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計提減值準備超13億,4億研發費又打水漂!昔日醫藥白馬股“翻車”,董事長這樣回應→
此前,海正藥業公告稱,計提減值準備超過13億元,4億元的研發費用也一夜之間打了水漂,12月24日晚間,海正藥業正式回復了上交所的問詢。
海正藥業曾經是醫藥行業的白馬股,如今卻突然“爆雷”。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 海正藥業13億減值準備杭州分公司占8億
12月10日晚間,海正藥業公告表示,將4.12億元的研發開支進行費用化處理,同時分別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損失1.02億元、在建工程及固定資產減值損失9.41億元,以及存貨跌價損失2.74億,合計將減少2019年凈利潤17.28億。而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的歸母凈利潤只有12.55億元。
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的海正藥業杭州有限公司,海正藥業在公告中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中,有高達8億元的項目就位于這個廠區,其中有兩個車間的安裝工程賬面價值顯示為4.36億元,開工時間是2010年8月,2012年以來就進入設備調試期,一直未調試成功,目前距離項目開工已有9年時間。
海正藥業杭州基地位于富陽區胥口鎮,從航拍畫面可以看到,整個廠區占地面積超過1000畝,數十棟廠房錯落有致,從外觀來看均已經完工,不少廠房的頂部布滿管道。
央視財經記者在走訪過程中了解到,目前廠區還在正常經營中,廠區門口有貨車往來。
資料顯示,海正藥業杭州基地總投資大約100億元,有13個原料藥車間以及20條制劑生產線,記者了解到,其中涉及到本次計提減值準備的有4個車間的7條生產線,后續處理還有待進一步規劃安排。分析人士認為,海正藥業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做法存在多處疑點。
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教授 朱蕾:我根據常理判斷,公司不可能在2018年只對一項工程計提減值準備,而在2019年又風云突變,突然對多項在建工程進行集中的減值測試,并且計提減值準備,所以,我有理由相信海正藥業極有可能在2018年以前并未充分對無效資產進行減值準備。也就是說,管理層在明知道很多在建工程存在減值事項的情況下,沒有對這些在建工程進行減值,違反了會計準則,并且多年存在虛高利潤的情況。
2 海正藥業董事長正面回應
大額計提因為研發失敗
梳理海正藥業2019年的公告可以發現,關鍵詞之一就是“轉讓”,通過轉讓海正博銳股權以及多處房產,三季報公司的歸母凈利潤達到12.55億元,同比上漲超過175倍,即便如此,目前公司的短期負債仍然超過百億元,而且面對超過13億元的計提,公司2019年業績仍可能出現虧損。公司管理層到底意欲何為呢?央視財經記者對海正藥業董事長進行了獨家專訪。
根據公告信息,從2015年開始,公司資產負債表中的開發支出期末余額就逐年攀升,到了2018年,海正藥業開發支出已經高達13.48億元。分析人士表示,開發支出是個過渡科目,研發成功就進入無形資產,研發失敗就進行費用化處理。
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蔣國平:海正藥業是從臨床一期開始,就進行了資本化處理。國內很多藥企沒這么做。這一次是我們根據管理層的判斷和市場的變化,停止了一部分在研產品。
記者 金荷淼:因為前期的一些項目都失敗了,可以這樣定性嗎?
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蔣國平:我們新管理層是這么認為的。
關于這些研發項目是如何決定的,是否追查技術評估的責任,蔣國平表示,每屆管理層有自己的考慮,現階段的重點在于清理及盤活固定資產,有效回籠資金,優化資產結構。
記者 金荷淼:公告里提到的像培南原料藥車間,它應該是從2010年就建好了,從2012年就一直在調試設備,為什么會存在調試設備這樣的情況,一直到現在都沒有調試成功?
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蔣國平:我也注意到了這個,主要我們進來的好多是二手設備,確實存在調試問題,而且這么多年也沒調試完成。
記者 金荷淼:那為什么一直拖著這個事情呢?都沒有給到一個合理的解決。如果調試不成功,為什么沒有及時去做一些處理呢?
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蔣國平:這個還是基于管理層的判斷問題,我總覺得是這么一個問題。我不知道原來管理層是怎么思考這個問題,但是我覺得,我們新管理層認為這個項目再進行下去沒有價值。
經營方面,海正藥業2018年的歸母凈利潤已經出現了4.9億元的虧損,2019年也是通過轉讓股權和房產實現利潤增長。而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之后的凈利潤已經連續四年出現虧損。
記者 金荷淼:目前的情況是,如果今年的利潤繼續為負值的話,是要被ST(進行退市風險警示)的,對于這樣一個迫在眉睫的事情,管理層怎么看待?
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蔣國平:這個公告里面寫得很清楚,三季度有那么多利潤,我們獲批了阿達木(單抗注射液),也有8.75億的利潤,加起來就20多億了。
記者 金荷淼:所以您其實不擔心對嗎?
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蔣國平:這個反正看我們最終公告吧。
24日晚間,海正藥業在回復問詢函時表示,公司管理層之所以決定終止相關研發項目,是因為觀察到了新藥研發風險以及醫藥市場形勢的變化,然而,風險并不是一夜之間出現的,市場形勢的變化也并非一蹴而就,查閱公司過去八年的公告可以發現,公司在此期間并沒有做出過明確的風險提示,最終導致新藥研發失敗變成資本市場的“黑天鵝”,也由此造成投資者的重大損失。
責任編輯:張寧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