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業務全面停擺的大公資信借國資之力終于迎來新生。
4月18日,中國國新戰略重組大公資信簽約儀式在京舉行,中國國新宣布收購大公資信58%的股份。
2018年8月,作為國內主要評級機構之一的大公國際資信被證監會和銀行間交易商協會處以嚴重警告處分,并被暫停債務融資工具市場相關業務、證券評級業務一年,此舉在債券市場掀起不小的波瀾。
中國國新作為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的兩家中央企業之一,目前基本形成了“5+1”業務格局,即基金投資、金融服務、資產管理、股權運作和境外投資5大板塊,以及央企專職外部董事服務保障1個平臺。
中國國新相關負責人表示,大公資信之前所發生問題的根源在于公司的管理問題,直接原因是沒有處理好評級業務和非評級業務的隔離關系,以及評級公司和關聯公司之前的隔離關系。嚴厲的處罰進一步增強了中國國新進入評級行業的信心。
針對市場關注的中國國新為何收購業務停擺的大公資信,是否是評級行業中“國進民退”,未來將如何助力大公資信業務發展等熱點問題,中國國新相關負責人首度作出回應。
一度遭遇業務暫停危機
2018年8月17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公告,對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暫停其債務融資工具市場和評級業務一年。同日,證監會也稱暫停其證券評級業務一年。
給出如上處罰的原因,交易商協會稱,2017年11月-2018年3月,大公資信在為相關發行人提供信用評級服務的同時,直接向受評企業提供咨詢服務,收取高額費用。同時,在交易商協會業務調查和自律調查工作開展過程中,大公資信向協會提供的相關材料存在虛假表述和不實信息。
證監會的通報中指出:一是大公國際與關聯公司公章混用,內部控制機制運行不良,內部管理混亂;二是在為多家發行人開展評級服務的同時為發行人提供咨詢服務,收取高額費用,有違獨立原則;三是部分高管人員及評審委員會委員資質不符合要求;四是個別評級項目底稿資料缺失,模型計算存在數據遺漏等。
處罰并非停止大公資信全部業務
推進各項整改
中國證券報:有報道稱,大公資信受處罰后人員流失嚴重,業務全面停擺。中國國新是否只是收購了一個“殼公司”?能否介紹一下公司整改的情況?
中國國新:從處罰至今的九個月的整改期內,大公資信的工作重心為嚴格依照監管部門的要求逐項進行整改,人員和業務均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從目前的人員和業務情況來看,大公資信仍然是一家正常經營的評級機構。從人員情況看,相比處罰之前,目前大公資信的總人數略有減少,這是和受處罰后公司的業務規模相適應的。同時,在經過了九個月的整改后,大公資信的從業人員結構在實質上得到了優化,其中,從業三年以上的分析師從46人增長到71人,占全體分析師比例從21%上升到了45%;獲得證券從業資格的人員占分析師比例從84%提高到了89%;獲得證券執業資格的人員占分析師比例從17%提高到了23%。
從業務上看,北京證監局和交易商協會的處罰,并非是停止大公資信全部業務,而是一年內不得承接新的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相關業務和證券評級業務。一方面,大公資信仍然對900多個主體的約2000多個債項承擔跟蹤評級義務,這方面的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開展。另一方面,在新業務承攬方面,其他不在監管處罰范圍內的評級業務均正常開展,包括主體評級、處罰之前已經在證監會和交易商協會完成注冊并在注冊額度內的續發項目、金融機構發行的各種金融債、二級資本債(資本補充債)、混合資本債、優先股等、其他國家機關監管發行的債務工具項目、儲架發行的證券化項目的后續發行、信托計劃、債權投資計劃、信貸市場的各類評級業務等。從監管處罰至今,大公資信總共出具評級報告550多份,發布各類研究報告220多篇。
從具體的整改進度來看,在過去九個月,公司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各項整改工作:完善了公司領導管理架構,改組了董事會,重新任命了高管團隊;調整組織結構,保障了評級機構的獨立運營;嚴格按照監管要求終止了部分評級業務;完善了各項業務隔離制度規定;完成人員資質梳理,目前高管團隊、評委團隊、評級團隊人員資質均符合監管要求;優化了評級業務與內控制度,根據監管規則新增制度,并對原有制度根據最新組織架構進行修訂;加強內部控制力度,規范評級作業流程;優化評級信息系統,改進用印審批流程,加強對存檔資料的審核和管理;加大監測力度和結果檢驗,持續改進評級方法;加強合規隊伍建設,提升全員合規意識;確立了大公資信合規檢查機制,開展定期及專項合規檢查;建立投資者服務團隊,讓評級指導思想回歸投資者服務本源。
并非簡單“國有化”
將保持其評級獨立性
中國證券報:中國國新控股大公資信是否意味著評級行業中的“國進民退”?未來準備怎樣恢復大公資信原有的市場地位?
