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深化改革推動銀行業穩健發展

2014年03月03日 12:40  作者:尚福林  (0)+1

  文/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 尚福林

    隨著國有商業銀行順利完成股份制改造,現代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架構初步形成,全面深化治理體系改革已成為當前我國銀行業改革的重點。當務之急是適應銀行集團化、多元化、綜合化經營,跨境、跨業、跨市場發展的新趨勢、新特點,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業務治理、風險治理和行業治理四大體系。

1深化改革推動銀行業穩健發展

  近日,習近平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必須適應國家現代化總進程,不斷提高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這項工程極為宏大,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形成總體效應、取得總體效果。銀行業作為我國金融業的主體,加快深化自身改革,積極服務我國經濟社會全面改革事業,既是銀行業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的必然要求,又是銀行業自身持續健康發展的前提基礎。

  剛剛過去的2013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共同努力下,中國銀行業堅持改革導向,堅守風險底線,堅定服務定位,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2013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76.63萬億元,同比增長13.9%。其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7.8 萬億元,涉農貸款余額20.9萬億元,連續5年實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增量的目標;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12.19%,與國際同業相比處于較好水平;資本利潤率、資產利潤率分別為19.17%、1.27%,經營效益穩定。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更要看到2014 年銀行業可能面臨的一系列新變化、新情況、新問題。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將延續緩慢復蘇態勢,同時影響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因素仍然存在;從國內看,我國經濟面臨增長速度和產業結構調整;從金融層面看,貨幣政策處于國際金融危機后的調整時期,金融業態演變明顯加快,以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新金融業態迅速發展。內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將導致金融競爭和融資格局的深度調整,進而考驗銀行業的應變能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部署了深化改革各項工作,將帶來市場、社會運行機制和行為模式的深刻變革,將對銀行業運行機制和行為方式產生深遠影響。這對我國銀行業既是巨大挑戰,也是難得的機遇。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銀行業要清醒認識形勢環境的深刻變化、行業發展和競爭格局的深刻調整,認真學習領會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以深化自身改革、服務全面改革為己任,堅持促進發展和防范風險“兩手抓、兩手硬”,主動調整自身體制機制,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根基。下一步,重點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全面推進銀行業治理體系改革

  銀行業治理體系,是指規范銀行業發展、維護銀行業穩健運行的一系列組織和制度安排。隨著國有商業銀行順利完成股份制改造,現代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架構初步形成,全面深化治理體系改革已成為當前我國銀行業改革的重點。當務之急是適應銀行集團化、多元化、綜合化經營,跨境、跨業、跨市場發展的新趨勢、新特點,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業務治理、風險治理和行業治理四大體系。

  公司治理方面,在鞏固近十年來股份制改革成果的基礎上,重點要健全和完善“三會一層”的治理結構和制衡有效、激勵兼容的運行機制。同時,積極改進績效考評辦法,引導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發展觀,逐步扭轉追求規模高增速、業績高指標、利潤高增長的盲目擴張慣性思維。

  業務治理方面,在鞏固前中后臺分設機制的基礎上,根據不同業務特點,分類推進分支機構制、條線事業部制、專營部門制、子公司制改革。分支機構制改革,是指對銀行業存款、貸款等傳統業務,按照授權經營原則,由分支機構分層分級經營管理,在各自權限內自主開展業務。條線事業部制改革,是指對信用卡、理財、私人銀行等設計開發、運營管理專業要求較高,市場營銷涉及面廣的業務產品,由總行事業部統一設計產品,其他部門和分支行只負責產品銷售。專營部門制改革,是指對同業、投資等日常運作專業技術性強、不適宜分散管理的業務,由法人總部建立專營部門單獨經營,其他部門和分支機構不再經營。子公司制改革是指,對銀行所經營的非銀行金融業務,如信托、租賃等專門設立子公司,獨立經營、獨立核算,嚴格建立“防火墻”。

