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作者 | 蘇琦 編輯 | 金玙璠
來源:開菠蘿財經(kaiboluocaijing)
如果要問“張同學”為什么這么火,其賬號的評論區已經給出了答案——真實。不僅還原了農民生活的真實樣貌,“現在的農村生活就是這樣”,還道出了這種“草根”生活的自足與自在。
其實在短視頻平臺上,與“農民、環衛工人、外賣員”等“草根”群體相關的視頻,一直人氣頗高。他們辛苦工作、樂觀生活的畫面,總能讓觀眾在某個瞬間“破防”。
但就是這樣一個為淳樸、樂觀、善良代言的群體,最近瘋狂被短視頻平臺上的網紅“消費”。
“牛愛芳的小春花”一直自稱是農民夫婦,丈夫名“牛愛芳”,妻子叫“小春花”,粉絲們稱,自己仿佛是在追短視頻版的《鄉村愛情》。可10月30日的一場帶貨直播過后,這對農民夫婦一夜翻車。被人質疑直播間賣得貨“價格貴”,還被扒出了早前的視頻,彼時人設與如今大相徑庭,“視頻里住著大房子,睡大床,根本不是農民,(原來)一家人都是演員”。
另一位網紅“香嫂”,在短視頻平臺上的人設是環衛工人,經常身穿環衛工人的橙色背心,占住機動車道,一邊在頭頂揮舞、轉動掃把,一邊對著鏡頭扭胯、唱歌。這種不雅且違反交通秩序的形象,讓不少網友手動舉報該賬號。
“牛愛芳的小春花”和“香嫂”都抓住了“草根網紅”這個流量密碼,分別靠著“農民夫婦”和“環衛工人”人設,在抖音積攢了1820.6萬和近5萬的粉絲量。
如今,“人設”崩塌,網友紛紛指責他們“損害了環衛工人和農民的形象”,希望有關部門“嚴查嚴懲”。
翻車,只是短視頻網紅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為了迎合用戶喜好,賣慘演戲、假扮草根人設的網紅層出不窮,從“牛愛芳的小春花”們身上,或許還可以研究一些問題:為何網紅們喜歡扮演草根人設?為什么有些人翻車,而有些卻可以持續吸粉?
網紅扮演農民、環衛工,被錘了
“連最真實的一家人都是劇本,在網絡上我還能相信什么?”“這些所謂的網紅該管管了,沒有底線”……
在“牛愛芳的小春花”、“香嫂”兩位網紅接連翻車后,不少網友直呼上當,果斷脫粉。
可在翻車之前,兩位網紅都靠著“假裝在底層”,“如愿以償”地獲得了流量和商機。
兩位之中,“牛愛芳的小春花”的名氣頗大,甚至一度被認為是“李子柒”式的新農人網紅代表。
從他們的短視頻作品來看,夫婦倆從沒有房子住,到蓋起新房,全憑一雙手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在抖音更新視頻不到一年時間,這個賬號就漲粉超過1600萬。
隨著人氣走高,今年10月30日,“牛愛芳的小春花”開啟了帶貨首秀。根據飛瓜數據顯示,這場直播共上架32件產品,多為廚電品牌Wahson華生的產品,預估銷售額為2651.2萬。
可就是這場直播首秀,成了“翻車”的導火索。
首先是“小春花”自己曾表示不會直播帶貨,“(拍攝短視頻)只是為了分享生活,不是為錢”,如今卻自己“打臉”,不光用“吵架演戲”的方式帶貨,199元的空氣炸鍋、109元的絞肉機等,還被一些消費者指出,價格和知名品牌的同類產品相差無幾,“實際拿貨價不過幾十元,割韭菜”。
與此同時,“牛愛芳的小春花”被扒出“人設造假”。實際上,兩人于2018年就以“堅強哥和章脆”等多個賬號發布短視頻,拍攝過“7個多月的孩子是畸形腦癱”“被惡婆婆百般刁難”等劇情,人設、拍攝環境,都與現在的農民夫婦、農村家庭大相徑庭。
