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新浪財經客戶端第一時間接收最全面的市場資訊→【下載地址】
拉黑28家中國實體,能給美國帶來多少談判籌碼?
原創: 巴九靈 吳曉波頻道
美國剛發布“實體清單”時,連墨西哥的麥當勞都不賣給我們。
——任正非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中國的十一假期剛剛結束,太平洋對面的美國就來搞事情。
當地時間10月7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稱,將把28家中國企業和機構列入實體清單,禁止與美國企業展開合作。
相關公司包括:大華科技、海康威視、科大訊飛、曠視科技、商湯科技、依圖科技、廈門美亞柏科信息有限公司、頤信科技有限公司,上述業務主要涉及安防攝像頭和人工智能等。
9月26日,任正非在和兩位全球頂級AI專家——杰里·卡普蘭和彼得·柯克倫進行對談時還說:“5G是小兒科的事情,未來最大的產業是人工智能。希望在人工智能領域不要出現第二個實體清單。不要再出現沖突,要共同給新社會提供服務。”
來源:新京報
結果怕什么來什么。
進入實體名單意味著,相關企業除非獲得美國政府批準,否則禁止從美國企業獲得元器件和相關技術。
作為“前輩”,今年5月,包括68家子公司在內,華為就被美國納入該實體清單。消息一出,英特爾、ARM、谷歌等巨頭不得不遵循禁令與華為“保持距離”,由此引發華為“斷供”風波。
最搞笑的是,當時不明就里的墨西哥甚至拒絕將麥當勞賣給華為。
截至目前,中國共計273家實體榜上有名(包括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直逼第一名俄羅斯(截至5月,俄羅斯共計316家入美國出口管制實體名單)。
不過,有了前車之鑒,這一次大家的反應都很及時。消息一出,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立即在開市前宣布臨時停牌,并準備在第二天開發布會穩定民心,其他公司也在最快的時間內表達了自己的立場和態度。
小巴劃了下重點,大概意思是:
① 對美國政府這一舉措表示強烈抗議。
② 我們的核心技術已大部分實現自主,部分需海外進口的,也能在國內找到替換方案。
③ 整體來看,我們的海外業務占比不高,因此受到的影響有限。
進一步總結下來就是:我們很強,請人民放心。
實際上,從股價表現來看,投資者也挺淡定。
5月份的時候,就傳聞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將被納入實體清單,彼時股價大跌,當天海康威視逼近跌停,這一次,沒有停牌的科大訊飛和美亞柏科分別跌了2.67%和1.63%,并沒有造成大面積的恐慌。
最令人在意的,倒是美國發布這個消息的時間點,10月10日-11日,中美新一輪的磋商即將開始,美方來這么一手,很難不令人對談判結果產生額外聯想。
基于這個背景,接下來,將由大頭就這幾個問題繼續展開探討:
1.在這個節點,美方此舉有什么意圖?
2.將中國企業納入“黑名單”已成為美方的常態化手段,對中國造成的沖擊大小如何?美方還有沒有進一步升級的空間?
3.中國在這方面,有哪些可以采取的防御措施,又有哪些反制措施?