  風險治理方面,在鞏固和加強信貸風險管控機制的基礎上,針對銀行表外業務發展迅速、集團化經營趨勢明顯、“走出去”步伐加快的客觀實際,推進表內外、境內外、本外幣和母子公司的集團并表全面風險管理,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建立覆蓋非信貸和表外資產的全口徑分層次資本占用和風險撥備等制度,同時強化集團風險管理的主體責任,進一步明確監管機構的監督責任。

  行業治理方面,在鞏固行業協會自律機制建設的基礎上,重點強化服務和互助功能。一方面,要根據銀行管理和發展實際,加快推進行業協會組織建設。另一方面,要通過行業協會,加快推進相關產品登記信息系統等基礎設施建設,為提高信息透明度、加強市場監管等奠定基礎。還要根據風險防控要求,擇機推動行業內互助基金等機制建設,進一步構筑和完善維護行業穩定的自助防線。

  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

  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是銀行業機構經營發展的基本前提,是銀行業監管者的基本職責。當前銀行業風險總體可控,但受多種因素影響,潛在風險壓力不可小視。銀行業要針對風險形成機制、觸發機理、傳染路徑的新特點、新規律,重新審視和完善自身的風險策略、風控體系、信貸規則,預設風險防線、筑牢風險底線、鎖定存量風險、管住增量風險,切實做到降舊控新、逐步緩釋、穩妥化解。從目前情況看,要重點關注以下幾類風險。

  一是緩釋平臺貸款風險。對平臺貸款風險既不可操之過急,又不可掉以輕心。要堅持“總量控制、分類管理、區別對待、逐步化解”的原則,切實做到短期應對處置措施和長效機制建設有機結合,審慎穩妥地緩釋和化解風險。

  二是嚴控房地產貸款風險。要高度關注重點區域和重點企業,開展動態壓力測試,繼續強化“名單制”管理,及時預警預判,及早制定風險防控預案,嚴防單體風險傳染和擴大。

  三是防范和化解產能過剩風險。化解產能過剩,從長期看有利于防范金融風險,但在短期可能會加速風險暴露。要通過收回再貸、推動兼并重組等方式,盤活沉淀在過剩產能上的信貸資產,減少風險總量。同時,要探索市場化處置方式,在加強管理的基礎上,加大核銷力度,避免不良資產累積和放大風險。

  四是防范四種業務風險。對于理財業務,建立單獨的機構組織體系和業務管理體系,不購買本行貸款,不開展資金池業務,資金來源與運用一一對應;對于信托業務,要回歸信托主業,運用凈資本管理約束信貸類業務,不開展非標資金池業務,及時披露產品信息;對于小額貸款公司,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全國統一的監管制度和經營管理規則,落實監管責任;對于融資性擔保公司,明確界定擔保責任余額與凈資產比例上限,防止違規放大杠桿倍數,建立風險“防火墻”。

  五是緊盯流動性風險。要充分估計新形勢下流動性風險管理的難度,及早調整流動性偏好;牢固樹立量入為出的資產業務理念,提高資金來源穩定性;加強同業、理財和投資業務管理,合理控制資產負債期限錯配程度。

  六是謹防信息科技風險。要將防范信息科技風險放在重要位置。從長遠看要建設自主、安全、可控的信息科技系統。從短期看要完善制度、加強管理,重點防控電子銀行、網絡攻擊、業務外包等領域的風險,提升銀行科技風險治理能力、關鍵技術和防護水平。

  七是盯防市場風險。要深刻認識盯防市場風險的極端重要性和復雜性,繼續加強市場風險防控措施和工具建設,積極應對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改革。

  八是嚴防操作風險。要充分估計防范操作風險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強化合規經營,繼續保持案防高壓態勢,組織案件風險排查,嚴格實施信貸違規問責和案件問責。同時,要繼續嚴防非法集資、民間高利貸等外部風險向銀行業傳染問題。

