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余豐慧
在過去金融第三方支付結算轉賬平臺全部被商業銀行特別是全國性的大型銀行獨霸。互聯網第三方支付的崛起,直接動了傳統商業銀行的奶酪。
兩則消息映入眼簾。一則是中國銀聯與新浪支付宣布達成三方合作,通過整合各自產品、客戶、渠道等資源,進一步豐富和提升互聯網支付服務,共同打造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互聯網支付生態圈(2014年1月23日 新浪財經)。另一則消息是微信“理財通”正式上線,首日客戶量大到出現網絡堵塞情況。理財通最近7日年化收益率超過了余額寶[微博]。據了解,有不少余額寶用戶開始“資金搬家”,轉移到了理財通的賬戶里(1月23日 中國經濟網)。
從央行[微博]適度放開互聯網第三方支付,給符合條件的互聯網第三方支付平臺頒發牌照后,這幾年中國互聯網第三方支付發展速度迅猛,去年以來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后尤甚。人們關注蓬勃發展、方興未艾的互聯網金融,往往側重在金融資產即貸款業務和金融理財業務上,而往往忽略金融企業特別是商業銀行業務四大支柱之一的金融支付結算轉賬這一大塊(另外三大支柱是資產業務即貸款等、負債業務即存款等、中間業務)。第三方支付結算平臺業務是傳統銀行和互聯網金融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過去金融第三方支付結算轉賬平臺全部被商業銀行特別是全國性的大型銀行獨霸。大型銀行在支付結算系統平臺電子化、全國聯網化上投入了巨資,并且每年都在升級換代,每次升級耗資之大出乎常人想象。任何投入都是為了回報,支付結算轉賬系統同樣如此。通過給客戶提供方便的支付結算轉賬服務,吸引客戶儲蓄存款等資金,吸引客戶通過銀行支付轉賬系統購買銀行自己開發或者代理銷售的各種理財產品,從而實現中間業務收入。眾所周知的商業銀行銀行卡業務,僅這一種支付手段就給銀行帶來了不菲收入。附在一張小小銀行卡上的五花八門收費就高達上百種,一方面讓銀行賺得盆滿缽滿,另一方面雖倍受詬病但百姓卻無可奈何。
互聯網第三方支付的崛起,直接動了傳統商業銀行的奶酪。過去被銀行認為全國性甚至全世界性質、投入巨資、其他市場主體不可能涉足也沒有實力能力介入的金融支付結算轉賬龐大系統,竟然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互聯網第三方支付正在快速蠶食這塊地牌,傳統商業銀行的市場份額正在被搶占。有統計數據顯示,支付寶[微博]等互聯網第三方支付系統線上支付轉賬、理財客戶和資金額度正在快速增加,而銀行支付系統上的客戶和支付流量正在急劇下降。
互聯網第三方支付系統直接從三個方面分食傳統銀行的奶酪。其一,直接削弱了銀行支付系統上的客戶,使得商業銀行自身的支付結算客戶大幅度減少。支付結算系統上的客戶基礎被動搖,銀行對客戶價值的深度挖掘一切就無從談起。這些客戶如果轉到支付寶、銀聯新浪在線支付系統等互聯網支付系統上,那么,互聯網企業就會利用大數據挖掘優勢,比銀行對客戶進行更具價值的深度挖掘,從而實現第三方支付系統的效益。這其實是在直接蠶食傳統銀行的奶酪。
其二,互聯網第三方支付系統直接動了傳統銀行賴以生存的基礎—存款特別是低成本存款的奶酪。第三方金融支付方便的主要是銀行資金來源的儲蓄存款客戶,銀行通過快捷的支付系統服務吸引客戶存款儲蓄,從而發展貸款等資產業務,最終實現盈利。支付系統線上的客戶流失到互聯網第三方支付上比如支付寶、銀聯新浪在線支付系統后,滯留在系統上的資金可以使得互聯網企業不費吹灰之力獲得不菲收入。現在在這些結算系統上客戶滯留的資金基本都是無息的,而這些互聯網企業最終將這些資金是存在銀行的,一般按照同業存款付息,最低利率為1.62%,即:100億元資金每年僅利息收入1.62億元。支付寶平均滯留資金在上千億元以上,收入巨大。其實,互聯網第三方支付收益遠遠大于一點點利息收入。
其三,直接動了傳統銀行支付系統上巨額增值收入業務,即中間業務收入。傳統銀行利用快速便捷的第三方支付系統發展銀行卡、開發理財產品、代售理財產品等增加中間業務收入,這已經成為傳統銀行一項支柱性收入業務。然而,支付寶衍生出余額寶、微信“理財通”等互聯網支付系統派生出極具吸引客戶的理財產品使得銀行苦心經營的中間業務收入遭受到空前危機。
不僅傳統銀行受到了挑戰,而且互聯網企業在金融第三方支付和客戶理財金融增值服務上也開始了刺刀見紅的廝殺競爭。這將使得傳統銀行遭受的挑戰愈加激烈。
總之,提醒傳統商業銀行的是,互聯網金融給其帶來的沖擊是全方位的,已經涉及到銀行的所有主體業務。傳統銀行已經被互聯網金融逼到了死角,只有丟掉“傳統”、壟斷、老大思維,適應新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并且順勢而為,盡快全力發展新經濟背景下的新金融,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站穩腳跟。
(本文作者介紹:著名財經金融評論家,知名網評人,著名專欄作家。連續多年榮獲中國《十大網評人》榮譽稱號。)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