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原標題:大廠仍是“白富美”
說大廠不香,也是“五環內視障”。
撰文 | 佘宗明
來源:數字力場
曾經,高學歷年輕人扎堆去阿里。
今天,高學歷年輕人扎堆去阿里。
前不久,@華商韜略 如是感慨。
前面那個“阿里”,指的是阿里巴巴;后面這個“阿里”,說的是西藏阿里——今年國考最熱崗位就是“西藏阿里地區郵政管理局科員”,招錄比達到20813:1。
在越來越多諸如“大廠程序員決定去考公”之類標題的渲染下,那個問題也在很多人腦中不斷回旋:
大廠,還香嗎?
這話題對各路大號來說,可以想正方就正方、想反方就反方、想怎么掰扯就怎么掰扯。
可對很多應屆畢業生而言,卻是個嚴肅議題,畢竟他們真的得做選擇。
看上去,許多逃離大廠者已用行動給出了答案:前方坑深,請繞行。
而部分大廠裁員調薪,似乎與之形成了呼應。
很多判斷確實可以輕易得出:互聯網大廠的日子沒那么好過了。
但就算大廠處在下行期,它也是職業選擇中的“塔尖選項”。
說大廠不香,終歸是“五環內視障”——被寵愛的有恃無恐,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有選擇之人百般挑剔,沒得選的人只覺得奢侈。
換句話說,大廠猶如白富美,雖然家道中落了些,但舔狗排成排。
嫌大廠這不好那不行,終究是一小撮人的“凡爾賽”。
01
大廠沒以前香了,這點已無疑義。
優劣勢權衡的天平,正在起變化。
所有在大廠的人,原本都可以掏出一張SWOT分析表。
大廠的好,很容易列出個一二三四五來:
朝氣蓬勃
組織敏捷
管理扁平
身邊個個是人才,交流起來無障礙
能鍛煉自己能力
適合鍍金做跳板
食堂豐盛
當然最重要的,是錢多。
大廠的不好,也可以一列一大堆:
快節奏
讓人酸爽的工作時長(996、007、715)
沒完沒了的日報周報月報+項目進度匯報
內部惡性競爭
業務快速試錯下的不確定感
35歲魔咒
這些都可以用一個字概括,那就是:卷。
02
大廠不是這兩年才卷。水溫恒定,只是人們的“體感溫度”變了。
把時間倒推至5年前,那時大廠的造富效應指引著年輕人們。
大家看在錢的面子上,對大廠的卷普遍高容忍——你給我打雞血,我忍;你讓我加班,我忍;你讓我把月報改了一遍又一遍,我還是忍。
許多人心里都有桿秤:自己掙的,就是“被卷”這份錢。
工資溢價,就是卷的價碼。
可如今,大廠員工杯子碰到一起,都是“財務自由夢”破碎的聲音。
“財務自由”的期望破滅了,盼頭就少了,性價比就低了。
于是,有些員工用劃水摸魚向領導“發去了表情包”:老板,這點錢很難幫你辦事啊。
還有些員工則盤算著,這筆錢能對沖中途被裁的風險嗎?
以往很卷,但活多錢也多,忍了。
現在也卷,可價碼跟不上了,大家“反內卷”的膝跳反射終于有反應了。
03
不得不說,跟穩得一批的體制內崗位比,在少了造富效應的加持后,大廠變量多、變化頻、穩定性差,咋看咋礙眼。
這時候,深圳的小學、杭州的街道辦又來拍了拍那些畢業生們。
“選公務員”VS“選程序員”的天平,自然而然向前者傾斜得更厲害了。
大廠沒有鐵飯碗,體制內罕有996。小孩子才猶豫選哪個,大人直接選帶編制的。
某種程度上,這跟“待在北上廣or留在小縣城”的選擇題同構。
要在競爭中出人頭地,選北上廣。
要在躺平中過小日子,選小縣城。
當出人頭地的成本日益高企,躺平又蔚為風行,大家當然會越來越傾向于選更舒服的那條路。
而“謝邀,人在大廠,很想上岸”的現象,也會越來越常見。
但也就是跟公務員比,大廠吸引力稍遜一籌;跟以往比,大廠的受青睞程度消退了一些。
在職業PK中,大廠是“駱駝”,絕大多數職業是“馬”,瘦死的駱駝也比馬大。
或者說,大廠像是學霸,成績這幾年都是排No.1,現在被另一個學霸奪了榜一位置,可這分數仍足以吊打大多數學渣。
04
都知道,互聯網企業正在過冬。
前不久,各大互聯網企業Q3財報出來,大廠集體“失速”成了焦點。
再后來的焦點,就是許多大廠收縮業務線和裁員了。
猶記得,2000年前后,中國互聯網也曾經歷一波低潮期。
但事實證明,那只是Gartner提出的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里的“泡沫破裂低谷期”,之后還連著穩步恢復期及生產成熟期。
可時下的互聯網還能重回高增長模式嗎?