  切實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和水平服務實體經濟是銀行業的本質要求。在當前社會資金總量較大而且貨幣政策繼續保持穩健的背景下,銀行業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和水平,關鍵在于盤活信貸存量,用好資金增量,改善服務質量,最大限度地提高貸款使用效率,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重點要做好五個服務。

  一是服務產業結構調整。這是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重中之重,要按照綠色信貸原則,將增量貸款、盤活的存量貸款、資產證券化騰出的貸款和理財、信托、租賃等直接融資工具籌集的資金,優先用于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結構調整升級的行業和項目。重點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信息技術產業和清潔能源。支持鐵路、聯網高速公路、城市基礎設施等重點項目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走出去”。支持科技型、創新型企業發展。

  二是服務“三農”發展。近年來,銀行業在服務“三農”方面作了很多努力,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三農”金融服務仍是薄弱環節。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強化對糧食生產發展的信貸投入,支持城鄉一體化、新型城鎮化和農田水利建設,支持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發展,開展金融支持農業規模化生產和集約化經營試點。鼓勵各類金融機構拓展農村金融業務,在控制風險前提下,試點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加快微貸技術在農村地區的推廣應用,探索發展農業產業鏈融資,加強銀保合作和抵押擔保創新。

  三是服務小微企業。我國銀行業為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這一世界性難題作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積極進展,但與各方訴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下一步,要推動搭建信息平臺,推動增信體系建設,創新金融產品、服務工具、業務模式,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深化利率風險定價、獨立核算、高效審批、激勵約束、人員培訓和違約通報等機制建設,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銀行業服務小微企業的長效機制。

  四是服務人民生活。要充分運用金融工具跨時配置資源、平滑整個生命周期消費大幅波動的功能,支持居民購買首套自住房,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積極滿足寬帶入戶、家電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金融需求,助推人民改善生活和升級消費。發展汽車金融公司、擴大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創新消費金融產品,提升全民消費水平。

  五是服務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銀行業作為我國金融業投資主體,其主要社會職責之一就是積極響應廣大人民增加財產性收入的合理訴求,更好地運用金融工具促進人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當前,重點要支持規范開發債權收益、理財、信托等產品,充分揭示產品風險,準確劃分投資人群,堅持把合適的產品賣給適合的對象。同時,要加強公眾教育,強化社會責任,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鼓勵和促進各類金融創新

  金融創新是深化銀行業自身改革和推動全面改革的必然選擇,也是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我國金融業態變化很快。一方面,傳統金融創新步伐加快,同業市場、理財業務、跨市場產品、民間借貸等逐步活躍。另一方面,以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新金融業態迅速發展。銀行業只有不斷創新,加快信息網絡技術與金融業務的融合,才能適應市場競爭,更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當前,重點要推進業務產品、服務方式及管理制度三個方面的金融創新。

  一是要按照“柵欄”原則分業推進產品創新。總的要求是,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目標,以避險和增利為動力,以促進轉型發展為導向,鼓勵在“柵欄”內積極創新,又嚴禁突破“柵欄”不審慎經營甚至違規經營。重點是健全和完善符合信貸類業務、理財類業務、代理類業務和有價證券投資類業務各自特點的規則,設立業務“柵欄”分隔業務風險,同時支持銀行業機構在組織流程、風險控制、績效考核等方面為金融創新提供激勵、留出空間。

  二是按照“普惠”原則推進服務創新。重點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降低金融服務成本,擴大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公平性和可獲得性。要規范發展社區支行,推動金融服務進社區。充分運用移動終端、POS 終端、自助設備等服務方法,推動基礎金融服務向村一級延伸。以客戶為中心優化服務流程,減少客戶排隊,改進柜面服務,推動解決銀行基礎服務、特殊群體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道崗”以及普通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等問題。

  三是按照“驅動”原則推進管理制度創新。當前,在農村“三權”抵質押貸款、信貸資產證券化、理財資金投資固定收益型產品、開發主動負債工具和資本補充工具等方面,存在較大制度創新空間。要通過監管引導和市場驅動,提高銀行業機構自發創新的積極性和規范性。

