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去通道進行時:從銀信合作降溫說起

信托去通道進行時:從銀信合作降溫說起
2018年03月07日 11:51 新浪財經

【金融315,我們幫你維權】近年來,銀行卡盜刷、信用卡糾紛、暴力催債、保險理賠難等問題層出不窮,金融消費者維權舉步維艱,新浪金融曝光臺將履行媒體監督職責,幫助消費者解決金融糾紛。黑貓投訴

  來源:“新浪金融”公眾號  作者:徐巧

  2018年銀信合作逐漸降溫。嚴監管態勢下,信托業去通道與降杠桿攻堅戰初見成效。

  據銀監會信托部主任鄧智毅介紹,截至2018年1月末,事務管理類信托資產為15.45萬億元,較年初減少1959億元,環比下降1.25%。其中,銀信通道業務實收信托8.39萬億元,較年初減少1137億元,環比下降1.34%。

  所謂事務管理類信托,即通道業務。

  “我們從銀行端和信托端共同發力,從資金全鏈條的角度進行監管。”鄧智毅表示,2017年末,銀監會出臺《關于規范銀信類業務的通知》(55 號文),從兩個月的效果實踐來看,政策功效比較明顯。

  從內容來看,55號文實則是配合去年11月底“一行三會一局”聯合出臺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資管新規)。2017年三季度,信托業總資產突破24萬億元,僅次于大資管行業中的30萬億銀行理財。其中,事務管理類信托13.58萬億元,占比高達55.66%。這意味著,信托業的規模有將近六成是由通道業務貢獻。而在資管新規框架下,“去通道”成為監管主題。

  打開通道業務的潘多拉盒子:銀信合作

  銀信合作興起于2008年底的“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

  “四萬億”出臺,直接推動了房地產與一系列基建項目的開發,背后與之對應的則是地方政府、房地產企業和工商企業的強烈融資需求。另一方面,銀監會及時推出配套政策。2008年12月,銀監會印發《銀行與信托公司業務合作指引》,這意味著銀行理財資金通過信托發放貸款這一銀信合作模式得到了監管部門的許可。在此背景下,銀信合作應運而生。

  一方面,商業銀行借助信托通道,規避75%存貸比紅線,增加投資渠道,將表內資產轉移至表外,迅速做大總資產規模;另一方面,信托公司作為純粹的通道,坐吃牌照紅利,幾乎不需要任何投入就能凈賺通道費用。這種“兩全其美”的雙贏模式,早期在監管層的默許下迅速發展。

  短短兩三年間,信托總資產飆漲。2007年底,信托業總規模尚不足1萬億,2010年底急劇膨脹至3萬億元,這也引起了監管層的警惕。自2010年起,銀監會密集發文,意在規范銀信合作。2010年8月,《關于規范銀信理財合作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出臺。按照規定,融資類業務余額占銀信理財合作業務余額的比例不得高于30%;銀行按照150%的撥備覆蓋率要求計提撥備,同時大型銀行應按照11.5%、中小銀行按照10%的資本充足率要求計提資本。

  “過去的銀信合作基本都在融資類業務的口徑下,在銀信融資類合作業務額度(30%)被銀監管控后,信托公司為了將額度騰挪給高收益率的主動管理,同時減少風險資本占用,開始將大量作為通道的融資類產品轉化為事務管理類產品(資本占用少)。” 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李奇霖在一份研報中分析指出。

  換句話說,在2010年銀信合作被限制后,銀信通道業務從融資類轉化為事務管理類。

  事務管理類信托高歌猛進:占信托業半壁江山

  中國信托業協會數據顯示,2012年以前事務管理類信托規模不足1萬億,但在2012年四季度突破萬億大關。此后,事務管理類信托資產和占比均逐年攀升。截至2017年三季度,事務管理類信托規模達13.58萬億元,占信托業總資產的55.66%。

  “信托這一輪復蘇并且到頂,主要原因就是事務類業務日益增多,通道成為信托收入的主要來源。”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分析指出。該人士認為,中國目前仍然以間接融資為主,銀行業務仍然占了國內金融業務的大半壁江山。銀行通道業務需求的迅猛發展,自然使信托業得到了派生性的膨脹。