這次很多人都不敢打包票了。
在線教育的血崩,金融科技概念的走低,新消費的退潮,都不是利好。
外部形勢方面,大陸架板塊碰撞,對部分互聯網大廠“向全球化要增長”之路形成了阻截。
互聯網行業迎來了“Hard模式”。
它的低谷,必然會傳導到吸引力上。
05
當下的人們,經常會知“難”而退——哪個行業難過,就繞道而行,擇那些好過的行業而棲。
眼下互聯網挺難。
可環顧周遭,又有多少行業不難呢?
都難,但互聯網行業給出的工資待遇依舊能笑傲各個行業。
對太多人來說,工資高,足以一白遮百丑了。
沒法靠期權兌現暴富夢就沒法兌現吧,工資體面些就行了。
現實中,互聯網大廠跟其他許多行業的企業比,區別不在“卷”和“不卷”,而在于“錢給得較足的卷”與“錢沒給到位的卷”。
只不過,大廠員工是手握麥克風的那撥人,累了痛了會喊出來,而互聯網也處在鎂光燈下,盛產各類話題。
真要比“卷”,它得跟太多行業俯首稱臣了:這些行業早就“卷”麻了,別說大小周,就連雙休都沒;別說高薪,連底薪都設置了一堆KPI門檻,可這些行業的從業者不在廣場中央。
可以說,就沖“白嫖指數”偏低這點,大廠就已經“一覽眾企小”了。
你說大廠是個圍城?大廠當然是圍城,可哪又不是?
圍城的外面還是圍城,不過是城內景致有別而已。
06
就眼下看,有些媒體的議題設置,已然讓許多人產生錯覺,以為“逃離大廠”成了主流風向。
可當我們以為“一葉落而知秋”時,沒準是被“一葉障目”——那片葉子掉下,只代表那片葉子掉下了,不能說明更多的東西。
拿“大廠不香”的論調來講,但凡其他行業的“小廠”更“不香”,那它就會依舊吃香。
除了往體制內逃,逃離大廠面臨的結果往往都是:無處可逃。
公務員的確很受追捧:今年國考,平均競爭比是39.5:1。
但看看騰訊、阿里、字節那些熱門崗位的招錄比,哪個又不是“百里挑一”?
打工人,打工魂,進體制內打工方為“人上人”。
可進不了體制內,能進大廠,對多數人也是“次優選擇”了。
事實上,那些雙非高校的學生,簡歷連“HR篩選”這一關都很難過,能敲開大廠那扇門的更是微乎其微。
他們真沒說“大廠不香”的底氣。
更何況占網民中比重超90%的非大學生網民呢?
07
往深了講,很多人說“大廠不香”,彰顯的也是“五環內視障”。
他們是有得選的那撥人。一堆offer擺在手頭,“優中選優”是他們的特權。
人一有選擇,就會挑剔。
可這類有選擇的人,真的沒那么多。在就業市場上,絕大多數上在被“結構性不匹配”篩過一遍后,就沒什么選擇空間了。
BOSS直聘CEO趙鵬說過一段話:
我發現99%的企業都想要那1%的學生,但每年211/985大學畢業生占到900多萬大專以上畢業生的百分比是多少?我們覺得周圍都是985,都是211,這是一個巨大的錯覺。
99%的企業都喜歡那1%的同學,反向來看,99%求職者都喜歡那1%的企業或者雇主單位,這就是(就業)這個領域最大的特點。
對塔尖人群而言,進大廠和進體制內,或許分別對應著魚與熊掌。
難以兼得,可以舍魚而取熊掌也,順帶著說一聲:魚不好吃。
可對塔基人群來說,一“面(試)”難求的他們,早就饑腸轆轆,哪還會嫌“魚沒那么好吃”?
說到底,能從大廠橫跳到體制內的人,太少了。
在絕大多數人那,體制內真香,進大廠也香。
說“大廠不香”的那極少數人,是站在高處往下俯視,他們的參照系是另一個高地。
他們進了后又想退。
而90%以上的人都是站在低處向上俯視,他們的參照系是自己所在的行業、所從事的職業,大廠可以輕易碾壓這些行業職業。
他們想進而不得。
若是只憑著少數人“從程序員到公務員”的選擇就得出“大廠不香”的結論,那就跟坐在辦公室里、喝著咖啡、用著IPhone 13、聽著爵士樂,認為“6億國人平均月收入不足1000元”是扯淡一樣。
不好意思,不是人人都在塔尖。
08
說白了,大廠仍是“白富美”。
有底氣對她“愛理不理”的,終歸是少之又少。
多數人都是“高攀不起”。
在這點上,那些大學生就業意向榜單上的排序,不會撒謊。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