也歡迎你在評論區說出你的看法。
從時間上看,此舉之目的顯然就是為了增加中美談判的要價籌碼,這是一個美國必爭的短期目標,他們將借此推動特朗普總統所說的“中美大協議”的達成。
然而,這一制裁的目的顯然具有更為高遠的目標,這涉及邊境問題、民族問題和人權層面,是兩國價值觀的重大分歧點和未來角力點,預計不會完全因為經貿談判結果的好壞而失去其獨立性。
這也說明,無論美國對中國的總體遏制戰略還是雙邊經貿談判策略,都是一個無所不及的系統性的安排,有預謀、有組織,也有相應的戰術安排。
經濟代價只是美方的一個小追求,整體遏制戰略的持續推進注定將是一個更為長期的安排。
個人理解,科技圍堵是美國遏制戰略的核心部分,因為當前中國持續崛起的重點正是通過科技水平的提升實現高質量發展,這一關一過,中國前路就會是一片坦途了,有助于新世紀的大國博弈勝負。
美國很清楚這一點,所以,科技企業需要放棄幻想、提高自主發展能力,中國也應該做好長期應對的準備。要提高科技創新的水平,即便沒有美國的倒逼,也要在擴大企業活力和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多下功夫。
因為這是一個國家科技闖關的必要制度條件。
在中美關系等涉外問題方面,相比美國咄咄逼人的攻勢,中國的守勢越來越明顯,這與戰略和國情有關。
尤其是科技方面,諸多領域的對外依賴比較強,而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是相對薄弱的,所以反擊力度也比較有限。當然,很多領域,我們也有自己的科技優勢,充分發揮就好。
希望“斗則兩敗”的大國爭斗盡快結束,期待中國涌現出更多任正非式的企業家,凝聚精英,突破重圍,帶領越來越多條線上的中國企業實現科技水平的持續提升。
關于科技企業究竟受到多少影響,目前沒有較好的公開數據,很難具體評估,而且負面影響有一個顯化過程。如果未來幾年兩國關系不能改善或繼續惡化,更多的科技制裁以及對國內相關企業的沖擊力度,會越來越大。
據我所知,這一次的“黑名單”主要針對的是一些從事視頻監控、人臉識別以及一些與AI有關的企業。
美方的意圖似乎是政治性的,即為了制裁這些企業利用監控技術“侵犯人權”,而與貿易摩擦并無直接關聯。雖然尚未正式生效,但我個人認為,轉圜的余地不是特別大,而且也談不上是什么談判籌碼。
美國政府迄今為止直接針對中國企業(特別是科技企業)所采取的施壓和制裁,造成的破壞性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中興通訊為此不得不停產長達數個月,就是一個典型案例。華為的情況雖然不同于中興通訊,但實際上也受到了很大沖擊。
我認為,未來美方進一步升級這種施壓的可能性是極大的,而像華為這類在某一領域內的全球技術領先者,遭到這種制裁的可能性尤其大。
在這方面,由于中國企業對美國以及發達國家的基礎技術的依賴性非常強,如果美方發起類似的施壓和制裁,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中方幾乎沒有什么有效的直接應對手段。
不過,考慮到“黑名單”“禁運”之類是雙刃劍,對美國高科技原材料企業也是重大的打擊,也會造成它們的經濟損失和失業。
此外,隨著中國市場和中國制造的日益擴展,實際上美國有許多基礎技術或高科技原材料的最大、甚至唯一買家就是中國,離開了中國市場,這些企業幾乎難以維持。
這就使得中國在與美方的博弈中相當于握有一定的“人質”,利用好這些美國供貨企業,是中方反制的最重要的手段。
美國再度制裁一波中國企業,顯然是有增加貿易戰談判籌碼的意圖。但本身也是美方最在乎的人工智能、安防監控領域,不是臨時起意,是有長期壓制中國人工智能技術、安防監控技術的意圖。
而中方對于公司被列入“實體名單”已經有了心理準備。應該說這次28家企業被列入清單,心理打擊和實際打擊,遠遠小于中興事件和華為事件。
相關公司已經有了一些準備,從技術角度來說,中方在人工智能算法領域沒有所謂的禁運問題。安防領域的硬件也接近完成閉環,如海思的安防芯片已經占據了50%的市場,美方禁令無法對中方公司造成毀滅性打擊。
美方還有進一步升級的空間,但是最高潮已經過去了,出手很難避免對美國經濟本身的重大打擊。
中國方面,需要自己在安防監控、人工智能的軟硬件開發平臺、產業鏈,形成自己的堅實基礎,補足漏洞,目前看是有把握實現的。
反制措施,就是將美國企業從安防市場清除出去,在國際市場與美國安防企業展開競爭。中國企業生存發展壯大本身,就是對美國最大的反制。
總體來說,安防監控、人工智能領域,是中國企業優勢較大的行業,中國在生產攝像頭等硬件設備、人工智能算法落地應用等環節,相對美國有優勢。
因此,美國發起的打擊為時已晚了,無法阻止中國企業繼續在世界上的前進和發展。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