伴隨著此起彼伏的質疑聲,該賬號自11月3日粉絲增至1952.4萬的高點后,迅速掉粉,過去30天內掉粉80多萬。
另一位“香嫂”,因在抖音直播中身穿環衛工人的衣服跳舞唱歌,也在山東招遠(她所在的地區)“小有名氣”,甚至被當成流量密碼。
她直播時,不少附近的網紅會專程開車趕過去,拍攝其跳舞唱歌的過程,并發布到短視頻平臺上,為自己的賬號吸粉。
據飛瓜數據顯示,在過去90天里,香嫂身穿環衛工人的衣服共直播155場,點贊數達千萬。但她因站在機動車道長時間直播,大聲唱歌、夸張跳舞,招來了罵聲。“詆毀環衛工人形象,這樣的人最可恨”“沒有底線,趕緊查封”,不少網友評價道。
遭到多位網友舉報后,11月25日,招遠市委網信辦督導有關部門與其本人取得聯系,“香嫂”已經刪除所有視頻。
不過,這位網紅正在另一個賬號上卷土重來,賬號名叫“鳳音百貨中心”,并打上了“香嫂”的標簽。她這次的人設不再是環衛工人,而是打扮成農婦模樣,并稱“帶貨首播馬上開始”。
在評論區,她強調視頻都是自己拍攝,但很多網友并不買賬,暗指其“凹人設”,“拍視頻騎二八自行車,直播卻開著歌斯圖汽車”。
草根人設:吸粉易,變現難
“牛愛芳的小春花”演農民,“香嫂”扮環衛工人。“要知道,人設造假是最容易翻車的。”資深運營方達稱,“粉絲被網紅塑造的淳樸、真摯、奮斗的人設吸引而來,并信以為真,共情了,最后卻發現這一切都是假的。誰能受得了?”
明知道被揭穿后的后果,可兩位網紅還是選擇“人設造假”,因為他們知道,外賣員、快遞員、農民等群體,都是“素材富礦”。而以這這些群體為人設進行角色扮演,也逐漸成為了短視頻平臺上的流量密碼。
近兩年來,在李子柒風格的影響下,頭部視頻平臺總是隔三差五冒出一些“李子柒”式的“新農人網紅”,有細心的“課代表”在相關視頻的評論區列出了十多位正當紅的“新農人網紅”,牛愛芳就是其中一位。
他們都是圍繞鄉土、美食、農作等主題進行創作,常在山村、鄉野進行取景和拍攝,擊中了大部分人對逝去親人和舊日時光的思念,一路漲粉,即使有部分觀眾猜出了視頻背后有人設和劇本,但還是“很容易被帶入進去”。
另一類很火的人設則是外賣小哥和快遞小哥,他們中大多數人走搞笑/劇情路線,以“快遞員林天一”、“海揚”為代表。
“快遞員林天一”早在2019年就開始在短視頻平臺發布作品,早期主打“退役兵哥哥”人設,拍攝職場及情感主題的劇情類短視頻,但不溫不火,直到去年8月,立起了快遞員人設,并在評論區號召粉絲“一起向前看,新造型新氣象”。
為了打造快遞員的形象,林天一通常身穿快遞員的同款服飾,并繡上“天一快遞”的標志,對這個賬號來說,快遞員的身份就是一個筐,通過“快遞送到手”這個場景,幾乎可以疊加一切劇情,比如給客戶做飯、陪客戶打麻將、唱歌為客戶過生日等。用其粉絲的話來說,“有這些才藝,還當什么快遞員”,還不少粉絲留言“來我家送快遞”。
“海揚”也是一樣的路線,他進入短視頻平臺的時間更早,2017年到2019年之間,拍攝的都是沒有強人設的惡搞、搞笑類視頻,2019年9月開始,他身穿“美團外賣”的衣服,拍攝了“實力已經不允許我再低調了”系列短視頻,一炮打響,單條點贊量均在200萬左右。
他視頻中的經典劇情是,身穿“美團外賣”衣服到店后,發現餐沒做好,就自己下廚“現做”。比如,他到一家廣東的水產店取大閘蟹,老板稱“沒貨了”,他便坐飛機飛到江蘇,下塘直接抓蟹、包扎,送到客戶家里,還幫其烹煮。
每期視頻,評論區里的粉絲都會津津有味地幫助海揚計算這次送外賣的成本,比如機票多少錢、工具多少錢、人身保險多少錢。