中國國新:中國國新作為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的兩家中央企業之一,聚焦試點目標和功能定位,積極探索市場化、專業化資本運營模式,目前基本形成了“5+1”業務格局,即基金投資、金融服務、資產管理、股權運作和境外投資5大板塊,以及央企專職外部董事服務保障1個平臺。
中國國新控股大公資信,使得大公資信的股權結構實現了從單一集中股東到混合所有制的轉變,這并非簡單的“國有化”。多種所有制成分的共同參與,有利于切實提升大公資信的經營管理水平,也有利于大公資信更加獨立地開展評級業務,從而提供更高質量的評級產品和研究成果。
從評級的覆蓋面來看,大公資信對30個省市自治區、70多個行業的萬余家企業進行信用評級,有領先的技術和數據累積。部分業務的暫停,對大公資信評級的區域、行業和客戶覆蓋范圍沒有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從評級結果來看,大公資信評級的客戶違約率在行業內一直保持較低水平,在利差分析上在行業內也有優勢。中國國新控股后,將致力于進一步提升大公資信的管理水平。
中國證券報:中國國新控股大公資信后如何保證大公資信評級的獨立性?
中國國新:一方面,大公資信將會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和行業規范獨立開展業務,在評級業務開展過程中和股東之間實現有效的人員隔離、系統隔離、業務隔離、辦公地點隔離。中國國新將會通過建立科學的公司治理架構規范行使股東權利,確保大公資信評級業務開展的獨立性,成為行業內支持其控股的信用評級機構獨立開展業務的典范。
另一方面,在大公資信內部,一切評級決策均由信用評審委員會根據評審流程、規則和標準做出,其獨立性得到制度性保障。
將適時推進國際化發展
中國證券報:同類的發行人,包括大公資信在內的國內評級機構給出的AAA或者高級別,只能對應美國“三大”給出的A-甚至更低的級別。大公資信是怎么看待這種現象的?
中國國新:從信用評級專業上而言,具體級別的評定是在一定范圍內的排序,排序范圍不同,排名自然不同。一般而言,國內評級機構給出的是通常是國內刻度評級,而美國“三大”在國際市場上給出的是國際刻度評級,因此,不能簡單地將兩種級別符號進行比對。大公資信是我國最早系統性開展國際刻度評級的評級機構,包括大公資信出具的主權評級結果,大公資信香港、大公資信歐洲出具的評級結果,其實都屬于國際刻度評級,這就是為什么大公資信出具的中國主權的本幣信用級別是AA+(國際刻度),而大公資信評定的我國企業可以達到AAA(國內刻度)。
在國際上,“三大”評級機構其實也有其區域或者國別的評級刻度,和國際刻度不能等同。毫不諱言的是,目前我國國內刻度評級的區分度的確不及國際刻度評級,而提高評級的區分度是當前市場和投資者的共同需要。下一步,大公資信會繼續發揮自身積累的國際刻度評級技術優勢,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在提升評級區分度上有所突破。
中國證券報:“三大”外資評級機構將會陸續進入中國市場,大公資信準備如何應對“三大”的挑戰?
中國國新:大公資信立志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一流評級機構,我們樂見在我國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的背景下,美國“三大”評級機構進入中國市場。他們的進入雖然短期內會加劇行業競爭,但中長期來看,可以進一步提升我國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水平,并充分激發國內評級企業的活力和潛力,推動國內評級企業不斷提升評級專業能力、市場拓展能力和國際化水平。
編輯:鄭雅爍
責任編輯:李鐵民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