  急劇膨脹的信托業,在高歌猛進中也埋下不少隱患。

  2014年初,中誠信托30億元礦產項目出現兌付危機,引發市場與監管層的強烈關注。據媒體報道,在該項目中,信托所做的都是通道業務,即資產和負債項目均由銀行(工行和建行)發起,經信托渠道過手,轉移到銀行表外。

  事件發生后,銀行與信托公司相互推諉、產生分歧,這也暴露出通道業的諸多風險與問題。2014年4月,銀監會出臺《關于信由托公司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明確通道類業務為事務管理型信托。該文對信托公司的通道業務迚行明確觃范,要求金融機構之間的交叉產品和合作業務,必須以合同形式明確項目的風險責仸承擔主體,提供通道的一方為項目事務風險的管理主體,厘清權利義務。

  “但事實上,商業銀行與信托公司在合作開展通道業務時,一般都存在一份私下的抽屜協議,明確規定了風險和損失的責仸方。因此,銀監會此項規定并未對銀信合作的通道業務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平安證券宏觀研究組在《從銀信業務的前世今生看監管新規落地》中分析指出。

  事務管理型信托仍在持續增長,到2017年已占信托業總資產一半以上。

  強監管下去通道降杠桿:信托轉型成大勢所趨

  去年伊始,銀行監管風暴就席卷而來。

  2017年3月末,銀監會啟動“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十亂象”(下稱“三三四十”),劍指影子銀行、同業理財、表外業務等問題。12 月22 日,銀監會下發《關于觃范銀信類業務的通知》(55 號文),強調實質重于形式,明確提出穿透式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55號文對信托公司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不得接受委托方銀行直接或間接提供的擔保,不得與委托方銀行簽訂抽屜協議,不得為委托方銀行規避監管規定或第三方機構違法違規提供通道服務。

  “在遏制信托通道業務方面,引導信托業回歸本源的政策功效越來越明顯。”今年3月2日,銀監會信托部主任鄧智毅介紹道。他表示,去年底銀監會頒布55號文,從兩個月的效果實踐來看,政策功效比較明顯。這一結論背后,是最新的信托業數據支撐。

  截至2018年1月末,事務管理類信托資產為15.45萬億元,較年初減少1959億元,環比下降1.25%。其中,銀信通道業務實收信托8.39萬億元,較年初減少1137億元,環比下降1.34%。

  “最近通道監管太嚴,所以事務管理類信托出現縮減。”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李奇霖表示,一方面,一些券商集合產品不能再投信托;另一方面,比如銀信合作受限、銀行同業資金募集難度增加等其他方面的監管收緊,也讓信托資金來源受到很大影響。

  作為行業龍頭,中信信托在2017年末率先作出承諾要主動降通道。在向銀監會信托部、北京銀監局發布的《自律承諾函》中,中信信托承諾,在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前提下,2018年銀信通道業務規模只減不增。同時將積極與存量銀信通道業務合作方溝通,爭取提前終止部分業務。

  資管新規漸行漸近,去通道與降杠桿已成為監管主題。昔日坐吃牌照福利、依靠通道業務做大規模的信托業,又將何去何從?

  關于信托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李奇霖認為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提高主動管理能力。尤其在’非標轉標’的大浪潮下,信托公司提高債券投資的能力顯得愈發重要;第二,投行化。目前信托公司已獲得債券承銷資質,如果轉為投行形式,可以更有效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第三,加大對高端客戶的營銷力度。這塊業務可以與私人銀行或銀行個金部合作,這樣可減少對同業資金的依賴,增強資金來源的多元化。”

責任編輯:徐巧 SF184

通道業務 信托 銀信合作
相關專題: 把脈大資管專題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6-11 松煬資源 603863 9.95
  • 06-04 國茂股份 603915 --
  • 06-04 卓勝微 300782 --
  • 06-03 紅塔證券 601236 --
  • 05-28 因賽集團 300781 16.53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