此后,海揚的外賣從廣東送到了全國各地,送的東西也涉獵各行各業。在粉絲眼里,“沒有哪一行是他不會的”。
但“草根人設”的局限,在賬號變現時期充分展現。
林天一目前在抖音、快手,共有粉絲數1733.5萬,暫未開啟直播帶貨,主要靠廣告變現。
而在快手、抖音兩平臺擁有超3084萬粉絲的海揚,開始和明星合作,進行探店,并在過去三個月里開啟了直播帶貨的嘗試,但目前來看,成績一般,3場直播的預估銷售額僅為19.8萬。
直播電商從業者松松指出,這類以“農民、外賣員、快遞員”為主角的賬號,本身存在很明顯的發展短板。“雖然能通過與用戶的快速共情,達到漲粉的目的,但一旦進入變現環節,很容易就會與原來的人設相悖,不被買單,甚至引發質疑。”
而即便開啟帶貨模式,品類也大受限制。這些網紅更適合帶“食品”“特產”“個護”類標簽的低價位商品,帶不動中高價位的品類。
粉絲:可以演戲,但不要騙人
如同網友沉迷“張同學”一樣,人們迷戀的是草根網紅的“真實”。
2010年,因為翻唱歌曲《春天里》爆紅網絡的旭日陽剛;2016年,憑借短視頻《蘭州牛肉面》獲得廣泛關注的李子柒;2018年以“今天是什么理由吃竹鼠”火起來的華農兄弟、以“今天咱們吃頓好的”聞名B站的徐大sao;去年,因為一笑迅速成為全網頂流的康巴漢子丁真;再到最近圈粉無數的張同學,都是草根網紅的代表。
十多年來,新的草根網紅不斷涌現,且倍受歡迎。在方達看來,在浮躁的環境里,質樸、真實、貼近生活的人物形象,反而讓網友有新鮮感;而相比炫富人設,底層人設、勞動群體的人設,更容易令人共情,還能滿足用戶的“俯視欲”和優越感。
但網絡環境變了,“草根網紅”本身也在發生變化。
此前草根網紅的走紅,有一定的偶然性,大部分人是憑借自身才藝和創作吸粉。但如今,造網紅的產業鏈日漸成熟,真正的草根網紅幾乎很難憑借個體的力量爆紅。我們談論的草根網紅,很多不再是單個的人,背后都有一條利益清晰、節奏固定的產業鏈。
“草根網紅,逐漸淪為展現給大眾的一個內容產品,為了讓這個產品快速吸引注意力,與其挖掘出一個真正的草根,從零開始培養,不如讓一個網紅根據觀眾的需要,扮演‘草根人設’,培養、變現的時間周期更短。”方達稱。
松松則認為,出現這樣的情況,與短視頻直播近兩年的高速發展有關。短視頻的“唯流量論”,加速模糊了“真假”的界限。圖文內容興盛的時代,由于文字的創作門檻更高,一個人想通過文字去扮演人設,成為另一個人,門檻比較高。但到了短視頻時代,扮演草根,只需要化個妝、換件衣服、布置一個場景,就可以成為另一個人。
說到底,主打草根人設的網紅們,吸粉的同時也身處變現困局,帶貨只能帶幾塊錢的食品、幾十塊錢的小家電等。但欺騙的代價巨大。“牛愛芳的小春花”們,通過假扮農民的方式吸粉、帶貨,并一再聲稱,自己就是在分享真實的生活,更無疑會傷害粉絲和消費者的感情。
“牛愛芳的小春花”們的翻車,與“海揚”們的持續吸粉,形成了對照。這也許能給所有內容創作者一個提示——可以借著人設去創作內容,但前提是,你得讓用戶接受,你在表演,而非分享現實的生活。
也就是說,內容創作者和消費者之間,被圍觀與圍觀的兩方達成了一種默契,才能避免翻車。“如果你利用觀眾的信任去賺取利益,那就打破了這個平衡。”松松稱。
*題圖來源于pixabay。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方達、松松為化名。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