。這還是能夠拿到資產順利拍賣的。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大約30-40%的抵押貸款訴訟最終因各種原因(如先刑后民、抵押不過租賃、產權糾紛、弱勢群體居住、維穩等)最后無法執行。大家可以看到,僅僅依靠房地產抵押就視為零風險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另外,P2P借貸與一般面對面的借款還不一樣,它面臨著多個投資人對一個借款人、跨區域、訴訟主體不清晰、中間環節過多、P2P平臺倒閉無法舉證及執行、訴訟成本過高等諸多難點,遠非投資人想的那么簡單。
(未完待續)
(本文作者介紹:曾在央行、銀監會從事金融監管工作16年,后加入私募并創建融資擔保公司,現為江蘇金東小貸公司創始合伙人、董事總經理。)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