  穩步擴大銀行業對內對外開放

  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是中國銀行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通過對內對外開放,可以激活與強壯中國銀行業體系的肌體,更好地為國民經濟服務。要適應構建開放型經濟體制的需要,通過金融業“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培育我國銀行業國際競爭新優勢。下一步,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堅定不移地推進銀行業對內對外開放,使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繼續開創金融發展的新局面。對外開放方面,目前外資銀行在華營業性機構已達947 家,資產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0%。今后一段時間,要繼續鼓勵外資參股中資銀行,以資本為紐帶,更好地學習借鑒國外有益經驗。探索逐步放寬外資銀行進入門檻,提高外資銀行展業的便利性。進一步支持上海自貿區和金融改革試驗區的銀行業改革,為進一步擴大開放積累新鮮經驗。

  對內開放方面,主要是拓寬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渠道和方式。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本身沒有法律障礙。

  近年來,這方面已取得積極進展,目前民資占比超過50% 的中小銀行已有100多家,有的還是100% 的全民資;全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民資占比已近90%,村鎮銀行民資占比達到71%;此外,國有銀行上市后,也有民營機構和公眾持股。下一步,一方面,要引導民間資本參與現有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重組改制,讓投資入股的民資具有更多話語權,引入更靈活的民營機制。另一方面,要試辦由純民資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由于銀行是高風險行業,要尊重規律,試點先行,探索經驗,穩步推進。重點在于科學選擇試點主體,做好試點制度設計,強調發起人資質條件,實行有限牌照,堅持審慎監管標準,訂立風險處置安排,確保試點銀行有一個新機制、新面貌。

  積極改進和加強金融監管

  銀行業發展日新月異,國際監管規則不斷推進,監管工作必須與時俱進。監管部門要按照中央關于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改革市場監管體系的要求,積極探索“放松準入管制,強化過程控制,突出持續監管”的有效路徑。

  一是優化市場準入。要遵循權責對等原則,還權于市場,讓權于社會,放權于基層,確保“下放權力”與“管好機構”有機協調。還權于市場,就是對于銀行業金融機構能夠管好的事項,監管就不要再管,把權力交給市場主體。讓權于社會,就是把一些由社團組織管理更有效率的事項,讓給行業協會來管。放權于基層,就是基層監管機構能做的事,要按照權責對等原則,交給基層去管,銀監會機關主要負責頂層設計、規劃制定和監管問責。

  二是推進分類監管。把銀行業科學分類作為一項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來抓,加強統籌規劃和系統設計,堅持科學合理、務實有效原則,審慎設定分類標準,并以此為基礎,進一步完善有限牌照監管制度體系,推動銀行業差異化定位,特色化發展。

  三是完善監管規則。總的原則是,按照公平公正、規范透明的要求,按業務類別建立統一的經營規則和監管標準,使不同機構經營相同業務時,在資本監管、流動性約束、風險控制要求等方面,接受相同的規則約束,防止監管套利。在推動給予銀行業金融機構更大的不良資產處置權和呆賬核銷權的同時,建立和完善規范統一的制度規則,防止道德風險。此外,還要大力改進監管方式方法,提高數據質量,提升隊伍素質,以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繼續轉變作風為抓手,持續提高監管有效性,為保持銀行業長期穩定健康發展提供堅強的監管保障。■

  本文原載自《中國銀行業》雜志創刊號,經銀監會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銀監會主席)

文章關鍵詞: 銀行業穩健風險尚福林

相關專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給公務員漲點工資如何? 如果毛澤東是企業家 現在不降低利率還待何時? 樓市需要告別全民普遍的自利情結 中國富人大舉投資移民美國為了啥 墨西哥取消高鐵訂單背后博弈 沒有存款的美國人都把錢花在哪了? 提振房地產中國還有啥政策? 中國奶粉我們為啥還是沒信心? 關于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十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